APP下载

钢琴高考考前训练之我见

2010-06-06郑青林

文教资料 2010年23期
关键词:乐句乐曲旋律

郑青林

(江门市新会实验中学,广东 江门 529141)

对音乐高考学生来说,以钢琴作为高考应考项目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随着全国音乐高考热度的持续升温,各省份将钢琴列作考试项目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以近两年广东省音乐术科统考为例,大纲明确规定“当主考项是声乐时,副考项应是钢琴;当主考项是钢琴时,副考项是声乐”。在术科统考中所有考生个人音乐能力要全面发展,必须掌握一定的钢琴弹奏技能和知识。可见,钢琴考试的难度要求也在不断地增高。那么,考生在考前几个月的训练时间里,怎样训练才能提高弹奏水平,提升应试能力呢?相信所有参与音乐高考的师生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钢琴高考考前训练的几点心得。

一、攻克技术难点,完善音乐性技巧

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境:学生经常演奏到同一地方“抛锚”,经过句弹奏不均匀,音乐的织体处理没有层次感等。为什么呢?原因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没有解决演奏者所面对的练习难点。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位演奏家不会不遇到练习难点。而难点的出现也是因人而异的,就算是同一首音乐作品有的人是遇到技术上的难点,有的人是遇到音乐处理上的难点。因此,当老师觉察到学生的演奏不尽如人意时,一定要先给学生指出问题的所在,分析原因,提供相应的训练指导和练习方案,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我国著名钢琴家、作曲家赵晓生对演奏者所能面对的难点作了这样的划分:机能难点、速度难点、织体难点、音色难点、和声难点与结构难点。

例如,在演奏莫扎特《d小调幻想曲》第34-44小节的华彩经过句时,出现“发音”模糊、手指不灵活、跑不快等现象,就是遇到了“机能难点”。为解决这样的难点,老师可以一方面建议学生用“移调手法”进行练习,通过各种不同的、复杂的“键盘地形”条件改变学生手指的运动能力和适应性,另一方面建议学生根据它的音型结构安排,固定好指法,克服机能难点,关键是“顺”。所谓“顺”,就是先用缓慢的动作,找出音与音之间的距离所需要的曲弧线,逐步适应它,再通过慢速、分解、变速、逐步加快、变节奏等方式反复练习,待手的技能提高到一定的程度,即会水到渠成。但是,要让学生谨记:慢练不要失去音乐的整体概念和对乐曲发展总方向的理解。又如,学生在练习李斯特《夜莺》第35-86小节时,达不到乐曲所需要或表明的速度,则是遇到了“速度难点”。我针对这样的情况,设计了“速度递增”的方式供学生练习。

通过这种速度递增、阶段性技术进阶的练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演奏技术,包括手指灵活度和各种音型的掌握,以及对音色、力度变化控制的能力,脚对踏板的控制力等,为塑造完美的音乐形象,揭示音乐内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技巧保证。

二、多角度、多途径挖掘音乐的内涵,提高演奏的表现力

在音乐高考的考场上,考生能完整地完成一首乐曲的演奏固然重要。但是,往往对考试成绩起决定作用的是考生对音乐作品内涵再现的水平,即二度创作的质量。通俗地说,就是考生用演奏出来的音乐“打动”考官而获得更高的分数。那么,老师在考前训练时如何引导学生提高钢琴演奏的表现力呢?

1.正确理解乐谱的符号信息,抓住音乐的特性。

当我们面对一首乐曲,一眼就看到乐谱写着各种各样的符号。这是作曲家为了让演奏者了解自己的创作意图,引导演奏者表现音乐而写下的音乐信息标记。这些标记符号通常包括“速度”、“表情”、“奏法”、“力度”标记和其他符号标记。在音乐作品中,“明快地、欢乐地、忧郁地、高昂激动地、抒情地、热情地”等多样化的音乐特性就是通过这些符号传递给演奏者的,而它们也为演奏者二度创作提供了演绎依据。例如,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引子就标有“Grave”(即“庄严地”),力度标记有p、sf、ff。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综合思考,很容易让人感受到乐曲的“悲剧”性质。老师在指导学生时,可要求学生对声音的控制要沉稳,有内在紧张度,保持音乐的庄严气氛和悲情色彩。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同一类型的标记符号,音作曲家不同,其对音乐的理解也不一样。如,在速度与表情术语标记方面,莫扎特一般在曲首标明速度记号,但十分简单,只限于柔板(Adagio)、行板(Andante)、小行板(Adantino)、小快板(Allegretto)、中板(Moderato)、快板(Allegro)、很快(MoltoAllegro)、急板(Presto)八种。除这些之外,还会附加性格化的形容词,也限于庄严的(Maestoso)、文雅的(Grazioso)、如歌的(Cantabile)、有表情的(Espressione)等。而贝多芬所使用的速度乃至表情术语比莫扎特大大扩展了。在速度方面,他除了使用莫扎特所用的速度术语之外,还增加了极急板(Prestissimo)、活泼(Vivace)、广板(Largo)、沉重地(Grave)等词汇;在表情方面,也增添了极其富有表情地(Congranespressione)、忧愁地(Mesto)、轻巧舒适地(Comodo)、单纯朴素地(Semplica)、坚决地(Risoluto)、带有火气地(Confuoco)、热情地(Appassionate)等,性质各异地反映不同情绪要求的词汇。这说明贝多芬大大扩展了音乐的表现要求与表现范围。一旦学生掌握、理解了这些信息的内涵,在等额练习、演奏时就会变得更有方向、更有意图。

2.合理地划分乐句,恰当地表达音乐。

音乐中的乐句就像人们所用的语言,一个乐句就像一句话,只有懂得每个乐句的含义才有可能理解整首乐曲的内涵、特性。而每位作曲家的每首作品的句法各不相同。例如,莫扎特的音乐如同诗歌,起承转合,抑扬顿挫。肖邦的音乐使用“复合句”(俗称“长气息”),增加许多“形容词”、“副词”。那么,如何划分好、表现好这些乐句呢?

首先,从作品的内容出发,研究乐句的造型,将每个乐句作美学上的处理。可以肯定地说,每个乐句都有始于收、起与伏及乐句之间起、承、转、合等内在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除了让学生知道旋律走向一般的审美特征——乐句的旋律线向上发展,声音是渐强;向下发展,声音渐弱,还应该重点指导学生找到乐句表达的重点。世界著名演奏家帕布罗·卡萨尔斯曾说:“一个强的乐句并不在意味着所有的音符都要很强,它可以包括一些小的渐强和渐弱。最重要的是找出最有魅力的音,在它之前的音要演奏得逐渐走向这个音;在它之后的音是逐渐离开这个音。”“对渐强和渐弱要做非常细致而符合逻辑的分析处理。”老师在示范当中要注重乐句的“橄榄状”造型,反复运用各种不同的音响对比,让学生明白旋律的走向、每个表情术语、力度变化、强弱幅度的差异、各层次的声音比例控制等。学生通过不断的模仿、训练,逐渐掌握运用,弹奏出的音乐也就更有活力。

其次,准确地判断不同乐律旋律的表现特质。著名钢琴家露丝·史兰倩斯卡在其所著的《指尖下的音乐》中这样表述:“决定乐句的气氛,而后使乐句中每一个音符与细节都在这个气氛的引导下被弹奏。”在音乐作品中,音乐的气氛就是旋律的表现特质。这些特质有很多不同的情绪的倾向。有的属于歌唱性的,它抒发情感和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如贝多芬的《“悲怆”钢琴奏鸣曲》的第二乐章。有的属于叙述性的,它便于直接表达人的感受,述说事物,宣泄情绪,如韦伯的《邀舞》的主部主题。有的属于技巧性的,它完全适应钢琴演奏的技术技巧,即器乐化的旋律,在许多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部主题中,或作品的华彩乐段中采用,如贝多芬《“暴风雨”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

3.用多听、多看、多比较、多模仿等手段提高考生的鉴赏力和表现力。

要表现好旋律,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旋律。如何理解?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资料文献角度,通过去图书馆或者上网寻找各种文章、版本等,进行分析研究,为自己的演奏寻找依据。从音响资料角度,可要求学生在平时收集不同钢琴家演奏的各类作品的视听专辑,多听、多分析、多比较,加强内心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音乐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无限的,通过对同一乐段、同一作品的几种演绎分析,我们可以挖掘出音乐的多种意义,增进对音乐的理解,提高自我鉴赏能力。也只有靠自己反复多练、多听,才能找到旋律的动向、形态,才能体验到作曲家的意图、音乐的风格、句子的结构及理想的音色、表现的内涵、语气等。

三、加强心理训练,增强学生的应考能力

为了娴熟地、充满魅力与乐感地演奏音乐作品,学生需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实力和能力。20世纪最著名的钢琴家霍罗维茨曾说:“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国王、音乐大厅的统治者,全权的和惟一万物之主宰。”正是这种舞台心态,使他不断取得创作的成功。

钢琴演奏考试是表演性的,也是一瞬间、一次性的考核。学员考试心理紧张现象是很常见、很复杂的。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适应性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具体做法可以有以下几种:

1.模拟考试训练,熟悉考试流程。

如在候考时可以默记乐曲旋律与段落结构,呼吸要平静而深长,通过意志放松肌肉,也可以活动下手指。上台的时候要充满自信,精神饱满,演奏前看好键盘弹奏位置,想好速度和情绪。按考试要求将曲目进行连奏练习,不论对与错都不要中断。弹奏时身体要尽量放松,用恰如其分的表情和动作配合演奏,前倾后仰、自我陶醉等夸张性表情和身体动作并不可取。对于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考前一段时间应该多安排一些走台观摩,每次观摩后,师生都要一起认真总结,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定出努力方向和改进的方法。

2.在不同的钢琴上演练,增强考生对不同琴键的快速适应能力。

如琴键反应、触感、发音、踏板灵敏度、整体声音效果等,做到心中有数。

3.增强自身抗干扰能力。

在考试演奏中,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做到不受任何干扰,控制自己的心态专心致志地演奏。如要克服环境杂音、导考员走动等方面的影响。

4.心理暗示训练。

暗语提示对演奏中的心态稳定、技术发挥、表现音乐起着积极的作用。鼓励性的言语可帮助学生建立演奏的自信心。如老师说 “你知道吗?其实你已经弹得很不错了”、“一定能弹好”、“你是音乐的主人”等。老师也可以将乐曲的艺术处理框架写在纸条上让学生上台前阅读和思考,使学生保持对乐曲演奏的清晰的思维。

5.强化记忆训练。

一首乐曲包含多个相同、相类似或不同动作的联合化整体动作系统。练习中每个或几个动作的联合运动都会在脑海里形成相应的动作影像,这组动作影像不仅仅靠动作练习才能形成,还可以在已有动作——影像的固定搭配基础上,依靠心理的内在演练来形成,著名钢琴家瓦尔特·吉泽金的老师——卡尔·莱默尔就是这样训练他的学生的。这反映了基本技术动作与变化发展动作(新作品的需要)之间的内在联系,快速记住作品的内在发展关系易于合理凝练、整合弹奏动作,也就更易于快速掌握作品。

钢琴演奏考试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只有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训练,有计划、有步骤地要求学生把精力集中在这种练习上,持之以恒,学生才会取得很好的练习成效。学生只要克服生理、心理的层层困难,演奏考试就能获得成功。

[1][德]卡尔·莱默尔,瓦尔特·吉泽金著.姜丹译.现代钢琴演奏技巧[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乐句乐曲旋律
春天的旋律
一生为客恨情多
始乱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