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平安,要回来

2010-05-30卢珍珍胡巧丽

37°女人 2010年2期
关键词:文华救人渔民

卢珍珍 胡巧丽 思 淼

2000年12月28日。晚上七八点钟,郭文标的手机铃声骤响。他一把抓起手机,妻子庄文华感觉自己的心也被抓了起来。

一到晚上,她最怕的就是丈夫的电话响起。这个时候打来的电话,通常是海上有人出了事,来找丈夫救人的。她是在海边长大的女人,知道大海的凶险。

她紧张地竖起耳朵,竭力想听清楚电话里在说什么,判断情况有多危险,丈夫能不能应付。

是同村妇女郭春娥的声音,惊慌的哭腔和着海浪拍击礁石的声音一起冲出来。“文标啊,船在‘小门口触礁了……我们都挤在石头上……你快来……”

“快。潜水衣!”郭文标一跃而起。“到底怎么回事?”庄文华紧张地问道。“没什么事,我去看看,去看看。”这是他搪塞她的口头语。她知道,这时说什么都没用,只好顺从地递过潜水衣,目送丈夫旋风似的奔向码头。

郭文标不用回头也知道,妻子一定在后面注视着他。每次他出门救人,妻子都是这样。可是他没法不去——这事情,他已经做了20多年。

初次救人那年他13岁

作为浙东一个“突兀”的半岛,浙江省温岭市的石塘镇犹如上帝为台风建造的登陆码头,四季风灾不断。在石塘镇小沙头村长大的郭文标,很小就知道台风的厉害。12岁那年,有一次台风很猛,一艘渔船已经进了避风港,却还是被刮沉了。他和父亲站在对面山上,看着六七个戴白色安全帽的渔民,迅速被海浪冲出了渔港。当时,郭文标心急如焚地问父亲:“我们有没有办法救他们?”父亲沉重地摇摇头:“浪太大了!一般人的水性根本救不了,下去救,死的人会更多……”

那个夜晚,小文标想着那些在海上遇难的人,整晚都没睡着。“我一定要练真本事,将来好救人!”从此他没事儿就泡在海里,水性突飞猛进——多大的浪都不能把他卷走,他会从浪里钻过去;不吃不喝,他能在海水里坚持一天一夜。

13岁那年,他真的救了一个人,那是一位被大浪卷八海里的老渔民。当时郭文标身高不过1,4米,还是个半大孩子,可是渔民的老伴儿却准备了一包长寿面,恭恭敬敬给他送来了。当地渔民认为,在海里遇难,意味着寿数已尽。人家把你救了,就是把自己的寿数给了你,所以你要给人家送点儿长寿面补补寿。

面虽不值钱,却意味着一份荣耀。这荣耀让郭文标明白了一件事:好身手能帮到人,而帮人的感觉很好。

从那以后,但凡有人遇险求助,他从不拒绝。每到台风天,别的渔民都躲在家里闲着,他却忙得团团转:有船被困了、有人遇险了,他总是第一个到场。他的名字渐渐传开了。认识不认识的人都来找他帮忙,他也乐意帮人,还在村里最先安装了电话,最早购置了砖头一样的“大哥大”,就为了别人在危急时方便找到他。父亲说的那句话他至今记得:咱家祖祖辈辈都是渔民,渔民在海里救人是天经地义的。

“小门口”离码头只要五六分钟船程。赶到现场,郭文标在探照灯下看到9个妇孺、两个男子挤在只有两张桌面大小的草鞋礁上。当时正值涨潮,海水已没过他们的膝盖。浪越来越大,他们站立不稳,眼看就要被海浪卷走了。

自己的船头比那块礁石高,船若直接靠过去,他们就会被船头挤到海里。看清形势后,郭文标将船沿着群礁之间的缝隙小心驶入。突然,船抖了一下,船底前部被礁石戳破了,海水立刻涌进来。“快上船,到后边去!”他焦急地喊道,因为船头翘起一点儿,进水的速度就能慢一些……船终于平安地驶进码头,靠岸后,前舱已有大半进了海水。码头聚集着遇险者的亲人,大家抱头痛哭,而郭文标仍像往常一样,悄悄地离开了。

庄文华冷着脸坐在家里,一动不动。“你老公这次厉害了,10来分钟救了11个人!”郭文标一边脱潜水衣,一边逗妻子。庄文华的积怨却突然爆发:“11个!11个!可我家男人只有1个!没了就全没了!”

郭文标尴尬地站在那里。“你看看你,又来了……能不去吗?人家有难时想起咱们,那是对咱们的信任嘛!”

“信任?你不是小伙子了,你快40岁了,腿脚也不像以前好使了,万一有个闪失……我还想跟你白头偕老啊!你怎么就不明白!”

“明白,明白……”郭文标无奈地笑道,“下次注意。现在先吃饭,我还饿着呢……”

嫁了个好人却不是好丈夫

丈夫是个热心肠,庄文华嫁给他的时候就知道。

因为两家都穷,他们19岁订婚,拖到25岁才成家。为了结婚,郭文标欠了1万多元债。庄文华不在乎,她知道,凭丈夫的本事,这个小家庭很快就会富起来。

年底,儿子出世了。郭文标更加勤奋,凑钱买了艘小木船,起早贪黑地出海,专捕小鱼小虾,每天能赚几百元,家里的小日子过得很幸福。

捕小鱼小虾得用一种专门的网。附近海域只有他懂得怎么织。渔民纷纷跑来讨教,他有求必应。就这样,他的独门技术很快传了出去。若不把这种捕鱼技术传授出去,他的收入至少要翻七八番。可他总说:“鱼是海里的,又不是咱家的。有饭大家吃好了。”庄文华点头同意,别人来找自家男人,说明男人能干,她觉得骄傲。只要能帮上忙,她愿意大家都来找他。

只是,有一件事庄文华不乐意——找他下海救人。

村里人都夸郭文标是大好人、大善人,救命无数。可是,跟大好人生活在一起是什么滋味,只有她明白。

郭文标晚上睡觉,经常身上盖着衣服,枕旁放着手机。求救电话往往在凌晨打来,他也渐渐养成了习惯,每到凌晨睡眠就特别轻。有时甚至半夜两点多会自动醒来,起身来到门外,向海里望一阵子,再回去接着睡。跟这样的男人睡在一张床上。哪个女人受得了?

有时候,他明明打电话说已经回港了,庄文华就去烧饭。饭菜好了,却不见他回来。电话打过去,不接。她只好就那么站在门外张望,一直等,等到半夜,等到睡着……他回来了,问他,他说接到求救电话,很急,来不及通知她了。

她爱他,疼他,也恨他。平时郭文标特别体贴她,连吃个螃蟹都要先把盖儿揭开,挑肥的给她,然后帮她把蟹腿一一咬开。但是这么爱她的男人,一到要救人的时候,就什么也不顾了,根本就不为她和这个家着想。

“你出去救人,被人抬回来怎么办?我和儿子怎么办?”她无数次问他。他就笑:“别瞎想!我水性好,命大,哪儿那么容易被人抬回来!”

庄文华没法不瞎想,她帮丈夫掩埋过不少尸体。每当在海上遇到浮尸,郭文标都会将其捞起。有的尸体没人认,他就和妻子一起把尸体运到家对面的蚊子岛上掩埋起来。这些年。他在蚊子岛上埋了22具尸体。还有4具埋在另一个岛上。

丈夫的慈悲庄文华能理解,她不仅帮丈夫埋过尸体。还给尸体缠过白布。有的尸体已经腐烂,露出白骨。庄文华的心被震撼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这个样子,无论如何都让她难以接受,泪水禁不住涌出来。

“你害怕啦?害怕以后就别来了。我找别人帮忙。”他说。她哪里是害怕,她是担心啊!丈夫万一遇难,会不会也变成这个

样子?郭文标只好每次再三承诺:一定小心,安全为上;能救就救,救不了就回来。

承诺归承诺。真到了紧要关头,郭文标就不这么想了。那次,他就差点儿丢了性命……

309条生命因他而得救

2005年8月6日下午,第九号台风“麦莎”移向石塘镇。晚上6时许,台风在石塘登陆。7时,郭文标突然接到村里人的电话:“林老板他们4个被困在大桥底下了!已经报了110,你也来看看吧!”

“什么?死定了,死定了!”郭文标一听,头皮直发麻。林老板下午就打过电话来。当时他在跨海大桥下的养殖渔排锚绳被冲散了,几个网箱眼看要被冲走。因为里面养着价值四五十万元的香螺。他想请郭文标帮忙。郭文标当时就拒绝了:“这时候下海会没命的!别说几十万元,就是几百万元也得硬挺着啊!”

谁知,林老板不甘心四五十万元就这样没了,于是叫上弟弟,领了两个渔民下水去加固渔排。结果等他们想上来时。台风已席卷而来。

香螺可以不管,人命却不行。郭文标跳起来就要往外跑,庄文华也跳了起来:“不准去!人家已经报警了,你去也没用!”她死死拦住丈夫。“我去看看,看看总行吧?”郭文标强行挣脱妻子的手,冲了出去。庄文华气得一跺脚,披上雨衣追了出去。

夫妇俩气喘吁吁地跑到跨海大桥旁。看见几位民警身着救生衣,腰上系着绳子,手拉着手,想从大桥上过去进行搜救。“快回来,快回来!”这个时候,桥面是最危险的地方,经验丰富的郭文标深知这一点,嘶哑着嗓子喊道。

民警刚刚转身回来。一个巨大无比的浪头就呼啸着从海里腾空而起,超越桥面七八米后狠狠砸了下来。几个人吓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浪头恰好砸在他们站过的地方。

“快开车送我去码头!”郭文标爬上派出所的车。车开到码头,他跳下车。边跑边脱衣服,然后一个猛子扎入水中,游向他的机帆船。庄文华赶到码头时,郭文标已经驾船向桥下驶去。她拾起丈夫扔了一地的衣服,抱在怀里,一声不吭地望着大海。丈夫还是违背了诺言。可是她已经顾不上生气,心里只剩一个念头:郭文标,你一定要给我回来。给我平安回来……

郭文标终于赶到桥下。浪高二三十米,船像海狮顶的皮球忽上忽下。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也不知道人还在不在。他把所有探照灯都打开,四下寻找着。终于,在乌嘴门坑一带的礁石上,他隐约看到了4个身影。

人还在!他一时激动,急忙调转船头想赶过去救人。谁知就在这时,一个巨浪打来。他的机帆船立了起来,像电线杆子似的戳在海面上。

“完了完了,这下没命了!”郭文标惊叫一声。

庄文华没看到这一幕。事实上,黑糊糊的海面上,她什么也看不见,可她还是像尊雕塑似的望着大海。狂风扯去雨衣的帽子,雨水灌进脖子、脊背,她不理会;旁边的人跟她说什么,她听不清,也不想听。心里一味默念的还是那几句:要平安,要回来……

也许这祷告被老天爷听到了,眼看就要船毁人亡之际,乖戾无常的海浪又把立起的船头放了下来。郭文标喘了好几口粗气,才又继续驶向礁石。浪太大,船不敢靠近。他喊了几声,声音都被浪拍进了海里,只好用灯光告诉4人向南游。最后在造船厂附近。他成功地把人救了上来。

漆黑的海上突然出现了灯光,庄文华看见了,悬着的心一下子落了下来。那是丈夫船上的探照灯,晃动的意思是说:“我回来了!”她急忙掏出手电筒,奋力回晃几下,那是告诉他:“回家,赶快回家!”

机帆船终于靠岸了。等候在那里的乡亲围了过来,闻讯赶来的温岭电视台记者也围了过来。他却推开人群。走到她身边。两人互相看了看。什么也没说,回家了。

“这次我知道怕了。”郭文标说。

庄文华一言不发。

“我以后不救人了。”他又说。

还是沉默。

“唉,救还是要救,不过得换条船。不然,你会担心的……”他再说。

一阵细细的压抑的哭声,终于从庄文华胸腔中悠长地响起,慢慢地,越来越大,越来越凄凉。郭文标搂住妻子。知道这回她真是吓坏了。

2009年9月,郭文标换大船的愿望终于实现。他自己筹建的长141.5米、230吨位的海上救助船下水了。

2009年国庆大阅兵,作为浙江省人大代表和“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郭文标受邀赴京观看阅兵式。回来以后,他在码头上给乡亲们讲述赴京见闻,30多个船老大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人问:“文标,你算过没有,这些年到底救了多少人?”有人说:“电视上不是说过吗。136人。”“不对吧?我看文标救的绝对不止这个数!”“对对对,今天我们来给你数数,扳着指头数,保准清楚!”一群汉子你一喉咙我一嗓子吆喝起来。

从他13岁救的那个老人开始数起,汉子们有的负责回忆,有的负责计数,有的在旁边补充。郭文标听着,看着,眼泪就下来了。“309人!老郭,你一共救了309条命啊!”最后结果出来了,众人欢呼。

那一刻,郭文标心潮起伏。30年来,救了多少人,他自己确实不记得了。可是,他这些兄弟记得。一桩桩、一件件,包括当时的场景,都藏在这些兄弟的心底,从来不曾被遗忘。

原来。苍天之下,善良从来不会被遗忘。

猜你喜欢

文华救人渔民
救人命的灭鼠药
诸葛瑾救人
填 数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我不是药神》:神不存在,能救人的,只有人
陈文华
倪文华 作品
海豚为什么会救人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