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经营文化”当休矣!等

2010-05-30

南风窗 2010年18期
关键词:大红袍武夷山官员

蔡定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今年5月,我在武夷山开会,地方官员极力推荐我们观看晚上的“印象大红袍”。这台节目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其在观赏场地和舞台设计上倒是非常有创意,没有剧院,以自然环境为舞台,露天看台既可极大限度地容纳观众,又省钱。配合现代的灯光技术,视觉效果倒可以激动一些妇幼儿童。

然而,毋庸讳言的是这台节目内容乏善可陈,艺术苍白无力。与其说是一台艺术节目,不如说是一台幻灯技术;与其说是健康休闲观念,不如说是一场低俗的茶叶广告;与其说是弘扬了什么城市文化,不如说是进行了一场“文化牌”的赌博。节目除了讲述了武夷山地区关于一个秀才进京赶考,喝了茶中了举的故事以外,基本上是一些哗众取宠的小丑式人物在叫卖大红袍茶叶,无异于一场巨大的广告宣传。观后只有受骗的感觉。也为张大导演除了灯光以外的艺术水平堕落至如此颇感失望。

其实借旅游“经营文化”的并非武夷山市的发明,全国各地早就有“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这类的活动还有各地政府不惜花巨资请明星大款搞演出,政府花人民的钱追星,也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提高当地的形象。更有近来越来越不像话的争夺“名人故里,从炎黄帝圣地,到“李白故里”;从曹操墓,到西门庆老家,都是以文化的名义,发展经济,打造城市。这些是中国许多地方官员在前些年“经营城市”以后,又发现的一条新的经营之道,即“经营文化”。

当然,我并不反对有些地方依托固有的文化资源,开发一些节目来丰富旅游生活。观看“印象大红袍”之前,我也看过一些其他地方的旅游文化表演,如西双版纳的“勐巴拉娜西”。这种以歌舞为载体,展示民族文化和边疆风情的节目,虽然票价不菲,但还算得上不错的艺术节目。更早的时候,我也在泰国芭堤亚(Pattaya),看过泰国著名的“人妖表演”(这是中国人的歧视变性人的称谓),深受震撼,“人妖表演”与我们想象的根本不同,健康高雅的歌舞,绚丽的舞台灯光、华贵艳丽的服装,以歌舞的形式反映了泰国的文化。所以长久不衰,但这与政府无关。

所以说,如果是基于自身文化的底蕴,提炼打造的节目的确是有意义的,是了解旅游地风土人情的一扇窗口。相反,如果本身缺乏这种文化内涵,挖空心思去生搬硬造一些所谓的节目出来,必然是恶俗的低级趣味。因此,这种以经营文化的方式制造的节目,必然是急功近利、矫揉造作的败兴之笔。

“经营文化”一般是政府直接运作或投资,也违背市场经济中“有限政府”的原则:政府可以管理文化事业。但不宜直接经营文化。如果把文化业也作为一个经营对象,不但超出政府固有的权限,很多时候反而对文化造成破坏。文化是一种社会、历史、民族现象,而不是政府用钱能堆砌出来的。任何政府的财力都是有限的,大笔纳税人的钱不是用在关系民生的公共服务上,而是填肥文化大款们的肚子实是浪费。

许多地方官员经营城市,已经对城市造成破坏和对居民造成损害。对文化无知的官员们现在又来“经营文化”。许多官员守着旅游资源,不知其真正价值所在,反而缘木求鱼、偏离了自身价值。比如,武夷山真正吸引外地人去旅游的是其自然风光,而不是官员打造的“茶文化”喧宾夺主。像桂林的旅游'它的标志性风景是象鼻山、七星岩。当地政府搞了一个夜游桂林,放着大好风景不去宣传,煞费苦心、花巨资推出“两江一湖”的旅游,我们没有看到象鼻山漓江的夜景,而是看了许多城市都能制造的灯光夜景,只能使得游客败兴而归。武夷山官员说打造这台节目也是为了“丰富当地民众的文化生活”,“把老百姓從麻将桌上吸引走”也是欺人之谈,那么贵的票我不知是否当地老百姓能看得起。这些举动实质上是领导的政绩形象工程使然。这位市长倒也透露实情,他说他的大手笔等于“为武夷山养了一只金母鸡”,可见,政府不惜巨资打造品牌,制造噱头。无非是想借旅游景点竭力揽客、赚取门票,来填满政府和商人的口袋。其目的无非是借文化来敛财。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而已——政府经营文化当休矣!

如果这些经营文化完全是商业行为也就罢了但很多地方是政府行为,政府投资,而且这种投资常常是一两个领导说了算,只是为了短期见效的政绩。像“印象大红袍”拉了县市两级政府巨额投资,并没有通过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也没有人大的决定,更缺乏公众参与。这种不讲财政预算程序的巨额投资,市长对他的想法能得到特事特办还颇为得意。(2010年第17期《审视地方历史文化热》)

猜你喜欢

大红袍武夷山官员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大美武夷山
大红袍
大红袍花椒化学成分的研究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韩城大红袍花椒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大红袍”鸡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