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承保周期理论的文献研究

2010-05-23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保险市场波动模型

宋 清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0)

一、保险业周期波动研究发展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市场表现出的规律性波动开始引起一些业内专家等的关注。但受限于保险行业数据资料来源、真实性等因素,最后普遍考察的重点集中到财产/责任险/意外险领域的承保业务容量和收益的周期波动上。1979年,美国Conning&Company公司发布了对财产保险市场调查的行业研究报告(A Study of Why Underwriting Cycles Occur),首次出现“承保周期”(underwriting cycle)一词来指财产险市场承包业务利润的周期波动。后来国际上一致公认,承保周期研究就是指考察承保利润周期波动状况。

1985年前承保周期研究几乎都局限于美国保险市场;8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范围开始向其他地区拓展。Cummins和 Outreville(1987)对13个西方国家的保险业数据统计分析后指出,其中有8个国家的财产保险市场存在承保周期,有6个国家的汽车保险市场承包业务利润波动有周期性。

二、承保周期与保险周期辨析

承保周期与保险周期是两个不同概念。研究承保周期是考察承保利润周期波动;而保险周期仅就技术层面来谈就涉及承保、投资两环节,考察的是保险公司全部业务。

对承保周期的表现学术界基本看法一致。Anne Gron(1994)将承保周期描述为财产意外险市场受到影响出现的重复状况;Chen(1999)则以保险市场中重复“坚挺”和“疲软”的衔接过程作形容。至于其与经济周期是否存在关联,Anne Gron是按承保会计盈余状况将把承保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低盈余阶段、盈余迅速增长阶段、稳定的高利润率阶段、利润下降阶段;并用1950年后美国市场中六次保险费率急速增长并伴随保险总量萎缩 (后称“保险危机”)的实例来论证了“保险费率的升高伴随承保能力的急剧下降”。但Chen则有相反看法:承保周期与经济周期并不一定同步。他认为经验数据反而以某种程度显示了承保周期比经济周期表现的更有规则性。此外还有Cummins,Scott E.和Robert W(1991)研究得到,一旦保险市场进入萧条期,更严重的发展甚至会引起市场竞争力较低的保险人会考虑退出竞争,后果累积就可能出现保险产品供给不足;反之若保险市场进入到繁荣期,则保险公司数量逐渐上升,在供给意愿增强同时拓宽了保险产品线。

三、研究承保周期成因的理论综述

大多数关于承保周期文献都是讨论其具体成因。本文就按对保险市场认识的不同把各种学说分为理性预期和非理性预期。前者强调保险市场是被理性预期的,但仍充斥着制度性干预;后者相反是基于市场非理性且呈现出明显不完善的前提展开论证。

1.理性预期学派的解释

理性预期/制度性干预的假设下强调市场自身理性而将市场波动看作不为保险公司控制的制度性特征。最具影响力的是Cummins和Outreville(1987)建立的解释模型。他俩认为,理性市场因信息完备的保险人的抉择而变得无可挑剔,若非其他因素影响那理性市场上不可能存在承保周期。因此承保周期是源于保险市场内制度性因素的影响,一是合同和信息特征使保险价格不能适时反映经济状况变化;二是财务报告实践将不同期间价格做机械平均统计,更加深了价格序列原本可能就有的自相关性。他们更深入就合同和信息特征的内容数据划分了收集滞后、监管滞后及保单更新滞后等三类信息。数据收集滞后指保费厘定所使用的前期数据因收集、统计、分析等成为“过时”数据,进入使用阶段后一般会存在0.5-2.5年滞后期,进而不可避免的就有价格自相关问题;监管滞后的形成源于保险价格受政府严厉监管,从价格制定和提交审批一直到投入使用若干阶段内都可能会长时间滞后;保单更新滞后具体起因是保险合同约束性造成的保险价格刚性,即保单不能在有效期内而只有到保单更新日期时才能以新风险状况来调整保险价格。Cummins和Outreville的模型考虑三类问题后得出承保利润序列二阶自相关性。当然也有反对“完美模型”的声音,如Tennyson(1991)则认为保险费率审批时滞并不影响保险结果,即有费率审批时滞问题不会加剧或减弱保险结果波动程度。

2.非理性预期学派的解释

非理性预期学派提出,保险市场会因使用“外推”预测机制和“现金流承保”技术(Cash flow undrewing,指在利率较高时保险人为获得投资资金而大量承保,以高投资收益弥补承保损失)而显著波动。因为这些方法无疑会造成损失率和收入估计误差从而使保险价格变化异常。

外推预测机制学说代表是Venezian(1985)。他认为保险行业普遍会用过去的损失经验外推未来损失以确定保险费率,就此推断触发承保周期的根本原因是外推预测定价技术下的误差效应。外推预测是保险人普遍所持的非理性态度,是其先天定价行为,而且基于非理性预期假说Venezian还用外推定价模型推出了承保结果自回归特性。这一首个保费决定模型也成为了后来研究承保周期的经典模型,二阶自回归计量模型也被认为是周期测算标准范式。

同一时期的还有承保力约束 (capacity restraint)模型,它也以理性预期假设为前提。Stewart(1984)、Bloom(1987)建立了早期承保约束力模型,winter(1988、1989)和 Gron(1994)后来又将研究推进并实现系统化。在Winter/Gron的“承保力约束”理论中,资本流动的阻碍导致保险市场相继呈现资本过度和缺乏。这就是引起承保周期的主要原因:现实中真实社会几乎没有最优资本规模经营的情况,即使出现也仅为暂时的偶然状态,只要一有外部冲击就会发生资本规模偏离最优状态;而市场摩擦使保险人不能迅速调整资本规模,直接导致保险供给的变化。入股资本遭受负面冲击急剧减少,承保供给萎缩,供给曲线左移,造成承保价格和利润率上升;并且资本减少也意味着保险公司偿付风险加大,本能反应下谨慎经营是为提高保险费率。反之,当保险资本受正向冲击而资本充足,也因市场调整刚性而导致供给增加,保险价格下跌,利润率步入低谷。对于这一结论Niehaus和A.Terry(1993)用实证分析方法进行了证明:昂贵的外部融资的确会影响承保结果。

3.20 世纪80年代末后的承保周期成因理论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在现代经济周期理论(RBC)影响下,承保周期成因理论出现多源化发展。M.F.Grace和 J.L.Hotchkiss(1995)将把关于承保周期现象的外部影响因素学说归为 “外部冲击”具体内容有:第一,制度、规范和会计特征(Witt和 Miller,1981;Outreville,1990;Tennyson,1991);第二,利率变化 (Doherty和Kang,1988;Doherty和Govern,1992;Cummins 和 Danzon,1997); 第三,巨灾事件、损失分布变化、非预期的索赔费用上升等导致盈余波动 (Cummins和 Mcdonald,1992);第四,市场环境变化(Berger和 Cummins,1992)。

研究利率对保险公司承包业务影响或探讨利率与保险价格之间关系的,有Wilson(1981),Doherty 和 Kang(1988), Smith (1989), Fields和Venezian(1989), Doherty 和 Garven(1992),Haley(1993),Lam 和 Weiss(1997), Fung/Lai/Patterson/Witt(1998)等。Haley在分析了1930-1982期间美国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承保结果(P/L)和无风险利率的资料后得到:两者存在稳定联系关系,即利率变化对承保结果是存在长期负面的影响。确实,利率和承保结果是有密切关系的。精算原理中利率升高意味着保险价格降低,若费用率和死亡率不变,承保利润率将下降。在2002年Cummins向INSR提交报告中提到,对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美国保险市场承保收益率与当年财政债券利率进行经验对比发现,利率和承保结果之间存在明确的反向变动关系(如图1)。

图1 利率和承保结果之间的关系

报告还谈到利率冲击说法不能解释1980年后责任险市场上的严重危机;对此若用承保力约束理论则能较好解释。

以巨灾来解释承保周期学说始于Cummins,Harrington和 Klein(1991), 还有 Harrington and Niehaus(2001)。他们把巨灾后的巨大损失认定为引起保险业利润和价格波动的原因之一。常用的实例依据是80年代末美国保险市场的危机,他是因安德鲁飓风及频发的地震灾害而遗祸所致。但以巨灾来解释毕竟局限,并不普遍适用或能被模型化定义。

有关市场环境论学说主要包括一般经济周期的解释、再保险对保险市场影响讨论。一般经济周期解释基于可支配收入对保险需求的决定性影响进而引发承保周期;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变量和经济周期的密切关系,即有经济处于高涨阶段,国民收入就达到高点,直接刺激保费收入;反若经济步入低谷,国民收入自然减少、GDP值降低,保险需求降低,市场承保业务进入到紧缩阶段。Grace和Hotchkiss(1995),Lamm 和 Weiss(1997)利用协整技术对上述说法中财产/责任险承保结果与国民经济长期表现之间的相关性做了论证。Webb(1992)认为除了一般承认两者相关,承保周期通常比经济周期表现的更加规律。1987年Outreville也提出再保险业务对承保业务波动是有影响的,但具体的证明到了2003年才由他和Merier共同完成。他们的实证报告提到,再保险指数解释承保周期现象具有统计显著性。

至此,本文基本对现有的承保周期成因学说进行了总结归纳,而这些都经过了实证检验的。目前各种争论分歧仍然存在,但国际上基本意见表现出集中趋势:Cummins、Outreville等的理性预期/制度性干预解释,Venezian的非理性预期/幼稚定价解释和Winter/Gron的承保力限制模型逐渐被确立为解释承保周期的主要模型。幼稚定价中的外推机制滞后因素说也在信息技术日益提高,信息传播速度及内容改善的背景下解释力日渐弱化,其实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会有承保周期变长的困惑,甚至认为承保周期消失的看法。

四、承保周期的数理模型

非理性假设下Venezian认为财产责任险领域的特殊定价方式直接导致保险回报系列呈现自回归特性,他也同Emilio(1985)一起对此做了验证。其后至今出现了多种承保周期测算方法,譬如有一种采用回报序列的相关图,坐标轴向上两个交叉点间的距离或者高峰和低谷间的距离就表示承保周期的长度,只是这种方法较直观、估计相对简单,拟合结果准确性自然不高。在精确估计方法中备受推崇的有时光谱分析(Spectral Analysis)和ARIMA分析。光谱分析独特优势在于可从相对较短的时间序列中估计周期,缺点是无法对解释为何从不同时间序列获得的周期相差较大。ARIMA分析则沿用了由Venezian(1985)首创的非理性市场假设下的模型范式。Venezian发展出一种非理性预期下保险市场费率制定的外推机制模型,并得到明显的二阶自回归价格特征,后来的有影响的承保周期研究都基于此模型而生。Venezian认为ARIMA分析可以从长期数据中获得较为精确的周期估计;采用不同市场或不同产品领域的时间序列数据还可以在方差协方差矩阵中检测出周期差异的显著性,这就是ARIMA分析的独特优势。具体的模型公式说明如下:

Πt=α0+α1Πt-1+α2Πt-2+ωt,其中,Πt为 t时期的承保利润(率),ωt为随机误差项。

Venezian 指出,若 a1>0,a2<0 且 a12+4a2<0,将会有承保周期现象产生;周期长度为:

关于这一变量,可以在研究中用到不同数据,如使用损失率(也称赔付率,Loss Ratio),或是承保利润率(Underwriting Profit Ratio),还有是综合成本率 (Combined Ratio,Combined ratio=1-underwriting profit ratio=expense ratio+loss ratio)。 Cummins(1990)提出用内部收益率(Internal Interest Rate)波动来描述承保周期。但因数据间存在明显线形关系,如何选择数据则就需要考虑到数据可获得性等问题。

总的来说,一般都把承保周期和以下现象加以联系:第一,会计利润或者混合比率上的周期现象;第二,保险价格、供给和利润的真实变化;第三,剧烈的保险供给危机。已有文献对承保周期的定量研究主要还是采用第一种指标,是考虑到数据的良好获得性和波动收敛性。Lamm和Weiss(1997)在对数据做分析后发现,承保周期长度主要决定于利率、费率监管变量及巨灾损失增长。

[1]Cummins,J.&F.Outreville.An International Analysis of Underwriting Cycles[J].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1987(54):246-262.

[2]Cummins,J.&P.Danzon.Price Shocks and Capital Flows in Liability Insurance[R].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1992.

[3]Gron&Anne.Capacity Constraints and Cycles in Property-Casualty Insurance Markets[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1994a(25):111.

[4]Chen,et al.Underwriting Cycles in Asia[J].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1999(66):29.

[5]Venezian&Emilio.Ratemaking Methods and Profit Cycles in Property and liability Insurance[J].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1985(52):477-500.

[6]Niehaus,G.&A.Terry.Evidence on the Time Series Properties of Insurance Premiums and Causes of the Underwriting Cycle:New Support for the Capital Market Imperfection Hypothesis[J].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1993(60):466-479.

[7]Haley,J.A Cointegrati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derwriting Margins and Interest Rate:1930-1989[J].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1993 (60):480-493.

[8]Ursina,B et al.The Reinsurance Price and the Insurance Cycle[R].Zurich: the 30th Seminar of the European Group of Risk and Insurance Economists,2002:15-17.

猜你喜欢

保险市场波动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全球再保险市场现状及特点分析
干湿法SO2排放波动对比及分析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保险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与分析
人身保险理赔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