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读”出《红楼梦》作者

2010-05-14周稼骏于小丽

知识窗 2010年9期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用字曹雪芹

周稼骏 于小丽

在美国举行的首届国际《红楼梦》讨论会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讲师陈炳藻宣读了一篇《从字汇统计论证红楼梦的作者》的论文。电子计算机闯入“红学”研究园地,是国外近几年来开拓的新领域。

咬文嚼字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闪耀着作家自己的独特光彩,曹雪芹在遣词造句上更是独具匠心。俗话说:“刻画人物难,最难是眼睛。”历来的俗套小说,在描写人物的眼睛上,总不外乎“眼送秋波”一类套语,《红楼梦》则不然。作者形容宝玉的眼睛是:“眼似桃瓣,睛若秋波,虽怒时且似笑,即瞋视而有情。”寥寥数语,把宝玉的眼睛写活了。

如果把《红楼梦》中的字汇,或按人物、或按环境、或按物件、或按情节分门别类,编成二进制的数码,储存在电子计算机里,那么,倘使要验证某种修辞是否属于曹雪芹的笔法,也只要将词编成二进制的数码,输入电子计算机里。电子计算机就会像一位严谨的考证家那样,在大量存储的《红楼梦》字汇信息中,去一字一句地查实它们的相关程度,然后作出“是”或“非”的判断。这里的所谓相关程度,是指对特定对象描写时,遣词造句的内在一致性。例如,《红楼梦》中的黛玉,在贾府“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里,对不同人物有不同的“笑”:对宝玉“含情” “微嗔”的笑,对袭人“淡淡” “讥讽”的笑,对周瑞家“轻蔑” “冷嘲”的笑,对紫鹃“凄然” “温存”的笑……这些用字,同黛玉那种多愁善感、孤傲不屈的性格完全一致。这在统计学上叫做“正相关”。反之,如果用“横眉冷对” “呲牙咧嘴”等一类词,去描写林黛玉对不同人物的不同的笑,那就同林黛玉的性格格格不入,这就不符合曹雪芹的遣词造句。在统计学上,这叫做“负相关”。

《红楼梦》的前80回和后40回是否系同一个作者所写,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目前,一般认为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后40回是高鹗续作。陈炳藻按章回顺序将《红楼梦》分成三组:A组为《红楼梦》1~40回,B组为《红楼梦》41~80回,C组为《红楼梦》81~120回。为了验证统计结果的可靠性,他还选了一部与《红楼梦》笔法迥然不同的文学作品《儿女英雄传》作为D组。从各组随意选取八万字,并划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虚词等五类,每个词编成数码后,用穿孔机打在计算机卡片上;然后,输入一台电子计算机内,由电子计算机进行比较和统计。结果,A组和B组用字的正相关达92%,这说明《红楼梦》前80回曹雪芹的用字和谐统一;《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用字的正相关达80%,这就是说,前80回与后40回的用字基本一致;而《红楼梦》前80回与《儿女英雄传》用字的正相关只有32%。因此,陈炳藻认为《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均出自曹雪芹一人手笔。

析梦

《红楼梦》一书中,作者前前后后大约写了32个梦。那么,电子计算机是否也可以用来分析这些梦境的相关程度呢?也就是说各梦之间是否有内在的一致性?这对于考证《红楼梦》一书是出自一人手笔,还是出自几人手笔,十分有用。

用电子计算机来析梦,要比“字汇统计法”复杂得多。我们知道,任何机器都可以拆成一个个零部件,同样,文学描写也可以拆成小段,甚至句、词、字等单元。然后,将每个字编成一定的数码,由几组数码编成一个小组(数字小模块),它相当于一个词或者一个短语,再由众多的数字小模块组合成某一类别的大模块,以此类推,梦境就数字模块化了。

如果我们将数字模块化的“梦”存贮在电子计算机里,那么,对于研究各个梦之间的相关程度也就不难了。例如,用电子计算机研究《红楼梦》中第一百一十六回和第五回两个梦时,只要将梦的文学描写变成数字模块,然后输入电子计算机里,电子计算机就能测定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经过电子计算机测定,两个梦的对象“宝玉”是一致的,“太虚幻境”和“真如福地”的环境是名异实同,《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和归宿同原先“正册、副册”诗画中暗示的也一致……电子计算机得出的结论是两梦相通。

猜你喜欢

电子计算机用字曹雪芹
曹雪芹邀棋
运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
曹雪芹送彩礼
曹雪芹捉鬼
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
音乐剧《曹雪芹》开排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感恩的层次
数学与经济发展
新版《新华词典》收字分类指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