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和“蚁族”
2010-05-14加藤嘉一
[日]加藤嘉一
2009年来自中国民间的创造力被发挥到极致。“被”、“钓鱼”、“偷菜”、“不差钱”,中国成了一个“造词大国”。
而我以为,最能代表2009年中国年轻人生存状态的是两个词:“蜗居”和“蚁族”。
最近观看了争议颇多的电视剧《蜗居》。即便是外国人,我也感觉,电视剧里的角色与我身边的中国朋友的真实故事很贴近。郭家姐妹也好,苏淳也好,小贝也好,哪怕宋思明,都是在大城市里赚钱、买房、养家、奋斗的每一个行色匆匆的人。
我也阅读了北大国关学院廉思师兄主编的《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这是“80后”团队对于“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统计分析等立体型方法进行的一场社会调查。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书。据我所知,很多外国媒体已经到小月河、唐家岭、土井村等“蚁域”去做采访了。
“蜗居”也好,“蚁族”也好,同样是被造出来的词语,都非常生动地反映出以“80后”为主的中国年青一代既有目标又充满困惑、既努力奋斗又充满无奈地“混”在大城市的实况。
实际上,“蜗居”和“蚁族”都是非常令我佩服的。“蚁族”很勇敢,他们在城市边缘恶劣的环境里忍耐生活,心里怀揣着有朝一日融入城市的美好愿望。“蜗居”则是为了“首付”这个简单的“信仰”,哪怕每天来回花几个小时挤公交。暂住在又小又破的房子里。
他们心中更大的信仰,其实应该是对未来成功和幸福的强烈渴望吧。
谁都知道,在中国的大城市谋生并不是一个舒适的选择,但是,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散发出的诱惑又是难以抗拒的——每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厦似乎都在说,这个城市发展这么快这么好,虽然你现在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不安,但总有一天你也会成功的。
那日本怎么样呢?在东京这样的城市,年轻人也有一样的困惑和无奈吗?
在首都东京,也有许多所谓的“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群体”,大学毕业生居住的地方实际上也都是“蜗居”。东京有大量“1K”,即“卧室+厨房+卫生间”的小房子,面积是30~50平方米。有一个人住的,也有与女友或老婆同住的。总之,日本年轻人的住房一般也很局促很“蜗居”。
而日本人从未发明过类似“蜗居”或“蚁族”等词语。原因不是日本人不如中国人聪明,而是社会环境不同。为什么“蜗居”和“蚁族”在日本没有问题化呢?
其实,中国“80后”非得住“蜗居”、做“蚁族”的主要原因无非就是为了两件事:房子与婚姻。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中国年轻男女的思维是,只有有房子,才能结婚,不离不弃,相互牵制。“没有自己的房子就娶不了老婆,没面子”——这是中国多数男人的精神困境。
在日本,把婚姻和房子挂钩的思维是不存在的。没有一个人是大学一毕业就想要买房的。住在“1K”小屋里踏踏实实地工作10年左右,把钱攒到有信心之后,才打算去买房。也很少有日本年轻女孩子把男人有没有房子作为嫁人的标准。日本人在结婚时一般都会委婉地问一句:“你能跟着我辛苦一辈子吗?”
这句话,中国男人现在怕是不敢问,否则大概就很难找到老婆了。当然。我也非常明白。心态问题并不只是个人问题,它反映出的是一个社会的集体价值取向。正在奋斗着的年轻人们是受到多种文化冲击的转折一代,责怪他们是有点太狠心了。
(流星雨摘自《瞭望东方周刊》
2010年1月21日图/小黑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