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岳麓版)教学设计
2010-05-19阮思冕
阮思冕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包括了泰勒斯、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思想主张。人文精神在本单元中是提纲挈领的概念,是开启西方文明的钥匙,因此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以后的课程,并对于理解整个西方文明如何走向自由民主有重要帮助。
二、学情分析
一方面,本课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概念较多,学生在学习政治学科时还没有涉及哲学的学习,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另一方面,初中课程标准中没有相关内容,加上所执教班级是慢班,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理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将一些概念用比较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以有利于他们理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基本过程。
2.理解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主张与影响。
3.理解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
4.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入相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观察、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古希腊先哲精神思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希腊文化的辉煌灿烂,加深热爱和弘扬人类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正确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和主张、人文精神的内涵。
(二)教学难点
人文精神的内涵。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课前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资料,准备一段两者之间的辩论。新课导入每个人在童年的时候都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同样,人类在童年时也对身处的环境充满了惊奇,并且试图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解释它们,从而在公元前7世纪形成了一门古老的学问——哲学。(展示古希腊地图)那么,哲学最早诞生在什么地方呢?那里又有哪些重要的哲学家呢?现在,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在公元2100年,一名古希腊哲学爱好者张三乘坐时间飞船回到了古希腊,并且将其经历记录了下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他的四篇日记。(多媒体展示第一篇日记)时间:公元前7世纪;地点:希腊的米利都。内容:我碰到了一位老人,正在观测天象。他跟我说:“从前,人们认为宇宙是神创造的,我不这么看。我去过埃及,发现那里每年洪水退后,在淤泥里都会留下无数微小的幼虫。所以,我推测,是水生成了万物,而且万物都将复归于水。”在学生回答了泰勒斯解释的进步之处后进一步提示其独立思考的态度体现了理性精神,并解释“理性”的含义:“要理解一个概念,可以从理解它的反面开始。理性的反面就是迷信。迷信就是盲目相信,别人说什么都无条件的相信,而理性就是对于别人说的话,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后,才选择相信或不相信。”(在日记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他是谁?在哲学史上有什么地位?他对世界起源的解释与以前相比有什么进步之处?(展示第二篇日记)时间:在公元前5世纪,地点:雅典。内容:我发现在雅典很多年青人都希望向普罗塔哥拉学习雄辩术。于是,我拜访了他。他告诉我:“事物的好坏优劣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得热,它就是热的。风本身无所谓冷热。”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继续分析其消极影响: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如果应用于社会领域,会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同学们都不会去偷窃,因为社会告诉你这是不好的行为,同学们都会在公车上给老人让座,因为社会告诉你这种行为是好的。然而,如果按照“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偷窃不一定是坏的,让座不一定是好的,那么,我们还能不能偷窃呢,还要不要让座呢?可以想象,这样的社会将没有道德规范可言,将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因此,当时的很多人对智者学派的这种忽视伦理道德的倾向嗤之以鼻,称他们为“诡辩学派”。接着以下面的例子来解释“诡辩”: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在日记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普罗塔哥拉属于什么学派?这个学派兴起的社会背景是什么?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普罗塔哥拉的话体现了他什么主张?请分析其积极和消极方面。(展示第三篇日记)时间:公元前5世纪;地点:雅典。内容:我发现了一个怪人。他喜欢在大街上与人讨论问题,他总说自己无知,但很多最聪明的人却被他问得哑口无言。他跟我说:“我一生都在试图认识人课堂内容摇摇摇摇,但我发现这是最困难的事。我不同意普罗塔哥拉的观点,我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才能成为万物的尺度。人应该要成为一个道德完美的人,而这必须要具备摇摇摇摇。在某种意义上,摇摇摇摇即美德。”(以寓言《熊与隐士》解释知识与美德之间的关系)有一位隐士同一头熊成为要好的朋友,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下去……(让学生补充日记内容。并在日记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他是谁?如何理解他的“知识即美德”?他对哲学发展有什么影响?在展示《熊与隐士》寓言后回答:熊品德好不好?为什么会做出“蠢事”?应该如何理解美德与知识的关系?比较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1.相同点:都关注人的价值从中引申出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并对人文精神进行解释。(打出人文精神的定义,让同学们找出其中最关键的字“人”,说明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中心来思考的一种态度。)2.不同点:①对道德的态度: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苏格拉底重视伦理道德。②判断标准: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前者的判断标准其实是人的感觉,而后者是人的理性。(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进行一场辩论。(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分析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异同?(展示第四篇日记)时间:公元前4世纪摇摇摇地点:雅典。内容:在一条林荫道上,有一位老人带着很多的年青人在散步、讲学。有人告诉我那就是亚里士多德,并且跟我说了老人年轻时候的趣事:“平时他很尊敬老师柏拉图,但是有一次柏拉图说人是两腿无毛的动物,于是亚里士多德拿来一只拔了毛的公鸡,在课堂上喊道:‘大家快来看啊!这就是老师所说的人。’哈哈,当时柏拉图可狼狈了。”(在学生补充了推论之后解释)这叫三段论,是亚里士多德开创的逻辑学的一种典型的演绎方式。从推论中可以看出,逻辑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维方式的学问,它表明亚里士多德将理性精神推到了顶峰。(在日记的基础上自主探究)这故事说明亚里士多德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他对哲学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如何评价他对哲学发展的影响?请同学补充下面的推论大前提:所有人都是要死的。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摇摇摇摇摇(合作探究)古希腊先哲的思想是怎样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巩固练习1.连线题:将本课的四个人物与其贡献进行连线。2.找错题:将本课重要知识点写成四段话让学生找错。3.小结4.当堂练习课业评价以“希腊人文精神与当代中国社会”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七、教学反思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
本课所面对的班级学生基础较差,加上本课的难度较大,因此我试图减低课堂难度,以四篇日记为情境,目的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创设较为容易理解的情境。在讲授希腊哲学家的主张时,采用了一些较有趣味性的材料,以利于他们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但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易于理解而牺牲了对一些概念的重点与深入的阐述,如对人文精神的阐述不足,可能会影响到本单元后面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