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眼中的集中区

2010-06-05邱积敏

决策 2010年4期
关键词:集中区皖江示范区

■本刊记者 邱积敏

为满足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发展的需要,必须强化金融信贷支持,通过允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多元化方式,来支持示范区建设融资。

地方政府与区域经济专家都认为,集中区建设是整个示范区规划中政策含金量最大的一部分。3月份,从安徽省到皖江城市带的各个市县,集中区建设相继启动。那么,产业承接集中区应如何创新?在政策层面能获得什么样的支持?

一系列问题成为各地政府、企业界以及民间关注的焦点。为此,本刊记者先后采访了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克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侯永志、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畅谈如何通过创新引领产业承接集中区建设。

集聚和带动效应的聚爆点

《决策》:集中区被称为是“示范区中的示范区”,承担着先行先试的重任,应如何把握产业承接集中区的概念?

吴克明:首先要明确两点:第一,示范区范围内每一个地区都是主角,集中区只是选择相对集中的区域来进行超前的探索和集中式建设,非集中区不等于不做产业转移,示范区真正的成功还是整个皖江的崛起。第二,集中区是“示范区中的示范区”,要带动整个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所以它本身就具有战略性意义。集中区要体现整个示范区的价值,要承接大规模、集群式的产业转移。

在这两点的基础上再来看集中区,会有一个更全面的把握。首先,集中区是一个区域,不是一个园区。集中区是在一个条件比较好的地区,相对集中地承接产业转移。

其次,集中区下面还可分为不同的片区、功能区和园区。即一个集中区内有多个园区,每一个园区就是一个发展的平台,而且各个园区都要有自己的产业特色。

第三,集中区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区建设不仅仅是省里的事情,也需要调动各个市县的积极性。

第四,集中区一定要发挥现有开发区的作用。集中区范围内的各个园区相当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转型版、升级版。在管理模式上,以前开发区主要是履行产业发展职能,而在行政事务、社会管理上缺乏明确的界定。在大规模产业转移过程中,开发区将面对大量的非产业发展问题和矛盾,这需要各开发区在实践中探索管理办法,国家可以赋予集中区在管理上的先行先试权。

最后,集中区是一个新的体系,在过去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等各种园区之外,形成的一个新体系、新模式,不是原有园区的重复,也不是它们的一部分。例如,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则上只搞工业,而集中区却要带动其他非集中区的区域,不是自己孤军奋斗,集中区是一个具有集聚和带动效应的聚爆点。所以集中区不仅仅是工业化,实际上是建设一座新兴城市,是一个实践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地区。

在开发建设上,集中区首先要突破过去在一个点上搞开发建设的传统思路,要成片开发。如果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肯定不是孤立的,要依托中心城市,发挥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等城市的作用。

实际上,芜马巢、安池铜都是一个新的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城市群体的区域概念,这是个很大的挑战,要鼓励创新。

《决策》:围绕集中区建设提出了多个合作模式,从一开始规划修编时,就有很多人在关心一个问题,即安徽能不能借鉴苏州新加坡工业园的模式?

侯永志:飞地模式往往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比较弱,原料、设备可能都是从外面买,对当地的影响可能就是拿个工资,当然产值会很多,税收也会增加,但是对整个的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的作用是比较弱的,不会办学校、办医院等等,像现在新加坡就是拿钱走人。

园区管理模式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有一个协调机构,这个机构一定要有权力,否则也共管不了,也协调不了,大家相互扯皮,相互竞争。政府可以不干预企业的行为,但是区域范围内的事情必须有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指挥,否则最终结果可能就是各自为政。

王一鸣:现在主要是示范区的区域面积很大,建设启动时要有所重点,安徽从战略角度来说,可以打造芜湖板块。如果和其他地区合作搞一个板块的话,这个难度也是很大的,现在各地自己都缺钱,为什么安徽出地,他们就愿意去安徽呢?我认为不具备这个条件,安徽要吸引的是大型企业,不是政府合作去搞园区。产业转移最重要的是在原来开发区基础上进行转移。

投融资多元化

《决策》:“钱从哪里来”是集中区的一个核心问题。在投融资体制创新方面,产业承接集中区应如何推进,比如,是否设立皖江示范区发展基金?

吴克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为满足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强化金融信贷支持,强化示范区建设保障。

首先就是要健全皖江城市带金融体系。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同时着力增强地方中小银行活力。为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可以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汽车企业设立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或大型企业集团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还可组建政策性的皖江城市带担保公司,主要面向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符合规划的引进企业、本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其他政策性业务。

其次,还要积极研究设立示范区产业投资基金或创业投资基金。这个基金主要用于加快示范区民营经济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来源方面,可由中央财政对示范区上划的各项税收,给予一定比例的返还,专项用于示范区产业投资基金或创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同时,示范区各市政府提供部分资金,并向省内大型企业、省内金融机构、国内保险机构、大型券商发起私募作为资金来源。随着示范区建设的逐步深入,可以逐步扩大募集资金规模与投资规模。

再有,就是建立健全股权交易市场。截至2009年底,示范区内上市公司有45家。立足于支持示范区后台金融服务,安徽股权交易市场可依托金融业相对发达、人才相对集中的省会合肥进行组建。具体建设可分三步走。第一步:立足于培育上市后备资源,以股权集中登记托管为基础,积极发展股权投资市场,组建信息发布平台;第二步:立足于初级资本市场定位,以股权协议转让为中心内容,组建股权转让平台;第三步:顺应技术发展趋势,着力构建全省“统一互联、分散做市”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体系,组建联网交易平台。

魏后凯:投融资应该是一个多元化渠道,首先应该争取各级财政的支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其次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市场融资;第三是要积极进行产业链的招商引资,产业链发展更多的是要依靠外来资本,比如安徽利用汽车产业链来招商引资。

《决策》:从已经启动的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的经验来看,成立地方发展银行受到各方关注,皖江城市带能否也成立这样一个发展银行?同时,能否发行示范区的地方债券?

吴克明:皖江城市带发展银行要积极谋划组建,可以借鉴一些地区的发展经验,时机成熟时组建“皖江发展银行”。在投资主体方面,皖江城市带发展银行可采取发起方式设立,大股东可由示范区内某家大型公司担任,拥有实际控制权。这是因为皖江城市带发展银行在示范区建设中,承担了一定的政策性任务,而且其总部要设在示范区内。也可引进若干战略投资者,同时采取多种灵活方式,吸引示范区内地方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入股。在投资方向上,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开发园区和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重点产业。

同时,安徽省和示范区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要积极争取国家的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行债券进行融资,是大势所趋。要争取在目前中央代地方发行债券的基础上,允许安徽省和示范区地方政府在上级政府的指导监管下,直接发行债券,筹集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探索积累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筹集公共建设资金的经验。

土地利用如何集约优化

《决策》:土地是产业承接集中区建设的另一个关键问题,随着承接产业转移的深入推进,应如何创新土地利用模式?

吴克明:土地资源保障关键是加大土地集约利用力度,深化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建立全方位的土地资产市场,促进土地资源有效流转和优化配置。

首先,加快示范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应适当增加建设用地规模。国家在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根据示范区建设情况,增加安徽省用地指标,支持示范区建设。产业集中区等各类建设用地,统筹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

其次,要扩大土地整治整村推进试点。积极开展农村零散存量建设用地整理;增加示范区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国家在示范区可单独安排一定规模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增部分耕地,同时注重提高耕地质量。与此同时,扩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允许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示范区内跨市调剂,允许示范区内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跨省辖市易地保护。允许示范区对区内耕地保有量指标跨县(区)调整;增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规模。这样做有利于优化示范区用地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侯永志:土地集约,重要的是怎么样把有限的指标更高效的利用,当然,还可以尽量去争取土地指标。还可以通过土地整理,比如重庆开展的地票交易,不过这里面肯定有利益协调的问题。

皖江城市带发展银行要积极谋划组建,可以借鉴一些地区的发展经验,时机成熟时组建“皖江发展银行”。

产业配套很重要

《决策》:产业是皖江示范区的核心内容。王三运省长在动员大会上就提到一些规模大、层次高的产业项目流向了苏北地区,安徽应如何在产业承接上做文章?

侯永志:安徽在空间上的优势是承东启西,对中部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比较大的,所以在产业发展定位上应该更多的考虑中部市场,苏北最终可能还是走外向型的道路。中部地区在城市化、工业化加快以后,是需要很多东西的,中部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王一鸣:产业转移过程中,不能把低档的产业全部吸引过来,产业转移必须与安徽的产业升级结合起来,与原有的产业链条链接起来,而不是简单的来什么就吸引什么。下一步安徽在产业上有什么战略的谋划,可以与原有的结合起来一起做,国家也正在做战略性产业规划,所以可以结合起来。

魏后凯:产业转移其实是个竞争关系的问题。从安徽省的层面来看,更多的是面向长江中下游地区。企业是往苏北去还是往安徽走,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因素,最关键的是怎么打造一个大规模的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

《决策》:打造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怎样差异化创新?

侯永志:一个是基础设施的状况,包括交通、通讯,将来示范区的产品要能够很容易的卖到外面去;其次是产业的配套怎么样,比如说奇瑞造汽车需要很多部件,就要看奇瑞周边的生产能力具备不具备;三是劳动力成本,包括技术工人有没有,产业承接一定要是高起点的,资本、技术密集型高一些,从安徽的长远发展考虑,哪怕牺牲一点暂时的速度。

魏后凯:大规模的承接产业转移最重要的环境是产业配套,可以从4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基础设施的配套。第二是生产的配套,比如说笔记本在苏州能达到95%以上的当地配套,所以生产的配套是要形成一个产业链,如果产业配套率太低了,企业可能就不愿意来。第三是生活条件的配套,企业高管来了,技术人员来了,学校、生活条件都得跟上。第四是创业环境的配套,包括商务环境怎么样,中介机构能不能支撑等等。

猜你喜欢

集中区皖江示范区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镇村工业集中区综合整治的常熟实践
甘肃省第一批、第二批化工产业集中区承载能力认定名单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名单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新四军对皖江地区会道门及帮会的统战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小鲟”过皖江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攀西金属矿开采集中区地质环境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