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电源系统设计及发展趋势
2010-05-31张春晓刘仕伟
张春晓,刘仕伟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洛阳 471009)
导弹电源系统是导弹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形象地说是导弹的心脏。电源系统有问题或性能不高,将直接影响导弹的技战术指标。
随着导弹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自动驾驶仪技术的应用和导引头等部件电路的复杂化,对电源种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电源系统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导弹的电源系统设计上,总体上可以采用集中式供电,也可以采用分布式供电。所谓分布式供电,即由电源系统向导弹各用电部件提供一次电源,各用电部件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二次电源变换。目前在导弹上多采用分布式供电。
本文对导弹电源系统的设计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提出了“分布式布局,一体化设计”的新思路,可以提高电源系统设计的通用化、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水平。
1 导弹电源系统的组成
导弹电源系统通常由一次电源、二次电源以及电源控制电路等构成,各部分组成如下:(1)一次电源:通常选用热电池,也可选用涡轮发电机;(2)二次电源:二次电源一般包括直流-直流、直流-交流、交流-直流变换器;(3)电源控制电路:通常由点火电路、电源输出状态检测电路、弹架电源转换电路等组成。
热电池比涡轮发电机具有质量轻、体积小、供电品质高、免维护、寿命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力学性能好等显著优点。近年来由于热电池技术的飞速发展,热电池已经逐渐取代了涡轮发电机,成为导弹一次电源的主流模式,新型导弹大都采用热电池,如美国的AIM-120、俄罗斯的P-73等[1]。
导弹电源系统的组成框图见图1。
2 导弹电源系统的特点和设计
2.1 导弹电源系统的特点
导弹具有体积质量相对较小、工作时间相对较短、机动能力强等特点。电源系统与此相适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起动快,以缩短导弹发射的准备时间;(2)瞬时输出功率能力大;(3)适应严酷的力学和温度环境条件;(4)耐存贮、高可靠;(5)体积小、质量轻。
2.2 导弹电源系统的设计
2.2.1 电源系统总体设计
以电源系统研制任务书为依据,开展电源系统的总体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性能设计;(2)结构布局设计;(3)接口设计;(4)下级分系统的技术指标分配;(5)试验设计。
2.2.2 热电池设计
热电池的技术指标是一个综合指标,因此其指标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确定一个最佳的综合指标,既要满足导弹总体指标的要求,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热电池的技术水平,保证热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热电池的设计主要是电池主要性能指标的确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热电池的种类要求;(2)输出电压精度要求;(3)激活时间要求;(4)电池的体积、质量、安装方式要求;(5)可靠性要求;(6)寿命要求;(7)安全性要求;(8)鉴定和质量一致性检验要求。
2.2.3 二次电源设计
二次电源主要包括直流-直流变换器、直流-交流变换器和交流-直流变换器,在导弹系统上广泛应用的主要是直流-直流变换器。
二次电源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合理选型,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源种类的确定;(2)布局设计;(3)电源精度设计;(4)滤波电路设计;(5)功耗和散热设计;(6)环境适应性设计。
2.2.4 直流-直流变换器的选型设计
直流-直流变换器又分为DC/DC电源和线性电源,二者各有优缺点。DC/DC电源效率高、噪声大,它的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会对用电部件和周围的电子部件产生干扰。线性电源噪声小、干扰小,但效率低、发热大。DC/DC电源更适合导弹对体积和质量限制的要求,尤其适用于抗输入尖峰干扰要求高、对电源波纹噪声要求低、内阻要求小的脉冲特性负载的应用场合。因此,在导弹直流电源设计中,弹载计算机、数字电路和一些功率电路应选用DC/DC电源[2-3]。但是,由于DC/DC电源存在纹波噪声较大的缺陷,其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会对用电部件和周围的电子部件产生干扰,因此,在小信号前置放大、基准电路等对电源波纹噪声敏感的应用场合一般不宜采用DC/DC电源,而应采用线性电源[2-3]。
2.2.5 电源控制电路设计
电源控制电路主要包括电源检测电路、点火电路,是导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保障之一。电源控制电路的设计应采用成熟设计,保证电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电源控制电路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路实现方案的选择;(2)电路原理设计;(3)可靠性设计;(4)安全性设计;(5)环境适应性设计;(6)试验设计。
3 导弹电源系统的发展趋势
为适应未来导弹的发展需求,电源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分布式布局,一体化设计
采用集中供电和分布式供电各有其优缺点。采用集中供电可以简化全弹的供电系统,在电源的系统设计上可能考虑得更全面,电源的供电种类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简化。但是集中供电带来局部发热严重、电源长距离传输到负载端引起供电品质下降等问题。而分布式供电具有灵活、散热容易、供电品质容易保证等显著优点,但是也带来了供电种类增多、缺乏系统级的统筹考虑等缺点。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分布式布局,一体化设计”的新思路,把全弹的电源系统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把上述二种供电模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既做到压缩电源种类、规范和简化电源设计,又保证了散热和电源品质的要求,使电源系统的设计更加通用化、标准化和模块化,提高电源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3.2 电源系统的性能大幅度提高
热电池和电力电子器件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导弹电源系统的性能提高提供了有效的保证。电源系统性能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功率、小体积、小质量;(2)快速的起动反应时间;(3)高效率、低噪声。
3.3 电源系统的智能化、数字化
随着电源系统功能的不断增强,特别是涉及到火工品的点火控制功能,对导弹的安全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电源系统具备自检功能。采用常规的模拟电路很难实现,同时会造成接口和电路的复杂性,降低可靠性。所以,在未来的导弹电源系统中将会采用智能化数字系统如DSP,实现对电源系统的自检,保证电源系统安全、可靠。
3.4 电源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大幅提高
主要基于热电池和电力电子器件可靠性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系统设计水平、认识水平、试验考核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导弹电源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大幅提高。
4 结论
导弹电源系统是导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导弹正常工作的保证,是导弹技战术指标能够实现的必要条件。随着导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不断提高,导弹电源系统将向数字化、智能化、小型化、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1]梁晓庚,王伯荣,余志峰,等.导弹制导控制系统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王顺祺.稳压电源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3.
[3]杨旭,裴云庆,王兆安.开关电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