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我国外贸出口战略①
2010-05-24西京学院杨勇
西京学院 杨勇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刘立云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还在进一步加深和蔓延,已经开始向消费、投资等实体经济纵深发展。受此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也将进一步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4.1%调降至3.7%,比1月份预计再次调低0.5个百分点,为2002年以来最低增速。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外部需求萎缩,订单大幅减少[1]。另外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所抬头,导致国家间的贸易摩擦迅速增多。
1 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综合性影响
1.1 中美贸易依存度引起的负面影响
当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以及增加就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超过35%,尤其是在内需不足的现状下,出口消化了国内由于过度投资造成的产能过剩。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外贸和对美贸易的依存程度都有所提高,外贸依存度一直处于高位,均在38%以上,其中出口依存度更是每年高于20%。与其他地区相比,我国对美国贸易的依存度不断上升,逐步形成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见表1)。美国作为我国第二大出口贸易国,经济衰退必然也将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连续6个月同比呈现负增长,降幅高达20%。汇率计算而成。
表1 我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单位:%)
1.2 外贸出口企业利润下降和失业率上升
金融危机也使我国外贸出口企业面临利润下降、流动性不足,失业率不断攀升的挑战。美国经济放慢有可能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走软[4]。这对主要集中在资源性行业的国有企业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另外,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能源价格的向上调整和环境成本的加大等都有可能侵蚀企业利润。
另外,由于我国产品出口主要是以美元结算,美元贬值意味着出口企业在用获得的美元收入转化为人民币时出现了利润缩水,同时,我国出口企业由于在品牌建设方面落后以及议价能力弱,致使企业不能通过提高产品出口价格来弥补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利润损失。
2 我国外贸出口战略调整的理论依据
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外贸出口策略必须做出调整,这是共识。关键在于调整的方向及调整的度如何把握,而搞清楚策略调整中的辩证关系,相关问题可能容易理解。
2.1 出口与内需关系的重新定位
本轮危机加深了国内对外向型经济的认识,最大的改变是十七大报告讲的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三驾马车的力量都要发挥出来,即应由外向拉动向内需拉动转换。因为出口的终极目标为保障内需,满足老百姓的需要;而保障内需,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乃出口的前提。一个直接的影响就是消费乘数的降低,从而使全社会的总需求不足,经济增长必然减速。
近十几年来,依靠出口支撑维持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造成了国内经济与出口目标的扭曲。这些造就了我国连年的出口顺差,但出口顺差的结果是什么?是积累了成千上万亿在金融风暴下大打折扣的美国债券和不断贬值的美元。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基本事实。
2.2 经济国际化与经济本土化关系的再次解读
金融风暴是对各国经济本土化与国际化衡平问题的一个考验,由于各国经济国际化的程度不同,不同国家可能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笔者提出经济本土化问题,是基于我国外贸依存度长期偏高,外贸出口和外资参股、控股我国部分实体经济的形势,认为审视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给出新的认识已迫在眉睫。因为,经济国际化必须建立在经济本土化的基础之上,没有本土化的经济就没有国际化的经济。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是越高越好,这里面的问题要作具体分析。出口企业在处理经济国际化与经济本土化关系的基调应当是把发展本土经济放在企业经营的首位。我国十几年来外贸“出超”所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到了要求从根本上解决的时候了。
3 金融危机下我国出口企业的路径选择
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商务部的基本方针是“千方百计稳定出口增长”,确保增长的措施,包括财税金融政策,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发展服务贸易和扩大进口等。鉴于我国外贸依存度之高,出口增长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巨大,应当从根本上解决出口企业的自身活力和竞争力问题。
等待永远不是聪明人的选择,企业家们在金融危机中寻找着前进的方向。本文只是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1)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缓解贸易不平衡矛盾。(2)既要占领国外市场,又不忘开拓国内市场。(3)稳定人民币汇率,消除汇率传导因素。
[1]2008年:我国外贸形势遭遇突变[EBOL]. 中国证券网,2009-1-5.
[2]路虹.当需求不再的时候[N].国际商报,2008-11-27(1).
[3]张斌.出口将遇艰难一年 企业盼减税[N].经济观察报,2009-1-4.
[4]赫德森对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批评[M].国外理论动态,2008,(11).
[5]范俏燕.当前国际性金融危机的生成和传导[J].财经科学,2008,(7):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