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宏

2010-05-30章剑锋

南风窗 2010年26期
关键词:张宏社论一代人

章剑锋

2010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前,q3家报纸不分南北,联合刊载了一则题为《提请“两会”代表委员敦促加速户籍改革》的社论。

张宏是《经济观察报》的编委。2010年1月,他开始着手策划此事。广泛的沟通中,本来会有20多家媒体一同参与进来,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后只有13家报纸达成协作。张宏负责拿出一个统一的社论版本,这个文本除了在他们自己的版面上得以完整刊行,别的媒体基于一些考虑进行了节略或修改。社论发表时,张宏还将13家媒体的LOGO并置配发在一起。

傍晚时分,坐在位于安定门附近的办公室里,张宏像一个传统的文化人那样,一上来就抽烟。作为一个资深的新闻人,他显然是有自己的追求和坐标的。主动寻求议题设置,并通过一种与之相吻合的形式切入和传达出来,这也顺应了社会发展对于公共媒体的要求。

我问他,难道不认为户籍改革根本上就是朝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去的么?不认为这件事情本来就会像他们所呼吁的那样发展么?我的意思是,既然改革从来就是一种必然,有其不可逆转的既定轨道,那他们这种共同社论是不是有那么一点大惊小怪了?

他当然是听懂了。

“如果你老板告诉你,你迟早要加薪到每月10万,有意义么?”这时候他用一种并不愉悦的口吻回答道,“这个世界上,如果你希望等着最后出现一个好结果,根本就是一个神话,所以你需要去做事,不能天天在那儿等着,等着谁会来关心你的顾虑和想法。只有你自己去行动,你才能过得好。如果没有推动力,所有人都说我等,那你等着,我也等着,就这样简单。”

“共同社论”出炉后,张宏做了很多说明工作。在一件公开信中,他非常柔和地介绍了整个操作过程,并把自己界定成一个“温和的建言者”。我向他请教“温和”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

“我们的方式是温和的,我本人也是一个温和的人,不是一个非常激烈的人。我希望社会往良性方向发展,以温和改良的方式进行,不对以往的秩序造成极大扰乱。”他说,“这样大家才能得到最大利益,但(改革)必须推进,为什么不能告诉我未来一个月我们要做什么,未来两个月我们要做什么呢?我们需要一些更具体的措施。”

张宏1974年出生在福建,后进入武汉大学学习德语。1998年,加入路透社北京记者站,不出数年又转入国内媒体工作。有超过12年的新闻执业经历。由外媒而内媒,这个过程帮助他确立了自己的基本价值观。

3年前,张宏有了一个小孩。这促使他更进一步去思考这些问题,思考他们这一代人、这一代新闻人的责任。他这前半生,没有受到过极端不公平的事情的刺激,但在国内国外转悠,见得多了,听得多了,意识里就会有所比较。他会考察外媒的职责和方法,会在国外社区里了解别人小孩的生活状况。这种对比是很费劲的一件事,他想过让自己的孩子移民出去,但在那样一个陌生环境里,会让人发愁,他自己有可能什么都做不了,变得毫无价值。

“选择离开,不如去面对,去改变它。很幸运的是,我们有这么一点点方便去做这个事,那我们为什么不去做?我们可能足够坚强,足够麻木,但我们怎么可以苛求我们的小孩也这样?”他吸掉最后一口烟,将烟蒂掐灭,脸上始终没有笑容,但整个人很平静,“做了这么多年媒体,我觉得首先一定要为后代考虑,要留给他们一个更好的环境和空間,能改善一点终归是一点。要知道,我们现在所做的任何一件事,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很难实现,但对他们都是有意义的。”

猜你喜欢

张宏社论一代人
新民周刊首届青少年社论大赛获奖名单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effect for the anode positions on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300W class low power Hall thrusters
一代人
每一代人都被质疑“垮掉的一代”,但每一代都没有垮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歌
关于社论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综述
张宏绘画作品
从“有例”、“有思”到“有效”
我们那一代人都崇拜毛主席
“碰瓷儿”狂徒自酿人生苦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