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蔺相如写历史

2010-05-30苗炜

新民周刊 2010年14期
关键词:解放战争赵王朝鲜战争

苗炜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打赢一场战争之后,不算完,还要力争做第一个阐述历史的人,那才是完整的胜利……

去年是建国60周年,电视里总播一个电视剧《解放》,讲的是解放战争,动不动就打死几万几十万人,于是我就找来王树增先生的《解放战争》一书来看,上下两大本,看了不到20%就放下了,实在看不下去。缺乏细节,太缺乏细节了。今年是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于是又找来王树增先生的《朝鲜战争》来看,看了不到20%,又给放下了,还是太枯燥无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编辑部的同事劝我放弃此书,一位老编辑说,这王先生原来是写小说的,他写的这些历史书都叫“纪实文学”,应该不是很严谨。一位年轻编辑说——如果你真想看这段历史,网络上有现成的——联合国军在朝鲜,资料翔实可靠;看个人回忆录,有李奇微将军的自传;都要比这本书更可信。

年轻编辑是北大历史系的硕士,不相信中文写就的历史书,我其实也有这个毛病,去年买了《蒋委员长》(The Generalissimo:ChiangKai-shekandtheStruggleforModernChina),这是哈佛大学出版的,美国外交官和中国专家陶涵(John Taylor)执笔。我看了一段就和周围的朋友讲里面的八卦,朋友们愣神儿——你说的这些,咱们这儿都有报道啊,不是什么新鲜八卦啊。而且你们杂志自己就刊登过啊,你连你们自己的杂志都不看啊?我一下子很羞愧。以对蒋的研究而论,大陆学者和台湾学者肯定能掌握更多的东西,但有时候你真不敢相信用中文写出的历史。

香港的书店里总有一架子书,专门是“中国现代史”门类,其实是专门给大陆游客看的,各种杂七杂八的回忆录秘闻啥的。但我大略只是看看书名,连翻一翻的兴趣都没有。我中学时候上语文课,《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有一段,秦王喝多了,让赵王鼓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后来蔺相如逼着秦王击缶,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你看,秦国的历史和赵国的历史就是这么写的。至于司马迁,那真是中国小说家写纪实文学的鼻祖,那些最动人的篇章我都是当小说看的。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打赢一场战争之后,不算完,还要力争做第一个阐述历史的人,那才是完整的胜利。大概为了亲自贯彻自己的思想,丘吉尔动笔写了好几部大部头的历史书,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英语民族国家历史等等。说来惭愧,我也不太喜欢看这位胜利者撰写的历史。我对二战的兴趣来自一个小册子,古德里安将军撰写的回忆录,这位将军的战斗思想其实就只有一條——大规模集中快速装甲部队迂回并打乱敌人部署,乘胜追击到底,直到最后赢得胜利。然而我又看隆美尔的回忆录。如果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那我就先看看失败者书写的历史吧。

与王树增相比,我更推崇的写打仗的作家是Antony Beevor,写过“巴黎解放之后”,写过攻克柏林的故事,当然最著名的是《斯大林格勒》,我买了他的书《DDAY》,附录的注释和资料来源有60多页,顺便说一句,《蒋委员长》一书注释有2000多条。而《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两本书,没有附录。

当然,另一个写二战的著名作家科尼利厄斯·瑞恩(ComeliusRyan)也非常了不起,他是战地记者,与美军第八和第九航空队一起执行了14次飞行轰炸任务。写诺曼底登陆的《最长的一天》用了10年,写攻克柏林的《最后一役》用了3年;写市场花园战役的《遥远的桥》,用了7年。我们的王作家,《朝鲜战争》后记中说,调查和采访用了两年,他特别动情地说,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不要忘记历史,要看战争史。说实话,我不是忘本的人,我特别想知道死伤那么多人的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可惜他的这两大部著作没能给我提供答案,并不是说作者不用功,以现有的条件,就算再给他十年八年的,他也写不好“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把他这两本书放下,我就上网看电视剧去了,斯皮尔伯格监制的《太平洋战争》已经播到第三集了。那也是蔺相如写的历史剧。

猜你喜欢

解放战争赵王朝鲜战争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首届“赵王杯”全国小小说征文启事
掬一捧光阴,握一份当下
赵王骨折
1947年,攀越解放战争的“十八盘”
《将相和》缩写
朝鲜战争的结局为什么停在三八线
解放战争战略考
关于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朝鲜战争的思考
解放战争:得东北者得天下
朝鲜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