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者

2010-05-30

南风窗 2010年13期
关键词:学籍中美关系公平

不必刻意寻求主动美国(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访问教授)

在这篇访谈中,缉思指出了中美关系中的一个根本问题:美国在两国关系中一直占据主动地位,而中国则似乎总是被动应对。

显然,这不应该简单地归咎于政策的失误,而是形势所致。所谓形势比人强。首先,正如缉思所言,美国是一个亘古未有的超级强国。而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中国并不具备在中美关系中占据主动的实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刻意尋求主动,往往弊多利少。邓小平“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的教诲,反映了一代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深刻认识和战略智慧。

其次,美国盟友遍天下。这是其称霸世界的基础。美国的对华政策,往往有盟国的呼应配合。而中国外无盟邦,自身包袱却始终沉重。因此,对外政策以自保、自强为根本宗旨。多边外交,实际上是为了确保双边的稳定。如此局面,自然很难在中美关系中争取主动。

但是,导致中国被动应对局面的重要原因,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中尚需补充改良现存国际秩序的长远设想,包括自身改革的战略考虑。同包括美国、前苏联、英国、德国、日本等大国的“崛起”相比,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并不挑战现存的世界格局,也不寻求建立新的国际秩序。而是将自己“融入”现存的世界体系中去:接受游戏规则,维护既定秩序。这样的发展战略,必然制约中国在整个国际事务中的主动性。毕竟,中国“融入”的世界秩序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所建立并领导的,其基础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改革而不断改变自己,是中国“融入”世界体制的先决条件;接受别人制定的游戏规则,决定了中国在对外事务、尤其是对美关系中的被动格局。

“融入”式发展确保了中国在和平的环境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中举足轻重的大国。这为改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被动格局提供了实力的保证。在这个前提下,缉思提出对美关系中要积极制定议题、提出要求,争取主动。正当其时。

然而,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面临的基本环境并无根本性转变。缉思也一再强调,美强中弱的局面将长期存在。缉思指出,改变这一局面的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促进民主,不断自强。从这个意义上看,力戒焦躁,谋而后动,后发制人,应该是中美关系中长期坚持的策略。(2010年第12期《中美关系:中国如何取得主动?》)

以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熊丙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今年5月,北京市政府废除了1986年沿用至今的《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并规定非京籍享受同等入学待遇,并为其建立学籍。有学籍就意味着外地人的孩子可以参加派位、推优、评选三好学生,可以堂而皇之地跟京籍学生一起竞争优质教育资源。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北京家长惊呼“狼来了”,对这项改革的抱怨、对外地孩子的憎恶溢于言表。

在高中教育与高考中,争议甚广的“高考移民”问题,更是本地人和外地人的较量。至于重点大学的地方化,教育部已经治理多年,但效果欠佳。

如何排除地方保护主义、既得利益的阻力,推进教育公平?这显然难以寄望各地老百姓的觉悟提高,而只能探寻新的教育体制和升学考试制度。

就义务教育而言,必须改变目前以县乡财政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机制,逐渐实现义务教育经费的省级统筹,并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这样流人地政府就不必承担更多的保障义务,也不再是将当地的义务教育局限于为当地老百姓服务。

而高考改革,则需改变全国重点大学,将招生名额按计划(计划本就代表权势、利益)分配到各地的招生、录取制度。实行“高水平大学统一联考+全国自主招生”的新制度。全国各地的所有考生,不受户籍限制,在任何地方均可报名参加统一联考,并用联考成绩向高校提出申请。高校在录取时,可以结合申请者的联考成绩、中学成绩、大学面试考察,进行综合录取。为体现教育的公正性,在进行综合评价时,应适当纳入考生学籍因素,进行地区教育因素加分或减分——教育发达地区减分'教育不发达地区加分——这就突破了高考报名的户籍限制,也就没有当地户籍者捍卫属于当地的考试权益一说。当然,实现这一改革,需要同步配套大学现代制度改革,以建立自主招生的公信力。

推进教育公平,必须直面现实阻力,立足于落实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改革教育管理制度和高考制度,以改革促公平。(2010年第12期《北京教育:实现公平有多难?》)

猜你喜欢

学籍中美关系公平
不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高校学籍异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系统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与实现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公平比较
教育部:不得将学籍作为中小学生入学和转学条件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