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信贷支持
2010-05-18吕甜
吕 甜
船厂资金困境的背后是融资手段的单一性,福安造船业尚未拥有上市融资渠道和私募股权投资的能力,除了向银行贷款,只能依靠担保公司和民间借贷。
船舶建造是一项时间长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造船行业对资金的需求特别大,一艘万吨货船造价按3000~5000万元计,船东在自吕完工前付款70%左右,剩下的到船交付时给,船企要垫付大量资金。“作为资金密集型的造船业,必须有发达完备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福安市船舶行业协会秘书长林瑞金说。
而事实上,融资难却长期困扰和制约着福安市船舶企业发展。
民企船舶主要靠民间借贷
由于船企的资金相当部分都用于垫付建造款,这就意味着融资能力直接影响船企的接单能力和生产能力。“尤其是金融危机期间,有询价的货轮一般都要求船厂先垫付30~50%的建造工程款,一些新开工的船型也不例外。”福建省长兴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尤长荣告诉记者,“之前也存在不按期付款的现象,但延期的时间不长,而现在船东延期付款的时间更长了,数额也大了,一些在建船舶不得不拖期。”
“船企很难从银行融资。因为没有实物抵押。”尤长荣解释说,“银行方面认为,在建船舶所有权不明晰,是属于船企还是船东?”
眼下,除了银行抵押贷款、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外,剩下的资金则要靠船企到民间借贷。
“在本地借钱还是比较方便,但是支付的利息比较高,民间借贷月息一般在2.5%左右。”据尤长荣测算,民间借贷融资比银行贷款使造船企业增加了15~20%的财务成本。
“单一民企到银行贷款,手续比较繁琐,又要担保又要抵押,贷款周期也很长,有的时候急需资金周转,只能找民间,虽然利息比银行高很多,但是比较快。”筹资时间长、手续繁琐甚至批不下来,是很多人放弃银行转而寻求民间借贷的根本原因。
尤长荣的这种想法代表绝大多数福安船企老板的心声。“原材料上涨,金融危机爆发……要么破产,要么借钱。银行融资受阻的情况下,民间借贷是一根救命稻草。”环澳船船厂经理朱细松深有感触。
当地人老丁介绍,2003年随着福安船舶业的兴盛,民间借贷也悄然兴起,很多中小企业的“第一桶金”大都缘于民间融资,这一状况一直持续至今。
拯救船企担保公司有心无力
但是,面对动辄上千万的资金需求,光靠民间贷款远远不够。为了解决融资问题,长久以来,福安市船舶行业协会也在积极寻求破解之道。
2002年,由16家会员船务企业出资980万元,政府出资300万元,成立了福安市恒顺船务担保有限公司。
林瑞金介绍,经过3次的增资扩股,担保公司已发展到股东49个、53家企业,注册资金达11058万元。
“2007年,恒顺担保为我们提供了2000万贷款,现已投入使用。商机一旦来了,就马上需要资金”。申银董事长陈光华告诉记者。“恒顺”公司还争取到福建省农行对该市船舶骨干企业增加授信额度五十亿元,创下了福安船舶贷款的“历史之最”,到目前已累计为船务企业担保贷款五亿元。目前公司资产总额达到1.4亿元,风险储备资金2806万元。
“然而,担保方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福安很多船企依然嗷嗷待哺,地方船舶企业融资担保压力巨大。”林瑞金表示,福安从事船舶出口的43家厂,还没形成大规模的船舶集团,由于单个造船企业普遍资产存量较小,企业自有资产担保能力有限。另外,企业间互保风险较大;通过外贸公司融资,财务成本增大。
“恒顺担保公司余额虽然同比增长了9.8%,与众多船企估计的资金缺口20亿相比,还嫌不够。现在,船企对担保公司期待较高。”林瑞金表示。
僧多粥少,担保公司亦有心无力。
“在建船舶抵押或许是个好办法”
2009年,国务院出台《造船调整振兴规划》、国家发改委批准了“船舶产业投资基金”。福安民营船企依稀看到了曙光,但他们旋即发现惠及以民营为主体的中小船舶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少之又少。
“能获得贷款的主要是龙头企业,难以惠顾我们中小企业。”东明船舶总经理阮韩斌无奈地表示。“即使像华海、诚丰等这样知名的船厂接到了高附加值海上工程船,也没办法从银行贷款,更别说我们了。”
银行人士也表示,“虽然取消了船舶业列为风险行业管理范畴,但对船企放贷还是慎之又慎,续贷时间会延长了7~15天,新贷还要省行审批,难度很大。”
2009年,福建全省完成船舶工业总产值173亿元,同比增幅15%,而福安占全省船舶工业总产值却下降到30.2%份额。
可以看出,民营中小船舶企业受金融危机冲击严重。
为应对金融危机,船企投入大量流贷资金,据华海船业有限公司介绍,这两年,仅在技改和转型方面就投入5000万元。林瑞金认为,“短贷长投”给船企留下后续的困难,将在企业日后的经营中突显。加上船东付款延期,总体上,企业资金周转速率小,船企现金流很是紧张。
“融资瓶颈制约了福安造船业的发展。”林瑞金叹息地说。“福安是三大造船基地之一,而浙江的造船业发展速度显然更快”。
林瑞金拿浙江造船业举了个例子。浙江的造船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落后于福建,只能修造小渔船。而2003年以来,浙江民营船企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开始“掘金”造船业,宁波、舟山、台州、温州等地几乎是遍地开花。
“主要是浙江民间资本丰富,融资渠道多。而且2009年,浙江省还出台《建造中船舶抵押融资管理暂行办法》,拓宽部分船舶建造企业的融资渠道。山东也出台了建造中船舶抵押融资相关办法。”长兴造船董事长尤长荣认为融资渠道的扩宽是浙江等地造船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尤长荣希冀地说,“用建造中船舶抵押融资不仅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将提高地方自营出口创汇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