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
2010-05-30江迅
江迅
与强势主导相比,妥协讲求和而不同,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之美。
有两首歌,是香港人喜欢的,一首是蔡依林的《妥协》,另一首是谢霆锋的《永不妥协》。妥协?不妥协?每个地域,总是有妥协的,也有不愿妥协的。但总体上说,香港回归前,在政治话题中,香港人似乎更偏向于妥协;回归后,也不知为什么,“妥协”更多地成了贬义词,是无立场、无原则,是软弱可欺的代名词。
“妥协”一词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什么是妥协?简言之,妥协是指在冲突双方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达成一种协定的局面。妥协,成了近期香港政坛的热门话题。
5月24日,中央政府官员与香港民主党就普选议题会晤,揭开香港政治历史上的新一页。被视为“破冰会面”的是次会晤,活化了21年的僵局,即21年来,中央政府官员首次会晤香港民主派。香港民主党正副主席何俊仁、刘慧卿及议员张文光,与香港中联办副主任李刚等官员,举行了长达2个多小时的会谈。
中央选择温和民主派(鸽派)会晤,是因为香港政府抛出2012年政改方案后,香港泛民主派阵营出现“鸽派”与“鹰派”路线分歧,“鸽派”争取沟通对话,寻求终极普选方案的取态,以民主党为首的“鸽派”,不认同公民党和社民连“五区公投”的立场,不参加公投,获中央肯定。“鸽派”争取沟通对话,在过去的几个月,备受民主派“鹰派”的舆论攻击和部分选民质疑,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被扣上出卖民主的污名,还要向支持自己的选民交代,可谓忍辱负重。令人欣喜的是,中央对“鸽派”的善意,也及时做出善意响应。
这次“破冰会面”来之不易,是香港特区政府牵的线。不过,基于毕竟曾有着长时间隔膜,已有一定芥蒂,如果认为一次会晤就可以彻底解决终极普选安排,是不切实际的。这次会晤,象征意义深远,若能使双方建立互信基础,就2017年行政长官和2020年立法会两个选举,有更具体承诺,已经是难得的进展了。
破了冰,不一定能抓到鱼。但破了冰,就有机会。据悉,“鸽派”民主党向中央提出5点要求,若不就香港政府的2012年政改方案“加码”,即原有及5个新增区议会议席由民选区议员提名,交全港没有功能组别投票权的选民选出,那么该党会投票否决特区政府政改方案。据悉,中联办副主任李刚没有当即否决民主党的“加码”诉求,只是用提问方式,点出这一诉求的问题,即可能违反了全国人大2007年决议,这一决议要求2012年立法会功能组别及地区直选议员各占半数的规定。看来,会谈的关键是要运用好妥协。
妥协是一种生活艺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相互之间联系盘根错节。正确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能缓解紧张气氛,避免无端消耗。错误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锱铢必较,则可能导致矛盾升级。成功运用妥协的手段不失为解决矛盾的一条佳径。妥协,就是要学会退让,“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退”的目的是为了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解决办法;“退”,是为了更好的“进”;“让”,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美德。它不是自卑,更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一种嬗变经营,是一种生存策略,是人生的大智慧。
妥协是一种处世哲学,就像在两个不同的数字之间寻找一个公约数。与强势主导相比,妥协讲求和而不同,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之美。与畏强惧霸、步步退缩相较,妥协展现的是一种柔性坚持,追求的是一种坚韧、无畏之美,它的美在于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坚持守。妥协,不是丧失原则,不是逆来顺受,不是委曲求全,不是牺牲大局换取表面的一团和气。一味无原则地让步,不是妥协,是懦弱、是倒退。
妥协是一种智慧。妥协是一种能力。妥协也是一种宽容。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妥協的过程。不要误以为,有了此次“破冰会面”,民主党就可以在会晤中处处强硬,既要2012年选举安排有让步空间,又要中央就2017、2020年的选举作真普选承诺,如果要采取“一项都不能少”的立场,那这条本已很不容易搭建的沟通大桥,必定迅即毁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