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洪洞到淅川
——南阳供电公司服务南水北调移民迁安走笔
2010-05-28Article宋立新王素峥Pictures陈草原
文 Article_王 俊 宋立新 陈 珏 王 涛 王素峥 图 Pictures_陈草原 华 峰
车如龙,人如山,警车鸣笛开道前。6月27日10时许,在淅川县城丹江大道,宝丰县移民搬迁车队在警车引导下,载着来自淅川县盛湾镇宋湾村的286户移民,徐徐北上。
其间,有送行者携礼品追撵车队,欲见亲友最后一面。恰车队遇红灯暂停,车门大开,送行者箭步冲上,与亲友执手相看,泪如泉涌。此时,天公解人意,降下丝丝细雨,吹起阵阵凉风。不远处,老燕回巢,柳枝摇曳。
绳子与车队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600年前,百万移民先后从山西省洪洞县的大槐树下迁出,足迹遍布豫、鲁、陕、冀、甘等地,其中就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唯一的移民迁出地——淅川县;600年后,16万丹淅父老为了南水北调,也成为“背井离乡”的移民。
明初,兵连祸结,天灾不断。中原十室九空,“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山西却独以地利得免。为了平衡地域发展,重振经济,洪武皇帝下诏令山西人口大县移民,洪洞便是移民主要聚集地、出发地。
古人的故土情结十倍于今人,怎肯轻易迁移他乡?明政府自有招数,发布告曰:不愿外迁者,聚于洪洞大槐树下,愿外迁者,留于家中。老实敦厚的三晋乡民拖家带口、争先恐后地赶往大槐树。十数万人到地方后,便被官兵包围了,然后被告知:“来大槐树的都得外迁,不然就杀头!”无奈之下,乡民们屈辱地上路了,绑在他们手上的,是一条条长绳。也正是这些绳子,见证了洪洞移民的血泪之旅。远远望去,经过大槐树的移民队伍就像一串串蚂蚱。
与先民相比,丹淅父老无疑是幸运的。为迎接宋湾村的移民,宝丰县政府派出200多台大货车、大客车,组成了移民搬迁车队,浩浩荡荡地开赴淅川接人接物。一户移民分配一台货车,只要愿意,移民甚至能把垒猪圈的砖头带走。
6月26日,酷暑中的盛湾镇处处都有为移民搬迁而忙碌的身影。在宋湾村移民搬迁现场,数十名身穿统一制服、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委实吃了不少苦头。这些来自南阳供电公司的青年男女,为了帮助村民搬运家具装车,已经忙了整整一天。
“南水北调工程举国瞩目,保证移民用电义不容辞。为了确保移民迁安目标顺利实现,南阳供电公司精心实施了‘双千双百’工程。”该公司总经理张立庆介绍。
所谓“双千双百”工程,就是组织千人服务队,服务省、市移民迁安总体目标,帮扶千家移民贫困户,解决用电缴费难题;投入百台应急发电装备,确保搬迁照明和应急用电,动员百名移民村电工,做和谐迁安带头人。
笔者在现场还看到不少由淅川县电业局派来巡视线路、确保供电安全的村电工。这群身着蓝色工装的质朴汉子屋前屋后、山上山下地奔波时,自家东西都顾不上搬。
“在这么大规模的行动中,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在保证用电安全方面,供电企业做得很出色。”淅川县县长马良泉在移民搬迁现场如是说。
宋湾村村头,一位非常热情地请志愿者、村电工吃西瓜的白发阿婆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当笔者问阿婆家里是否有人去宝丰县看过新家时,阿婆摇了摇头:“俺家没人去过宝丰,是村里派三个代表去看的,他们都说新家很好,比这边好,出门方便,用电也方便,俺就放心搬了。”
阿婆的丈夫是位村电工,叫宋秉成,有15年工龄,本已退休了,但宋师傅自愿坚守岗位,表示要“干到搬迁走,彻底走”。笔者本打算采访他,不料他刚接到任务,只说了句“我要是不顾大家,大家也不会给我装车”,便匆匆离去。
宋师傅走后,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帮他搬家的队伍中,大大小小的家具、器物都装进了货车。机器轰鸣声中,货车启动,载着宋师傅的全部家当前往临时停车场。
翌日,宋湾村全体村民胸戴红花,坐上了宝丰县的客车。200多辆货车、客车组成的移民车队通过淅川县城时,蜿蜒如长龙,上演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篝火与华灯
原本日子还过得去的洪洞移民,一旦离开大槐树,就赤贫如洗了——财物自然要上缴给官兵“保管”,期限是万万没有的。洪洞移民大多秋时迁走,到达目的地后,多半已是冬季。这时,移民们唯剩一双手、一张口,所能做的是结庐而居,凭明政府发放的几升口粮度冬迎春。每当夜幕降临,黑暗无边,篝火就成了唯一的光源。篝火边,移民们和衣而卧,努力汲取热量活下去,在冬的绝望中遥望春的希望。
600年后,唐河县的淅川移民正沐浴在明亮的灯光下,享受人生。
唐河县是淅川移民外迁的重要安置区,为追寻移民足迹,深入了解他们搬迁后的生活,笔者于6月27日下午来到唐河县毕店镇凌岗新村。
刚下车,笔者便觉眼前一亮,但见一幢幢造型精致、窗明几净的双层小楼卓然立在夕阳下,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一排排笔直挺立的路灯就像哨兵一样,守卫在新村的里里外外、四面八方;一条条闪着银光的电线穿过千家万户,井然有序;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在家人照看下快乐玩耍,无忧无虑。
洪洞移民的黑暗由篝火驱走,淅川移民的光明由南阳供电公司送至。早在几个月前,南阳供电公司就为移民新村架设好了线路,并组织电工对所有路灯和住户室内照明线路进行了仔细排查,及时处理所有故障,保证每一户入住的移民家中电路畅通,灯火通明。7月7日,唐河县电业局还给新搬到唐河的移民送去了脸盆、毛巾等日常用品,这当是另一种形式的“送光明”。
羊肠小路与光明大道
冬去春来,洪洞移民熬过了最艰苦的日子。明政府适时下发农具、种子,移民又开始辛勤劳作,变成了替政府开荒种田的机器,日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头一两年,移民的赋税是全免的,以体现大明皇帝的“皇恩浩荡”。
几年后,荒地易,沃土出,筚路蓝缕的洪洞先民总算站住了脚,可以吃饱饭了,然而,各种苛捐杂税也随之而来。移民为求生存,只有更卖力、更艰辛地耕耘,周而复始,年复一年。那一条条用脚踩出来的、通往田间地头的小道,九曲十八弯,洪洞先民从起点走到终点,再从终点回到起点,永远走不出由羊肠小路圈定的怪圈。
收起历史的浮想,笔者将目光投向现实。
仍是在凌岗新村,宽阔的水泥大道两旁,一家家卖电器、家具、太阳能热水器的商店比邻而开,门庭若市;一些小商店里,食品、工艺品、生活用品摆满了货架,琳琅满目。
村民陈玉彬有生意头脑,搬到唐河后卖起了电器。聊到用电及生意情况,这个干瘦黝黑的汉子非常开心:“新村用电不存在任何问题,家家户户都要买家电,我这个家电销售点开业不到10天,就卖出了几十台电风扇和空调!”
在另一个移民村——王集乡鱼关移民新村,同样有不少“商业达人”。“我以前在淅川就是做豆腐的,搬到唐河后,发现这里水质好,黄豆也好,就把老本行拾起来了。装打浆机那天,供电所的同志来帮我安装了漏电保护器,又排查了线路,非常感谢。现在虽然是淡季,但生意仍比以前好得多,豆腐一天能卖两三百斤,旺季可以卖五六百斤,机器每天从早转到晚!”村民王玉洁老实巴交,只有在谈到老本行时话才多些。
王玉洁还建了个养猪场,利用豆腐渣养猪。下一步,他表示有开挖鱼塘用猪粪养鱼、搞生态农业的打算。他看起来很有信心,浮现在他眼前的,想必是一条光明大道,直通未来吧?
从洪洞到淅川,沧桑600年,换了人间。
“双千双百”工程启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