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船,一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2010-05-18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10年9期
关键词:福安闽东造船业

吕 甜

从福安城关到赛江,驱车20分钟。4月天,江水已暖。江上、码头、船厂,笼罩在晨光橙色的薄雾中,生机盎然。

“有水就有船”。自福安人的祖先造出第一艘木筏开始,造船业像一条血脉,延续2000多年,成就了福安成为今天中国三大造船基地的地位。

如今,围绕在赛江两岸的43家造船厂,大多数是造船世家。传承中,木帆船——铁壳船——工业船——远洋轮——海工船。现代福安船人紧追时代脚步,用木材和钢铁为这个城市积淀了丰富的历史底蕴,打造着属于这个城市的光荣,那是一段跨越千年“造大船”的梦……

福安人的“大船梦”

福安文史专家李健民说,造船在福安,每段历史都有故事。

这段历史,一下子追溯到春秋时期。史书上记载,当时的福安先民不乏造船好手,限于生产力水平,这些船制作原始,工艺粗放,只需将木材剖开,挖空即可。

“真正意义上的船舶修造始于三国时期。孙权时代东吴掌管闽东,建立起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水军,奠定了闽东造船业的最早基础。”李健民介绍道。“当时福建修造的海船,都用‘水密隔舱技术建造,即使有舱渗漏,也不至于全船沉没。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造船技术。”

到了唐末,黄岐一跃成为当时福建四大名镇之一。闽东的造船业也随着黄岐镇的兴起而向黄岐港转移。由于黄岐港的船业属于民间,适应了社会民生的需要,从而作为传统延续下来。

宋代,闽东造船业进一步发展。《北宋乐史》一段关于闽东沿海船户的描写,“船首尾尖高,中平阔”的外形成为古代闽东造船的基本体式,并且一直延续下来。

明清时代,闽东的造船工场称为“船寮”,由于朝廷长期实行海禁,所以民间造船基本上是供溪河内港捕捞或运输用的小木船,也有艋艚之类的中大型木帆船,作为货船和渔船用。乾隆以后,闽东的造船业有了很大发展,并且形成规模。

据李健民介绍,福安各船寮建造的木船具有典型的福船特点。不管是航行于内港溪河还是破浪于近海波涛,基本上都是底尖上阔,首尾高昂,每艘船小则二三舱,大则十余舱。“2008年宁德市申报的‘蕉城漳湾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传统的手工技艺制造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福安市船舶行业协会秘书长林瑞金告诉记者。

近代闽东,传统的造船寮均是以家庭或家族为主的手工业生产,规模小,设备简陋;19世纪中叶以后,福安的茶业开始兴盛,促使各造船寮的规模、技术、设备必须有较大提升,从而形成闽东船业的早期高潮。

光绪年间,漳湾船寮建造的大吨位木帆船可达山东烟台、辽宁、台湾等地、宣统元年,还运载当地瓷器往新加坡。

“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民国前福安造船业主要以修造中小型木质船为主,以适应内河和沿海、近海捕捞和运输的需要。”李健民说。

民国10年,70吨位木帆船首航日本冲绳岛,拉开了赛岐港与日本直接通商的民间航线。抗日战争前,福安的造船技工达50多人,平均年建造50吨级木帆船26艘,订户遍及闽浙沿海各地。抗战胜利后,外塘每年建造100吨位以下木质船15艘,还为闽东船业培养了大批民间造船技师。

上世纪30年代,商人陈绍铃等建造100吨位的木质机动货轮,成为闽东第一艘民间机动船的生产厂家。

1946年,赛岐利宁轮船公司建造的“华安”和260吨位的“新同安”两艘轮船下水,开始了福安近代造船业的历程。

口岸经济孕育造船发展

“福安船舶的发展,离不开口岸经济的繁荣。”李健民说。

早在唐末五代时期,作为闽东交通的黄金水道,赛江充当着重要的交通运输作用。“陆路比较艰险,长途运输,大都凭借水道。所以,闽东北地区的货物往来,都取自赛江。”李健民介绍。当时船只的主要作用是将海盐运销内地山县。到了清朝,随着社会稳定,工商业萌芽的产生,水运业骤兴,赛江沿岸的先民,纷纷迁居赛岐,成了近代沿海移民集镇。“赛岐逐渐形成了港口商埠的雏形。”

上个世纪20年代,从传统转向现代工业,赛岐的造船业开始转型,一些船人开始研究外籍船轮的建造,到了30年代,赛岐港就拥有10多艘本地籍轮船。

建国后,赛岐港区码头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建造中。1957年,港区东岸靠泊能力提高到1500吨,彻底改变了过驳船舶的落后状况。据李健民介绍,“当码头上竖起吊杆机装卸后,赛岐港的码头工人也摆脱了长年以来肩扛背驼的繁重体力劳动。”

到了上世纪80年代,赛岐港被辟为外贸运输物资启运点;1984年又被辟为国轮外贸物资装卸点。此间,港口的吞吐量省内仅次于福州、厦门港,位居第三位,被誉为“闽东小上海”。

上个世纪90年代,“闽东赛岐经济开发区”成立后,福安船舶修造业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密布在赛江沿岸31家修造厂,15座船坞,其中有4座300~1000吨级船坞,总坞量27.5万吨,年产值25亿,涌现出万人修造船大军,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民间修造船基地。

历史的船人

水深江阔的白马港孕育了福安几代船人的梦想,赛江沿岸的船民,历来对外海航运、内河运输情有独钟。

华海船业董事长张奶贤出自造船世家,自小跟随父辈造船,十几岁就“自学”外轮建造,从祖辈听来的故事也很多:当年风水先生征询门庭选风水的意向,问:将来门前要立旗杆还是桅杆?立旗杆,有期盼后代读书走仕途之意;立桅杆,不言而喻,则是意味财源滚滚生意兴隆。此刻,各位东家都不约而同地答到:要桅杆!因此,在赛岐港畔,早期的房舍楼屋的大门都是朝向港口,同时在港畔建造的第一座庙宇就是妈祖庙,祈求妈祖娘娘庇佑水面风顺财利。

作为记者,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不少,但比起来,造船业的企业家着实称得上“低调”。“福安人骨子里带来的潇洒大度的性格就是‘敢干。做得多说得少,肯干踏实,是福安船人统一的特点。”李健民认为,“他们都具有创办航运业的经验与传统,又继承祖辈‘宁缺家中三扇门,不差船上一舱板的艰苦创业精神。”

在这种经商情结的驱动下,见多识广的福安入怀揣“闯大海、赚大钱”的梦想——造大船。

猜你喜欢

福安闽东造船业
福安里4号
乡村振兴背景下闽东扶贫开发的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在闽东的早期传播及影响
“Terrorofsoul”in“TheFalloftheHouseofUsher”
Reality and illusion in literature
日本造船业行贿案对中国反腐建设的启示
我国造船市场现状及发展建议
浅谈闽东畲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全球造船业订单量持续下滑
提高船用辅锅炉热效率方法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