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审会请告别“故事会”
2010-05-18皮海洲
皮海洲
造假上市问题是中国股市的顽疾。这个问题近来又接二连三地暴露出来。
先是准创业板公司苏州恒久因为涉嫌在招股说明书中进行虚假陈述,在上市前夕被紧急叫停上市。该公司自称是目前国内激光有机光导鼓生产制造行业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龙头企业。然而,该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宣称自己拥有的5项专利技术,却因为未缴年费的原因,已于今年2月下旬终止了专利权。苏州恒久在招股说明书中对此只字不提,依然宣称自己拥有专利技术,构成虚假陈述,涉嫌欺诈上市。
随后曝光的是中板上市公司江苏三友。早在2004年6月5日,江苏三友控股股东南通友谊实业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就已经发生了变更。但该公司一直刻意隐瞒这一事实,骗取上市资格,并于2005年5月18日成功在中小板上市。直到今年3月27日,该公司一纸《关于公司控股股东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才将刻意隐瞒了5年之久的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事宜暴露在公众面前,该公司欺诈上市证据确凿。
不仅如此,随着2009年年报及2010年一季报的披露,一批新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事情也接连暴露出来。如辉煌科技上市半年即宣告业绩亏损,而网宿科技上市两个月后即爆主营亏损,华英农业上市半个月就爆亏,更有得利斯上市之前就惊现亏损。这些上市公司难逃包装上市的嫌疑。
而不论是苏州恒久涉嫌虚假陈述,还是江苏三友欺诈上市,或者是辉煌科技、网宿科技、华英农业、得利斯等公司的业绩大变脸,这些都暴露出了新股发行环节审核把关不严的问题。而且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这个问题又突出体现在中小板、创业板公司中。如苏州恒久、网宿科技就是创业板上市公司或准上市公司,而江苏三友、辉煌科技、华英农业、得利斯则是中小板公司。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因为沪市上市的多是一些大中型企业,管理相对规范。而中小板、创业板以民营企业居多,这些企业很多都是个人股东控股,或实际控制人为个人股东。鉴于股票上市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诱惑,这些企业造假上市的冲动非常强烈。如此一来,中小板、创业板公司自然就成了造假上市、包装上市的主角。
而这些公司之所以能够成功地造假上市、包装上市,发审委的把关不严显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目前的新股发行实行的是审批制,发审委把握着企业上市的生杀大权。发审委有责任为中国股市把好“入口关”。但上述事实表明,发审委并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尤其是这类公司集中在中小板、创业板出现,这表明目前的发审机制已经难以满足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发审的需要。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有着强烈的造假上市冲动。毕竟这些公司只要造假上市成功,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这些公司就不会被摘牌,这些企业以及相关股东(特别是个人股东)就可以获得自己的最大利益。
也正是基于这种造假上市的冲动以及巨大的利益关系,发审委在审核中小板、创业板公司上会时,理应更加严格把关。但遗憾的是,发审委在审核中小板、创业板公司上会时,还是沿用主板公司上会时的传统审核方法,把发审会开成“故事会”。
当然,把发审会开成“故事会”有利于提高发审委的发审效率,这在保荐机构能够尽职尽责的情况下,也许是可行的。但现实的情况是,保荐机构与发行人已经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有的保荐机构本身就是发行人的股东,保荐机构已经失去了公正性。在这种情况下,把发审会开成“故事会”显然不妥。因此,中小板、创业板公司的发审会有必要告别“故事会”模式,把发审会开到上会公司的现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