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暗示你自己
2010-05-30扈加叶
扈加叶
曾看到两个故事:一个是真实的,一个是传说。
第一个是:保加利亚有个叫帕纳约托夫的农民,因为他的妻子不会生孩子,在征得妻子同意后,与另一位喜欢他妻子的农夫达成协议,把妻子与农夫的1只生了3只小羊的母羊进行交换。交易引起了当地的轰动,人们纷纷谴责这起离谱、荒唐的交易。
第二个是:有两个海员为了寻找自己的幸福而环游世界。他们来到一个小岛,岛上的首领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生得很美,二女儿长得不太漂亮。部落有个规矩:娶女孩儿男方要用奶牛作彩礼。而部落首领的女儿,漂亮的要10头奶牛作为彩礼,不漂亮的要3头奶牛作为彩礼。一位海员对另一位海员朋友说:“我已经找到了幸福,我决定留下来。”朋友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大女儿很漂亮。这位海员却说,我喜欢他的小女儿。朋友说他疯了,因为她长得并不漂亮。说完,朋友就独自赶路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去了。
这位海员购买了10头奶牛,找到部落首领。说明想娶他的女儿为妻,并送上10头奶牛。首领很高兴,说他是一个识货的小伙子,我大女儿值10头奶牛。海员说,不是的,我选中的是你的小女儿。首领说,我是个诚实的人,小女儿不值那么多,我只收3头奶牛。海员却坚持要送10头奶牛。然后他们成了婚。
几年后,远行的朋友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商船,他决定看望一下自己的老朋友。当他见到朋友家一位漂亮的女人和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时,他惊讶地问道:你再婚了?海员说,她就是原来的妻子。朋友奇怪地问他的妻子,你原来并不漂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竟让你变得如此漂亮?女人告诉他:“结婚后的一天我突然醒悟,我确实值10头奶牛的彩礼。”
第一个故事说明,两个男人都认为农夫的妻子只值“1只生过3只小羊的母羊”,而这个女人也认可。第二个故事中的两个男人(包括首领在女儿结婚时也认可)和一个女人都认为小女儿应该值10头奶牛。然而,就是这两个截然相反的认可,发展为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这就印证了心理学上的一个结果:自我暗示,自己把自己归结为哪一类人,结果就会鬼使神差地把自己引到那个结果上去。第一个故事中的那位妻子,她一定是心悦诚服地认为自己就是与1只生过3只小羊的母羊等值,就让丈夫把自己作为1只母羊交换给了别人;而首领的小女儿就认为自己是值“10头奶牛彩礼的漂亮姑娘”,最后自己就成了一个漂亮姑娘。这里特别重要的是:别人也这么认为。因为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自己不清楚,而是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所以许多人非常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明里暗里关注别人说自己是什么?儿童和少年时期心理成熟程度差的人更突出,但没有一个人能够不依赖外部世界信息来正确认识自己。所以,外人的认同最终是由本人认同起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许多类似的情况:
一個人升了职,就会不知不觉地以他(她)自己理解的角色规范和要求自己,有的一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另一方面官架子可能就端了起来,甚至脾气跟着职务长。
一个人穿上不同的服饰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心气,一个人西装笔挺,他的行为就会下意识地往自己认为穿西装的人应该有的样子靠拢,一个老人穿上鲜艳喜气的服饰,精神就可能更加年轻。相反,如果穿得邋里邋遢,一个人就会下意识地让自己稀松起来等等。
一个人的心理暗示,就像计算机的一道程序。一旦自己给自己有一个倾向性明显的心理暗示,一到那种情境,就会不知不觉、鬼使神差地将自己的行为纳入那个轨道,往那个方向发展。一个小偷第一次偷东西的时候很害怕,多次得逞以后胆子就大了。只要一有机会,他控制不了自己就会动手,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心理上已经有一个定式,这个程序解起来很难。
其实,孩子小的时候都是那样的天真无邪、活泼可爱,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优劣,出现了好坏之分,其中重要的一条,往往是在孩提时代,家人、他人和自己的分类,其中,最主要的是自己给自己是哪类人的分类最关键,也决定着自己的未来。
暗示有积极、消极之分,好坏不说自明,就由我们自己选择吧!
(摘自《城色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