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红利还能“红”多久
2010-06-06周宁
共产党员(辽宁) 2010年2期
近日,南昌市王女士临产前想找一位保姆,可在家政公司登记了一个月也没找到合适的。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中小型企业的日子也因“民工荒”的出现而越发难过。
这些“保姆荒”、“民工荒”也许并不能引起人们的警觉,但在专家眼里,它却隐藏着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中国人口红利的危机。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分析说,三十多年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不仅使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较高的劳动人口比例,也为拉动购房需求和储蓄积累提供了强大动力。
然而,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很多情况下,“红利”将与“债务”相对应。
“从经济学角度讲,当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逐步转移直至枯竭的那一刻,就是劳动力从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这就是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的‘刘易斯拐点’。”上海市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说,“拐点的出现,往往是人口红利消失的前兆。其间,初级工人薪资水平和劳动成本会成倍提高,中国吸引外资的优势将逐渐减弱。”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达到72.35%的峰值,之后总量会开始下降,预计2030年或下降到67.42%。这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的获利期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是老年人口负担呈累进式加重趋势的人口负债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结果也显示,中国目前已经转移出2.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仅剩下2481万人,而且基本为难以转出的老弱病残者。
“坐享人口红利的时代即将逝去,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人口生育政策已经迫在眉睫。”蔡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