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与偶像快乐同行
2010-05-27陈家文
陈家文
话题索引一:在校团委的指导下,武汉大学“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研究会”按照应届新生十选一的比例,对“90后”斯生中的8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八成“90后”大学生的偶像是娱乐和体育明星。
话题索引二: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不同地区的2710名大中学生就偶像崇拜现象进行调查。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在被调查的青少年中.50%的人承认有过特别喜欢、崇拜某个“明星”的经历;34.5%的人承认自己正在崇拜某个“明星”。在被崇拜的偶像中.99%以上是影视界和体育界“明星”:68.3%的学生崇拜活着的“明星”。
主持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偶像,譬如“70后”的偶像是张海迪,“80后”的偶像是刘翔,这些偶像都有极强的精神感召力。不久前.武汉大学一份针对新生所做的有关叫禺像”问题调查显示.在“90后”的偶像单项排名中,周杰伦的“呼声”遥遥领先于是.“90后”精神偶像缺失的现象遭遇质疑。
高阳(上海,高一学生):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所以偶像崇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看看我身边的同学.无论他们选择哪个领域的人物作为自己的偶像,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这些偶像都是时代感非常鲜明的人物,如周杰伦、刘翔等,而如泰皇汉武、祖冲之等历史人物.基本上不会在我们的选择范围之内。
陈子悦(哈尔滨,高三学生):娱乐明星并不是我们“90后”唯一选择的偶像,在政治类偶像当中,同学们最崇拜的就是胡锦涛和温家宝两位国家领导人;经济类方面.比尔·盖茨是大多数同学心目中的偶像.所以我觉得片面地说“90后”只会崇拜所谓明星的说法并不客观。
主持人:武汉大学关于偶像的调查报告显示,不分类单项排名中,周杰伦遥遥领先,其次是商业巨子马云.排第三的是“父母和老师”,第四是科比.“自己”排第五……无论同学们作出了什么样的选择.有一点不容回避.那就是偶像已经成为很多青少午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为什么中学阶段的同学都会有一种偶像崇拜的情结呢?
陳常清(抚顺,高一学生):我个人认为,对偶像的崇拜,其实就是追寻自我的一种方式。面对纷繁的世界.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常常会无所适从,非常需要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活生生的偶像来作为自己的“榜样”.于是就开始在公众人物中寻找一些具备自己欣赏特点的人物作为偶像.换句话说.同学们心里的偶像其实就是自己的代言人.也是理想中的自我.或者是未来的影子。
毕丽丽(长沙.高二学生):我认为很多同学心中的偶像其实代替的是父母的形象。一方面我们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应当能够独当一面.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而另一方面.有限的生活经验又使我们不能没有父母的帮助.所以很多同学都沉浸在这种矛盾状况中无法自拔。于是大家就选择崇拜有能力、有地位和能独立的偶像。希望通过偶像崇拜来实现独立自主的目的。某种意义上,这不过是将偶像作为了父母的代替品,让偶像行使父母的权力来控制自己。
许智鹏(海口。高三学生):我认为有一部分同学之所以会去崇拜偶像,其实是一种人云亦云、随大流的心态在作怪。他们把偶像崇拜当成自己融入其他同学当中的手段。我身边的一些同学追星就是为了保持与同伴的一致.让别人知道自己属于哪个追星“团体”而已。不过这些同学不是“偶像崇拜”,充其量只能说是“明星崇拜”。
主持人:刚才同学们分析了青年少偶像崇拜情结产生的原因.那么各种各样的偶像崇拜对于青少年朋友们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范秋明(成都、高二学生):讨论到现在,我觉得有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杨丽娟.我想大多数同学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因为追星追到了“家破人亡”却仍旧是“痴心不改”,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病态心理.如果不能有一个良好的引导,这样的悲剧仍旧会上演。
包怜雨(杭州,高三学生):偶像崇拜对于我们这些同龄人来说.有着“三化”的影响。首先是理想化:把自己的偶像及其特质想象得完美无瑕.把偶像看成是世上最完美的人物:其次是浪漫化:对偶像产生了浪漫的幻想和依恋.这种浪漫情怀会使青少年沉湎于对偶像的种种情爱遐想之中.甚至以此幻想自己的爱情生活:最后是绝对化:对崇拜偶像投以绝对的信任.对偶像有一种近似狂热的追逐和迷恋,容不得他人有不同的见解。
曾笑宇(大连.高二学生):我觉得正常的偶像崇拜是可以的.但是有些现象我们不能忽视。比如过度的偶像崇拜往往会削弱青少年的自我约束机制.产生超越于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冲动、破坏、超脱等表现)。很多同学在偶像崇拜过程中,常常是情感成分多于理智成分,出现一些过激行为。
李志斌(北京.高一学生):根据香港对青少年的调查发现.依赖偶像作为其道德判断标准的青少年,往往缺乏解决问题的自信.甚至有可能发生过失行为.也更不愿意接受正面道德观的教育。所以我认为偶像崇拜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引导。
主持人:一方面是无法避免的“偶像情结”,另一方面是“偶像情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才能让心中的偶像与我们一起快乐地同行呢?同学们认为该如何对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进行合理的引导呢?
高云翔(连云港,高二学生):我认为尽管偶像崇拜行为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它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引导.如何对青少年自发产生的偶像崇拜心理和行为进行科学的干预和合适的介入.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全面发展。增加更丰富的教育内容.如性格教育、认知教育、情绪教育等。
杨佩豪(沈阳,高一学生):我觉得在偶像崇拜这个问题上,成人的说教效应相当有限。老师和家长对于我们的偶像崇拜所持的过于忧虑、责备和压制的态度其实并不能使我们“迷途知返”。他们应该以理解、宽容的态度.站在我们的角度思考“为何崇拜”“崇拜什么”“怎样崇拜”,并加以正确引导。
曲家旭(济南,高二学生):我认为应该把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行为放到他们生活和成长的具体环境和整体背景中进行分析。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都生活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下,缺乏自由的时间:没有足够的阅读、对话和交流时间:激烈的升学竞争、简单生硬的德育教育.更加大了我们的精神压力.所以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我们就把目光投向了“明星”和“偶像”创造的娱乐天地.而并非是给自己寻找一个榜样。所以.要想让偶像崇拜能够健康发展,还需要从现行教育体制入手。
主持人:偶像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何让偶像崇拜成为同学们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灿烂记忆而不是极端行为的导火线.值得全社会的思考。希望我们能与偶像快乐同行,希望偶像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精神食粮!
感谢同学们的精彩发言.今天的讨论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