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构想与思考

2010-05-21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导全国新闻学研究会会长

新闻前哨 2010年10期
关键词:硕士学位新闻学专业学位

◎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导,全国新闻学研究会会长)

一、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意义

新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新闻学教育的典型模式是职业培训。国外的新闻教育注重以实务导向为主的办学方向,因此,培养专业型硕士是新闻学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严格区分学术型硕士学位与应用型硕士学位,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等地已成为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常态。

长期以来,我国的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所以常常无法满足新闻媒体对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专业人才的需要,使得这方面的人才市场出现短缺现象。因此设置以培养在职新闻从业人员为主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对于优化新闻传播队伍结构,提升在职新闻从业人员的理论和业务水平,进而完善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闻传播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从而将我国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提上了议事日程。而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承担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新闻院校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才能真正建立起符合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与新闻传播实践需要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制度。

二、对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设想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对象

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培养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刻了解中国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包括:

一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遵守法律,能够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职业理念,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

二是要掌握新闻学与传播学基本理论及知识,具备从事新闻与传播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素养、技能和方法;

三是要掌握新闻传播业务的各项专业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完成新闻工作;

四是要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专业外语资料,以适应日益开放的国内和国际新闻传播环境的需要。

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对象,相对于传统的学术型硕士学位其范围应当更广些。具体对象可以包括以下三方面人员:一是现职从事新闻传播及相关领域工作,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员;二是拟从事新闻传播及相关领域工作,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的其他在职人员;三是拟从事新闻传播及相关领域工作,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上述人员,通过国家组织的专门考试,均可获得学习资格。

由此可以看出,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对象,主要面向那些在职的新闻从业人员和大学毕业后想进入新闻业工作的人员,其目的在于提升他们的新闻专业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二)课程设置与学位论文

应用型的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当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搭建起相互沟通的桥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新闻业务实践技能训练的平台,同时传授新闻专业的理论知识。因此,其课程设置应当不同于以往学术型人才的课程设置。

通常,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可以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专业方向设置,课程结构可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课 (推荐选修课和自选课),其中必修课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方向必修课。公共必修课应包括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外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外新闻传播史研究、传播理论与方法、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研究、新媒体与新技术研究等课程。培养单位也可以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以及学校自身的特色,自行安排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此外,其课程设置还须包括实践环节必修课,以加强对新闻传播硕士专业研究生业务技能的训练。

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在修完其他所有课程并考核合格后,按照规定的教学管理程序,须由本人正式申请开始专业学位论文写作。但其论文写作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硕士生的论文写作。其学位论文选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论文的内容应尽可能面向新闻传播中的实际问题,重在考察和反映学生运用所学新闻传播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综合解决新闻传播业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通常不限于以学术论文作为成果的表现形式,而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研究报告、专项调查、业务作品评析等多种表现形式。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评审和学位授予,须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和规定的要求进行。

(三)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和培养方式也应当有自己的特点:

一是学习年限可以灵活些,通常可定为2-3年,其中在职学习者年限可定为3年,脱产学习者年限可定为2年;二是学习与培养方式可采用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相结合的方式;三是教学方式可以以课程教学为主,同时重视并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注重对学生新闻传播业务能力的培养;四是加强新闻传播院校与新闻传播实务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尽可能聘请新闻传播实务单位的资深记者、编辑参与研究生的教学及培养工作;五是专业必修课的考核分可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核办法可以灵活多样,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与知识,发现、分析、判断和解决新闻业务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理念与师资队伍

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要求新闻传播院校对原有的教学理念和师资队伍做适当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应用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殊需要。

在教学理念方面,要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知识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新闻传播业务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同时,要注意给在职研究生设计更为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让他们能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学好专业课程,和进行自身业务实践经验的总结,以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学习计划并顺利毕业。

另一方面,新闻传播院校需要加强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办法包括:安排在职教师,特别是承担新闻业务教学的教师到新闻实务单位实践或挂职锻炼,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养,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聘请新闻实务单位的资深记者、编辑参与研究生教学及培养工作;从新闻实务单位引进一些符合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特殊教学要求的人员充实师资队伍;加强与校内其他学院师资的交流和共享,邀请其它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专家学者为硕士专业学位学生讲课,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等等。

三、关于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几点思考

虽然我国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设置已获有关部门审议通过,但其具体实施还处在摸索阶段。因此,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经验非常重要。同时,还应当密切关注我国新闻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以及社会及新闻媒体对新闻人才的现实需求。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制度。

在我国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刚刚启动之时,根据我多年来从事研究生教学和教育的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诸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严格区分两种不同的硕士研究生教育,防止出现“一张皮”现象

新闻院校在实施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区分学术型硕士学位与应用型硕士学位的不同定位和不同要求,从一开始就应当确立明确的定位。

应用型硕士学位主要招收有一定新闻传播实务经验者,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和业务素质的培养,而学术型硕士学位则主要是为意在投身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人员,和有意攻读新闻传播博士生的人员提供学习机会,注重加强其理论素养和增加其理论知识。当然,攻读应用型硕士学位的人员也需要一定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和理论素养,而学术型硕士学位也需要一定的业务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

由于以往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惯性,以及各校在专业师资上的缺欠等原因,一些新闻传播院校可能会将新闻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的教育与学术型硕士学位的教育相互混淆,甚至可能会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张皮”的现象,即在一个模子底下培养两类不同类型的研究生。这样培养出来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可能跟往常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很难有什么区别,也难以实现预定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真正培养出应用型的高层次的新闻传播专门人才。这既不利于有效解决新闻传播研究生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也无法满足媒体机构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也难以弥补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在职教育的缺陷。因此,在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院校,需要制定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应用型硕士专业研究生相区别的培养方案,并严格按培养方案实施教学,以确保教学和教育的质量。

(二)注重自身资源优势开发,防止出现“趋同化”现象

应当说,经国家批准的承担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任务的新闻传播院校都有自己的资源优势,因此,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依据这些资源优势设置出细分的专业方向,并随着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推出新的专业方向。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高层次新闻传播应用型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担负培养任务的新闻传播院校切忌盲目跟风,在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上完全趋同。比如最近国际新闻专业硕士研究生很热,如果不管条件如何大家都来开设国际新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这样的同质化竞争必然不利于培养出优质的国际新闻硕士专业人才。

这方面国外新闻传播院校有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美国纽约大学新闻学院,其新闻学硕士学位教育提供给学生选择的专业方向就有十个之多,依次是:科学、健康和环境报道;文化报道和评论;纽约报道;全美报道;杂志写作;商业和经济新闻报道;新闻和纪录片;全球合作项目;文学性新闻报道(2009年新设);演播室 20(研究影视和视频报道,2009年新设),等等,这些细化专业都是根据纽约大学的资源优势而设立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实需要,不断增设新的专业。

我想,我国高校在开设新闻传播学硕士专业学位时不能墨守陈规,应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和专业特色设计和开办专业方向,或围绕某些专业方向作重点发展,这样就能明确不同高校在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同质化竞争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三)加强跨专业合作培养,防止出现“单一化”倾向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应用型交叉学科,与其他很多人文社会科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要想培养出真正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必须重视采取跨专业合作培养的方式,尽可能拓宽学科领域,防止在教学中出现“单一化”的倾向。

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跨专业的合作培养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一是聘请其他专业教师授课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学生。如哥伦比亚大学提供的文学硕士学位(M.A.)其目标在于培养专家型记者,具体分为政治新闻学、艺术新闻学、商业新闻学和科学新闻学四个方向。这个项目的师资力量主要来自于该校其它学院,即把其他专业的教授“请”进新闻学院。而这些学生的硕士学位论文将由一名新闻学院老师和一名来自学生所选专业方向的老师共同指导。

二是采取双硕士学位学习方式,即安排学生完成两个硕士学位的学习。比如弗罗里达大学的性别研究/新闻学双硕士学位,密苏里新闻学院的新闻/法学双硕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提供的双硕士学位,就包含了新闻和法律、新闻和商业、新闻和国际公共事务、新闻和宗教、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新闻等方向,这些都是跨学院合作培养研究生的产物。这种跨专业合作培养的方式拓宽了新闻传播教育的内容,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多种专业方向知识的需要,为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实践环境。

总之,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的实施是一项崭新的工作,需要我们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去实践与探索。目前在我国新闻与传播院校中占主流地位的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教育主要还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这一模式积累的经验比较多,其中有些经验是可以供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借鉴的。但是我们需要十分注意这两种培养模式的区别,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理念,建设有不同特点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承担起培养应用型高层次新闻传播专门人才的使命,满足新闻界对实务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希望通过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不断实践,能够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体系,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

猜你喜欢

硕士学位新闻学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我校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论博士格·德力克对新闻学和教学的贡献
在美国对于就业来说最好和最差的硕士学位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