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宋军船建造与查验

2010-05-26

中国船检 2010年11期
关键词:战船水军船型

本刊记者 曹 凛

南宋军船建造与查验

本刊记者 曹 凛

据《中国海军史》记载:1135年淘汰掉1/3素质相对差的水兵后,南宋各地水军总数加起来不下5万人,以后的水军人数有增无减。而南宋水军所辖的战船状况由沿海和沿江制置司负责督察。同时,马船船型的改进与多桨战船的出现,也标志着当时造船技术的先进与勘验水平的高超。

沿海和沿江制置司

南宋时期,朝廷设沿海制置司和沿江制置司两个水军管理机构。

沿海制置司是监察、整治和措置南宋水军装备和官职的海军独立机构,在设立之初被赋予极大的监察权力。当时的水军战船编制一部分沿用前朝遗留下的水军船只样式,主要依据唐《卫国公李靖兵法》的水军战斗编制规范:楼船、戈船和蒙冲等主战船是唐朝舰队的建置重要力量。楼船在南宋时期大量装备水军。南宋中期楼船的作用主要是突袭敌军水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监官负责查看楼船的武器配备和船舷两侧的防护装置,包括拍竿的高架设置、船舷两侧的女墙高度和厚度、女墙投石窗和射击箭口的规格、大小和位置等,都要按期进行查看,不符合要求者即令改装改造。

沿海制置司除了提领和查看海船和舟师的装备质量和作战水平外,还包括训练水军、救助海商、组织民防,并查禁国内外民间私船的任务。《续资治通鉴》卷175载:“1258年,倭船入界,禁令素严……诏沿海制司于滨海港汊严切禁戢。”日本船只进入南宋国界,朝廷会派监官(不干碍官)与当地市舶司监察人员一起上船检查,以防船员与金、元敌军勾结,监官除上船查看是否夹藏有违禁品特别是铜钱(南宋钱币大量流入日本)和兵器外,还查看船只安全,发现质量问题会向日本水手指出。南宋时的日本船只船型大,但船只纵向强度较小,连续航行数天后常有船体左右断裂现象发生。监察人员询问和严查对方的目的港及买卖货物情况、随船人员职责、是否搭乘他国人员、他国批准的报关文件等。

相比于沿海制置司,沿江制置司刚开始管理水军方面的权利要小许多,且南宋中前期还常被裁撤。宋元战争后,十都统司的军事体制名存实亡,沿江五都统司(江州除外)开始受沿江制置司节制(见《宋史全文》卷34七月丙辰)。沿江制置司统管当地骑兵和水军,其权利明显超越了沿海制置司。1221年浙东沿海制置司干官包恢提供两款造船样本给当地水军造海船使用,“制置司降下船样二本……各做海船25只”。后来,朝廷经费不足,只拨款船费各做海船15艘,共30艘海船,调往淮阳水军。沿江制置使陈专门查看沿海制置司包恢管辖下的新造船质量(见《宋史·列传180》)。陈认真查看船只的图样,查询船型大小和吃水线的勘划,勘查战船的建造材料,船只造好后沿江制置司还派监官查看船壳、船具和船上各种作战设备……

沿江制置司还有权力和实力自建船场。如1130年沿江制置司史正志便设立建康府(现南京)船场,船场造好后生产了大量战船,当地沿江制置司所管辖的船场在1249至1266年期间建造和修理了约3550艘战船。宋宝佑年(1253~1258)间,建康府的沿江制置司还在外地建造船场,并要求当地监官“任责提督”协助查检质量:南京的沿江制置司马光祖派靖安唐湾水军统领郭俊,带领一批技术高超的船匠前往江西吉州置场造战船以增加南京水军实力(以上见周应合(宋)《景定建康志》)。船只造好后,当地监官协助查检批量制造出的舵、橹、桅、帆、纤绳等船上附属设备质量,并监督工匠的配套安装。

南宋马船

南宋长江中下游地区战马短缺,战马主要通过川秦沿边收集,每年的近万匹马分别经成都和汉中两处沿汉江运往长江中下游地区。1165年,马纲水运正式大规模实施:朝廷命四川宣抚使吴主抓此事。吴命宣抚司划拨107200两银子水运,其中75000两银子作为造船费。吴派监官进合州船场查看马船样船的建造质量:监官要求船体大小以八百料船为主要船型。因为船只过长江上游四川流域时,浪急湾多,超大型船只很难安全驶过。《三朝北盟会编》([南宋]徐梦莘)卷239记录:“国家水军,舟大而壮实者,无如马船。官军每队五十人,一马船犹不能载八队。”八队共计为四百人,以一人准两斛计算,四百人合八百斛,马船多为四川所造,其装载量约八百斛,故谓川船一般为千斛船。

马船样船造好并取得成功后,开始在一些地区船场推广,大量马船进入生产制造阶段,当时的王十朋记录:“今茶司之马自五十纲……沿江州县治厩造船之役犹未已。”(见《除知湖州上殿札子三首》),还有1169年四川的“沪、叙、嘉、眉打造马船170只”(见《宋会要辑稿》卷145食货50》),可见当时马纲水运和船场造船的繁忙。监官进船场查看马船的建造质量:船体坚固,船身宽大,由于担心马匹掉落水中,在水线下船舱空间更为宽阔,马匹及货物可以放置牢固,水线上的船壳也是高大,用柏木建造,结实耐用,厚列板使船壳进一步加固,《三朝北盟会编》([南宋]徐梦莘)卷239记录当时马船是南宋最坚实的船型,其他船只强度都不如它。考虑到川江水浅流急,马船保持吃水浅的特点,转弯时船体还不会产生急剧内倾。监官巡看船头、船尾和船身前后部分,是否都安有牢固的粗大横梁,以备船舶逆流时纤夫在岸上拉纤绳和竹索用。

监官查看船尾的重石碇或铁锚,以便危急时下锚稳定船身。舱顶还有帘席,风雨大时放下来遮盖马匹。造好后的马船,500料船可运马20匹,700料船25匹(见《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船样通过检审后,虞允文命船场按船样将30艘马船改为车船,改明轮为暗轮,并命名为“海鳅”战船,这类车船成为南宋以后水军战船定制船型。如1179年:“昭侍卫马军都虞侯马定远,与江西州军出产材植顺六去处,委官造马船100只,暗置女头轮浆,使可拆卸”,起到了突袭效果。1183年,宋将陈字依“海鳅”战船造出多达90轮的超大型车船,在海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受到朝廷奖赏。

管船和多桨战船

1166年,“朝廷辅臣洪适等请以明州未立功、无名目二百人前往镇江管船”,洪适组织一些自愿报名的有技能、在战场上未立功受奖者去查管船只质量情况(《宋会要辑稿·卷145食货47之水运》)。当时镇江战船数量众多,船型复杂,辅臣洪适带这200人下到水军船上进行质量查勘,查出了不少问题:一是许多旧船设备和船板腐蚀情况严重,二是船型特点不适合当前所辖的建制,三是一些水军士卒不熟悉船上业务,需要培养他们对船只的保养和运用知识,四是查出很多船只存在超载现象,五是许多船上武器设备配置数量严重不足。

针对监察出的船只问题,辅臣洪适带来的这200人配合船场工匠,对镇江战船进行了质量修补和调配的工作,淘汰掉了大批不适宜继续服役的船只;并将不同船型的船只安置到最适宜它们特点的作战岗位;准确核定所能运营的人数和货物量;给水军配备大量新的武器装置。从此以后,镇江水军的船只质量得到很大提高,提升了水军战斗力,为以后的多次宋金水战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169年,水军统制官冯湛建造新的大型多桨海战船。冯湛命监官检看船只质量。1169年由水军统制冯湛指挥设计并建造的中型多桨海战船,作战机动性强,是一种快速联用战船,可装士兵百余多人,每船造价为1607两银子另700文。监官查看船体是否符合冯湛要求的规格:船长25米,阔6米,设桨42枝;载重量是否能达到800料;由于操桨手过多,监官还要仔细查看船侧的防护板厚度是否达到安全要求;全船十余个舱壁多建造在船的前中部,监官查看这些装载士兵的舱顶蓬是否中间部分为席苇顶,前后两部分是木顶。多桨海战船根据作战环境的不同,分为海上、湖泊和江河几种船型,监官查看它们的船只质量是否适应各自的水上环境:海上多桨海战船主要特点是船底呈浅U字型,具备一定的吃水量,而湖河中的多桨船全为平底型,在不同水深条件下都具备轻便快捷的特点。

由于大型多桨海战船性能良好,冯湛后来令冯镗再造50艘,1175年冯湛又令钱良臣再造100艘。因船只质量优良,钱良臣因此而官升一级(见《宋会要辑稿·卷145食货50》)。

1259年,南宋水军部分舰船装备了一种新型的火药武器——突火枪,监员查看船只上突火枪的攻击性能:但见此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见《宋史·兵志》11),监员督查射击距离是否达到要求中的150余步。监员还察看战船上其它火器武器,突火枪配合以前装备了的火箭、火球和火蒺莉,大大提高南宋水军的作战攻击能力,并在以后元军远征日本的海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

猜你喜欢

战船水军船型
基于修正函数法的双燃料散货船船型优化
“超前点评”折射“水军”控评乱象
那些“雷人”的战船
基于管道检测的船型智能机器人设计
船型开发、船型认可及优化升级
陈友谅究竟是“蛋”还是“鸡”
网络水军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水军的前世今生
内倾船型的非线性横摇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