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书》:奔波的幸福

2010-05-14徐燕霞

意林 2010年8期
关键词:真幸福生计卡拉

徐燕霞

谈起幸福这个相当虚幻的东西,我首先想起了马克思的《资本论》里有这么句话:人十有八九一生为生计奔波。想想也真是对,十三亿中国人,得有十亿天天为生计奔波,他们每天想的不是我过得幸不幸福,他们想的是怎么挣钱,怎么干好工作,怎么讨好上司、拉拢同事,怎么充电接受再教育,怎么养活一家人,怎么照顾老人教育孩子等等,根本无暇顾及自身的幸福。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幸福,为生计奔波停下来的一霎那,也许会有幸福的感觉填充辛劳的人生。剩下那三亿人希望这个数字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迅速增加不用为生计奔波,他们有思考幸福的时间,是不是真幸福还真不好说,但愿他们中自我感觉幸福的比例比终日奔波劳苦的人们高些。

说起奔波中的人们的幸福,我想起了电影《卡拉是条狗》。一个城市贫困的三口之家没钱办养狗证,结果一天狗被警察没收了,老婆舍不得花5000块把狗赎回,老公托了层层关系折腾了一天一夜也没把卡拉弄回,第二天还得花钱办了狗证。卡拉虽是条普通的狗,但老公说:“每天我都变着法让人家高兴,只有在卡拉这,有个东西变着法让我高兴。”对于奔波得近于麻木的这个家庭来说,这条狗就是他们的幸福。

生活中哪些人谈幸福谈的多呢?最多的估计就是年轻学生们了,天天为考试而奋斗是他们的奔波。但很多时候学生们还是有时间写个日志什么的抒发一下小情绪和小幸福,充满了谈论、思考和表达幸福的时间和愿望,这种状态能持续到他们走向职场。毕业后的年轻人则开始他们真正的奔波,对马克思的那句话估计理解得比学生时代深刻多了,找工作,结婚,生孩子,还有房子。房子与幸福的故事太多了,“没有房子的婚姻是不幸福的”这个观点影响力之深,似乎绑架了年轻一代白领的幸福。不过,如果说房奴惨的话,那些根本不奢求买房的新一代的年轻农民工们,新一代蚁族们难道就无欲则刚幸福了?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奔波这个词都不足以形容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是在奔命。除了像于丹教授那样的专业人士以外,估计谁也不会弄出“幸福心经360句”之类的东西来。至于老年人,他们奔波了一生,幸不幸福得看身体和养老的经费来源了。老年人谈幸福是最真实的,他们对幸福的理解是建立在一生的体会之上的。他们说自己幸福那是真幸福,他们说不幸福估计是相当惨。

学生、青年、中年、老年几乎构成了人了一生。人生在世屈指算,一共三万六千天,让我们花三分钟的时间,暂停奔波,看看语句中的幸福。

“我曾经问过许多人,你知道你娘的名字吗?回答是必然的。知道你奶奶的名字吗?一半人点头。知道你老奶奶的名字吗?几乎无人肯定。我就想,真可怜,人过四代,就不清楚根在何处……”让我想起了普通生命的渺小和坚强。

“我们至少要花50年的时间才会最后懂得,我们的幸福和生活并不取决于某一情形或某一人;我们终于懂得我们不必要让每事每物都遵从自己的意愿,我们也不必指望每个人都爱我们。我们还懂得世界不会因为我们受到排挤而毁灭。”如果你是失意中的人,但愿这句话给你力量。

我知道任何语句都没有内心对幸福感悟的一瞬间真实。但愿《幸福书1》能让终日奔波的人们有个小小的机会停下来,和这些平实的语句一起感悟幸福,我期盼这本小书能成为体会幸福的催化剂。最终,幸福还是要靠一生的“奔波”去努力、奋斗和争取。

猜你喜欢

真幸福生计卡拉
BY THE SEA
靠山给的幸福,不是真幸福
有的“一床难求”、有的“床多人少” 幸福产业要让人感到“真幸福”
影音室里面的卡拉OK
笋芽儿,你真幸福
卡拉OK也发烧 Earthquake(大地震)DJ-Quake
以石为业四十年:一个端砚工匠村的生计之路
最强“伴奏师”——卡拉OK
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选择
高境界才能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