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番茄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无公害综合治理
2010-05-16撰文夏明聪李丽霞樊会丽苏聪玲王超
撰文/夏明聪* 李丽霞 樊会丽 苏聪玲 王超**
**郑州市植保植检站
为了掌握番茄病虫害群体发生类型和动态,为无公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对郑州市郊区蔬菜示范区番茄病虫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此次调查采用实地勘察和对菜农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先后调查了大棚和温室两种栽培模式。共发现侵染性病害9种,非侵染性病 害4种,虫害3种。
保护地;番茄;病虫害;无公害治理
番茄是人们喜食的蔬菜之一,随着保护地种植方式的推广,番茄实现了周年供应。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对番茄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公害番茄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是,由于保护地相对稳定的土壤条件,积累了大量的菌源和虫源,极易形成适宜病虫害发生的生态条件,加之一些菜农缺乏有效的病虫害诊断防治技术,造成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通过对郑州市郊区蔬菜示范区番茄病虫害的调查,发现了病毒病、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蚜虫、白粉虱等病虫害,并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提出保护地番茄无公害综合治理措施。
1、病虫害群体动态调查
1.1 调查时间 2009年3月23日~4月17日。
1.2 调查地点 郑州市郊区蔬菜示范区。
1.3 调查方法 采用棋盘式,每个保护地取20个点,每点取5株,每株分别调查上、中、下3片叶。
1.4 调查面积 共调查了7个温室,12个大棚,共30亩。在选择保护地类别的同时,对其前茬作物的种植类型做相关调查。
1.5 调查结果 在此次调查过程中,共发现侵染性病害9种,非侵染性病害4种,虫害3种。
1.5.1 侵染性病害
1.5.1.1 病毒病 保护地番茄主要病害,一般有花叶、蕨叶和条斑型三种症状。CMV为主要病毒原,全株各部分均能受害。病害发生程度因管理强度不同而异。
1.5.1.2 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发病率仅次于病毒病,为害花、果实、叶片及茎,以青果受害较重。主要在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发病,发生普遍严重。
1.5.1.3 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 .) de Bary]主要为害叶和果实,也能侵害茎部,一般发病较重。
1.5.1.4 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 (Ellis et Martin) Jones et Grout]主要为害叶和果实,多发生在新开发的保护地内,发病率为5~10%。
1.5.1.5 叶霉病[Fulvia fulva (Cooke) Ciferri]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茎和果实,在番茄生长中后期发生,发病率为5~10%。
1.5.1.6 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F.Sm ith]茎和叶片均可受害,是一种维管束病害,苗期一般不表现症状,往往在株高30cm时开始发病,发病较轻。
1.5.1.7 溃疡病[Clavibacter . michiganense Subsp.michiganense]对番茄叶、茎、果均有为害。从苗期到结果期都可发病,发病较轻。
1.5.1.8 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 race ]是一种维管束系统病害。结果后发病,发病较轻。
1.5.1.9 根结线虫病 主要为害根部,多分布在20cm深土层内,以3~10cm范围内数量最多,发病率较高,且发病后对产量影响很大。
1.5.2 非侵染性病害
1.5.2.1 日灼果 属生理性病害,发病率较高。因管理程度的不同,发生轻重不一。
1.5.2.2 畸形果 一般采收期愈早病果率愈高,严重时可达20% 。
1.5.2.3 筋腐病 保护地在栽培管理水平较差的情况下,为害性大,直接影响果实收成。
1.5.2.4 2,4-D药害 保护地番茄用2,4-D蘸花,可防止落花落蕾,若使用不当,常在叶片和果实上出现药害。
1.5.3 虫害
1.5.3.1 蚜虫 以成蚜和若蚜群集在寄主上为害,由于繁殖速度快,多数大棚受害较重,经济损失常达10~30%。
1.5.3.2 白粉虱 以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叶背吸食汁液。有世代重叠现象,经济损失常达15~30%。
1.5.3.3 斑潜蝇 以幼虫潜叶蝇为害,植株中下叶片发生较重。
1.5.4 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保护地病虫害的实地调查及对菜农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保护地番茄生产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5.4.1 化学农药污染依然存在 目前蔬菜病虫害的防治仍以化学药剂为主,有些菜农盲目追求防效而使用1059、1605等禁用的高毒农药,造成蔬菜农药残留超标。
1.5.4.2 病虫害种类增多 本次调查共发现病虫害16种,这些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大,发生频繁,世代重叠,为害严重。
1.5.4.3 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如叶霉病、晚疫病、线虫病、温室白粉虱、斑潜蝇已成为保护地的重大新灾害。
1.5.4.4 根部病害加重 据调查显示线虫病发病率较高,且较难防治。根部病害有加重的趋势。
1.5.4.5 病虫抗病性明显增强 长期、过量、单一地使用农药的结果导致病虫抗药性越来越强,给病虫害防治带来困难。
1.5.4.7 茬口安排 前茬作物为茄科植物,后茬作物病害发生严重。若前茬作物为葱蒜类,后茬作物病害减轻。
2、无公害综合防治原则
根据番茄生长发育和主要病虫害发生为害的特性和规律,尽可能发挥寄主自身抗病虫作用,采取相关栽培措施,创造适宜番茄生长不宜病虫发生的最优生产环境,在充分利用生物、物理及害虫趋性等多方面防病控病因素,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3、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3.1 备播期
3.1.1 耕地灌水 这不仅是土壤保持良好结构和保墒的好措施,而且可以消灭大量害虫。通过耕犁的作用和翻上地表曝晒风干,鸟食及灌水淹没,可使地下害虫大幅度降低,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3.1.2 巧施基肥 过量施用尿素等氮肥,提高作物N水平,导致害虫的繁殖能力增强,加大为害,抑制高N对番茄生长的促进作用。所以,要尽可能的以有机肥代替化肥,但厩肥一定要充分腐熟之后施用,否则有可能带入虫卵,增加土壤害虫的为害。
3.1.3 铲除杂草,清洁菜园 杂草是害虫孳生地,如地老虎春季先将卵产于杂草上,铲除杂草即可降低害虫为害机率。
3.1.4 控制虫害 播种前,先用3%米乐尔颗粒剂每公倾222.5kg,兑细土450~750kg撒施田间,可杀死落地虫、蛹。
3.2 播种期
3.2.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对病毒病、叶霉病、青枯病、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具有较强抗耐性的品种,如佳粉15号、中杂7号、双抗7号、毛粉802、泰菜1号、苏抗4号、苏抗10号、渝抗1号等品种。
3.2.2 配置营养土 选用无病虫源的田园土,腐熟农家肥、草炭、复合肥等,要求孔隙度为60ph。
3.2.3 床土消毒 按照种植计划准备足够的播种床,每平方米播种床用福尔马林30~50m l,加水3L,喷洒床土,用塑料薄膜闷盖3天后揭摸。可有效的防治猝倒病、灰霉病。
3.2.4 间作套种 实行严格的间作套种制度,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番茄地混种韭菜,对番茄根腐、萎蔫病可起到“无病防病,有病治病”的作用。
3.2.5 种子消毒 针对当地的主要病害选用以下消毒方法:(见表1)
3.2.6 适时播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播期播种,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3:1比例混合,1m2用药8~10g,与4~5kg过筛细土混合,播种时,2/3铺于床面,1/3铺于种子上,可有效防治立枯病、枯萎病。
3.3 定植期
3.3.1 设置防虫网 定植前5~7天盖棚膜,先在通风口、门口等位置安装防虫网,然后盖膜,防止害虫在生长期进入棚室,减少直接危害,同时可减少害虫消毒机会,防止病毒病发生。
3.3.2 配方施肥,控湿防病 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000~5000kg/667m2施后深翻,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实行双垄栽培,地膜全程覆盖,膜下暗灌或滴、渗灌,减少棚内湿度。
3.3.3 防病虫措施
3.3.3.1 防治病毒病 出苗后可喷施NS-83增抗剂1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1000倍液,也可使用抗毒剂1号200倍液,抑制病毒病发生与发展。
3.3.3.2 防治早疫病 选用代森锰锌、百菌清、春雷霉素+氢氧化铜、甲霜灵锰锌等药剂防治。
3.3.3.3 黄板诱杀 利用害虫趋黄性,田间放置黄板,外套塑料膜涂机油或黏胶诱杀成虫,黄板大小为0.3m×0.5m左右,每8~10m2放置1块,悬挂高度以高出番茄生长点5cm为宜。
3.4 生长期
3.4.1 实施变温管理 晴天上午放风,棚室温度迅速升温到33℃时,开始放顶风,降低灰霉病菌,晚疫病菌等的产孢量,当温度在25℃以上时中午继续放风,下午棚室温度保持20~25℃,20℃时开始闭风,使棚内温度以白天20~33℃,夜间15~20℃为宜。阴天也要进行短期通风排湿,创造有利于番茄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条件,达到生态控病的目的。
3.4.2 高温控病 适时控水 当田间灰霉病、叶霉病、晚疫病等发生较重难以控制时,可采用药后短时间闷棚升温抑菌技术,即选择晴天中午闭棚高温闷棚2小时,温度控制在36~40℃,不超过40℃,隔10天1次,连续2~3天,能明显抑制病菌生长和蔓延。加强水分管理,做到苗期轻浇,定植时灌透,开花前不灌,开花时轻灌,结果时重灌,适时通风,控制叶面结露,将棚室湿度控制在70%以下,从而抑制病菌生长,达到防病的目的。
3.4.3 摘除病叶 病果及残余花瓣和柱头,生长期及时摘除植株中下部的病叶,病果,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传染病源。对灰霉病,可及时摘除残余花瓣和柱头摘掉阻断病菌侵染途径,此方法对灰霉病防治效果达80%以上。
3.4.4 防治病虫措施
3.4.4.1 防治灰霉病 须抓住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浇催果水两个关键时期。可采用红糖发酵液防治,其比例为红糖:白衣酵母:水(30:1:50)。也可以采用腐霉利、硫菌、霉威、乙烯菌核利、武夷菌素等药剂防治。
3.4.4.2 防治晚疫病 采用清除中心病株、及时进行农药防治和药后短时间闷棚升温相结合的化学防除与高温抑菌实用技术。也可采用乙磷锰锌、恶霜灵+代森锰锌、霜霉威等药剂防治。
3.4.4.3 防治叶霉病 选用武夷菌、春雷霉素+庆氧化铜、波尔多液防治或用5%加瑞农粉尘剂1kg/667m2喷粉防治。
3.4.4.4 防治百绢、菌核病、青枯病、溃疡病 及时清除中心病株、残体及病土,并适当控制浇水,增加棚室通风。也可采用多霉灵、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防治。
3.4.4.5 防治蚜虫、粉虱 采用盐酸吗啉胍、藜芦碱、联苯菊酯、83增抗剂等药剂防治。
3.4.4.6 防治潜叶蝇 用齐墩螨素、毒死蜱等药剂防治。
3.5 休闲期
3.5.1 清洁田园 在拉秧后,及时清除棚室内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下茬病虫源基数。
3.5.2 高温闷杀 在拉秧清田后,选择连续晴天,严闭棚膜,使棚室温度达到60~70℃,连续5~7天,杀死田内残留的病菌、害虫,抑制斑潜蝇蛹羽化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