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巨变话沧桑——访中共铜川市委书记吴前进
2010-05-24吴大为
◎ 文/记者 杨 伟 吴大为
在隆重纪念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陕西省铜川市委书记吴前进。谈起西部大开发,他十分感慨地说,这10年是铜川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10年。
铜川作为陕西和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基地,在计划经济时期曾为国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资源型产品价格下跌和体制机制转变,一度许多工矿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环境污染严重、下岗失业骤增、职工住房困难等社会问题凸显,经济进入徘徊低迷期,城市发展陷入困境。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成为铜川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他们抢抓这一重大机遇,提出并坚持“5523”发展思路,即提升壮大煤炭、铝业、水泥、陶瓷、果业等五个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发展电力能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旅游等五个非资源性接替产业,抓好新区开发建设和老市区改造提高两个重点,破解环境污染治理、沉陷区滑塌区群众整体搬迁、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三大难题,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再创铜川新辉煌。
短短10年时间,铜川的生产总值增长3.87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7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92倍,近6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今天的铜川已步入了发展快车道,成为陕西发展速度较快、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铜川的快速发展是如何实现的,吴前进说,我们坚持一手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手抓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以下五方面——
引进和实施了一批大项目,发展方式和经济实力实现了大跨越。坚持把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成功引进和实施了华能铜川电厂、铜川铝业节能技改、浙江声威水泥、台湾旺旺食品等一批重大项目,近5年的项目投资是前9个5年计划总和的两倍多,拉动传统产业规模翻番增长,煤炭产能由低迷时的700多万吨提高到2000万吨,电解铝产能由5.5万吨提高到25万吨,水泥产能由420万吨提高到1700万吨,加强产业间协作,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同时电力电源、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非资源性接替产业呈现出集群化、园区化发展态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铜川已经跳出了“挖煤卖资源、挖石头烧水泥”的圈子,发展方式实现了质的转变。
狠抓果牧特色产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民收入大幅增长。我们发挥位于全国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的优势,连续10余年开展了春秋季鲜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大会战,2009年鲜干果面积达178万亩,由农民人均不足1亩果发展到4.5亩果,农民人均果业收入已达2000元,成为增收的主渠道,2010年有望实现农民人均5亩果。新农村建设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一头抓新农村示范村,一头抓扶贫开发重点村,实现了户户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60%,94%的行政村通了柏油路或水泥路,今年有望实现村村通,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新合疗、村规范化卫生室全覆盖。
建设了一座渭北生态新城,城市面貌大改善。10年来铜川城市面貌可以说日新月异,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座现代化生态新城拔地而起,经济总量已相当于一个大县的水平,成为铜川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通过经营城市改造提升老市区,盘活了一批国有困难企业和市级机关搬迁新区后的闲置房地产,控建增绿,建成了一批城市景观工程和市政设施,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狠抓环境污染治理,加强生态建设,城市形象实现了大提升。过去外界一提铜川就说环境污染严重,曾被中央媒体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我们下大气力根治污染,拆除了51条污染大型水泥生产线和100多个小水泥、小电石、小造纸、小石灰等“十五小”企业,市区全面禁烧烟煤,推广清洁能源,森林覆盖率达44.8%,2003年良好以上天数只有200天,这几年一年一大步,2008年达到333天,一举创建成为省级卫生城市,去年良好以上天数达到334天,通过了省级绿化模范城市验收,今年我们将启动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
狠抓民生突出问题,群众生活水平大提高。全市有3.5万户、12万群众居住在棚户区和沉陷区滑塌区,亟须搬迁,下岗失业人数一度高达5.9万,占当时全省的近五分之一,城乡居民收入长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我们从2003年开始对所有棚户区实施改造,整体搬迁沉陷区滑塌区居民,争取到的国家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已完成投资11亿元,建成廉价廉租房150万平方米,1.65万户、5.75万困难群众喜迁新居。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全民创业等,每年新增就业1.5万人,劳务输出8万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1.3万个,消除了城镇零就业家庭,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兑现各项增收政策,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从2008年开始实施“民生十大工程”,每年投资10亿元以上,解决民生突出问题,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铜川是全省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地级市,只有4个区县,尽管近年来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经济总量依然偏小,占全省经济的份额少,如何实现“小铜川”的大作为,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和解决的重大问题。过去我们一度希望能划几个区县进来,实现外延扩张,把总量做上去,一时也难以实现。2008年借鉴外地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把思路从外延扩张转到内涵发展上,在扩大内涵发展上求突破,规划建设8个工业园区,市上抓4个,4个区县各抓一个,在原来只有4个区县经济板块的基础上新增8个经济板块,以园区为依托,打造煤电、铝业、水泥、新兴产业4个百亿元产业集群,形成若干个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紧密型实体,建设渭北第二个能源基地、果业基地、建材业基地、铝工业基地。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还推进了城市化进程,改善了城市格局,使南北市区连接贯通,城市规划建设面积由55平方公里扩张到120平方公里,“北市区—黄堡—董家河—耀州区—新区—坡头”的大城市格局已经形成,还要实施三个大水三个大绿城市景观工程和210国道铜川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城在林中、水在城中、水绿共映、自然和谐”的宜居宜业城市。
说到铜川的未来,吴前进信心满怀,铜川已被列为全国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试验区成员,近几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已经积攒了强大势能,我们将乘着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在经济转型中实现跨越发展,创造铜川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