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岸议“飞弹”

2010-05-14刘婉媛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30期
关键词:飞弹军售新闻周刊

刘婉媛

7月30日,新任中国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新闻发言人耿雁生首次亮相新闻发布会,在回答台湾记者关于“大陆撤除对台导弹”的问题时,耿雁生表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两岸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导弹问题和两岸军事部署等。

此言一出,引发海峡两岸舆论高度关注。毕竟,这是中国军方第一次就“对台导弹”问题正式表态。

偶然的必然

“严格地说,耿雁生先生是被动回答我的问题。”此次新闻的“始作俑者”、在记者会上向耿雁生提问的台湾《中国时报》大陆中心组资深记者王铭义这样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王铭义介绍说,7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外交部和国防部组织了70多家境外媒体集体采访北京军区工兵团。在活动最后举行的记者会上,他向耿雁生提出了这么一个“台湾最关心的问题”。

“虽然他是被动回答我的问题,但显然事先有所准备。因为,回答问题的时候他看着材料。我发现他准备的材料,是胡锦涛主席在2008年12月31日发表的‘胡六点中第六点的后半段。”王铭义说,以前一些大陆学者和军方研究人员也曾向他提及类似观点,但这一次国防部发言人表态的意义非比寻常,“这是大陆军方首次在公开场合完整地阐述这个问题,当然值得关注。”

所谓“大陆对台导弹”,一直是舆论高度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台湾方面。台湾方面的说法是,大陆在东南沿海部署了千余枚针对台湾的导弹,但这一说法从未得到证实。这一议题在台湾时常成为炒作话题。马英九在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以及当选后都曾数次提出,“大陆应该撤除瞄准台湾的导弹”。

此次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就导弹及两岸军事互信问题积极表态,除了有其一定偶然性以外,在更大程度上与近期两岸关系发展趋势有必然联系。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ECFA在今年6月正式签定,两岸关系迎来前所未有的缓和状态,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因此,如“撤导弹”这样的敏感话题,也开始得到了官方的正面回应。

议题,并非前提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少将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纠正了媒体表述中“撤除导弹”的说法。“和台湾方面说法不同,我们并不称其为‘撤导弹,而是‘军事部署的调整。这要根据我们对安全环境的判断,独立自主地,而不是由外界或他人施加压力来决定的。”

东亚安全问题专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由冀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完全撤除导弹和减少部署导弹的数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东南沿海部署导弹,是大陆国防战略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并非仅针对台湾。当前,东北亚安全形势并未缓和,尤其是天安号事件后朝鲜半岛局势趋于紧张,大陆沿海的国防部署不可能松懈。因此,大陆不可能大幅度削减部署在沿海一带的导弹。

而如果大陆削减导弹部署,即使只是一部分,除了政治意义不言而喻以外,在军事上也具有实质意义。首先,导弹的数量决定威慑力的大小;其次,导弹的撤除并非像许多人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有人说,撤出导弹后,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把导弹再装回去,这是一种想当然的、过于简单化的说法,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导弹基地的建设和导弹的维护,都要付出非常高昂的成本。”由冀说。

因此,裁撤导弹并不是一个轻易就能作出的决定。中国国防部关于此问题的表态,向外界释放了一个灵活和务实的信号。而当球踢到台湾这一方的时候,台湾当局的回应极为谨慎。台湾军方发言人简单表示“乐观其成”,而“陆委会主委”赖幸媛则质疑耿雁生提到的“一个中国”原则,表示“撤除对准台湾的飞弹不应有任何政治前提”。

北京方面历来坚持,两岸应该以“一个中国”作为对话的前提。《中国时报》记者王铭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前述记者会结束后,台湾记者在台下追问耿雁生:“两岸军事机制规划的最大困难在哪里?”耿雁生当时回答说:“困难还是在于‘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如果坚持一个中国,你们刚才提到的那些问题,如导弹、军事互信等等都可以谈。”

除了坚持“一个中国”的政治前提,大陆还强调“裁撤导弹”问题只能列为对话的议题,而不是对话的先决条件。罗援少将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再次强调了这一点。“台湾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就比什么都安全。台湾的威胁不是来自大陆的导弹,而是来自‘台独。没有‘台独了,大陆根本就不构成威胁。”他说,“而关于建立军事互信的问题,以及军事部署调整问题,都应该放在安全机制谈判的过程中。它应该是一个议题,而不是前提。”

他还表示,军事部署调整应该是互动的。“我们要调整,对方也应该有所表示。台湾现在也在发展、购置先进的武器装备,如反导系统;他们还在研发雄风系列和天弓系列导弹等等,这些也应该有所调整。”

积累政治互信

耿雁生提到两岸军事交流和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问题,似乎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的领域。事实上,两岸军事人员的交流并非完全真空。近几年来,双方的退役将领多有来往,其中包括多位退役的高级军事人员,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前副总参谋长徐信上将,以及台湾“国防部”总政战部主任许历农上将等。他们所传递的信息为促进两军的理解与互信发挥了作用。

“在技术层面,双方在构建军事互信方面已经做了很多事情,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如反恐、反海盗,双方有信息的交流;又比如,双方达成了台湾海峡中线默契,中国大陆军舰不通过中间线,台湾军舰也不通过中间线,这些都是军事互信操作层面的体现。”由冀说。

虽然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有助于两岸消除误解、化解潜在的冲突,但和所有的两岸政治议题一样,这一问题在台湾方面遭遇巨大的政治阻力。由于担心绿营“抹红”,马英九政府不敢轻易有所作为,尤其是台湾面临年底的“五大都会选举”,此外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也为时不远,在这个关键、敏感的时期,马英九及其团队更不会轻举妄动。

因此,两岸都将是以非常谨慎的态度看待包括军事互信机制在内的政治议题的运作。美国的两岸问题专家容安澜(Alan Romberg)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虽然困难重重,但中国政府一直在为两岸未来的进一步对话进行铺垫。为此,北京非常重视推动两岸退役将领的互访,以及两岸学术界“第二轨道”的交流。

“双方的军事交流,应该先从退役的军事将领、从学术界开始,这是双方相互积累共识、培养感情的一个过程。”罗援说,“这样可为建立军事互信机制进行预热。”

美国的角色

一直以来,两岸关系绕不过美国因素。而“大陆对台导弹”问题,也总是与美国对台出售武器紧密相关。多年来,美国一直以台湾防务需要为由向台湾出售武器。今年年初,奥巴马政府宣布了一项总额约64亿美元的对台湾军售决定,中美关系再次跌入谷底。

江泽民1997年访美会见克林顿时,前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在美国布鲁金斯学院演讲时,每次中方都强调,如果美国停止对台军售,中国将考虑裁撤导弹问题。

“每次中国和美国谈到对台导弹问题时,都会要求美国停止对台军售。但美国总是回答说,之所以要卖武器给台湾,是因为台湾提出了要求。”美国智库—太平洋论坛总裁柯罗夫(Ralph Cossa)说。柯罗夫和容安澜都相当肯定地表示,即使大陆裁撤对台导弹,也不会影响美国对台湾出售武器。

柯罗夫认为,奥巴马政府近期不会再批准新的一轮军售,因为美方明白中国对这个问题的关切。此外,上一轮军售目前还在落实阶段。“但是,将来美国还会批准部分的军售。如果大陆减少对台导弹部署,可能爱国者导弹不会在军售清单中,但我想,台湾还会要求购买飞机。”

在上一轮军售清单中,美方排除了大陆最为关切的F-16战机。但据柯罗夫透露,F-16依然可能成为未来军售的一部分。“不过,F-16也不是新型飞机了。有可能台湾方面会要求购买更为先进的F-35战机。”

容安澜表示,大陆方面说,既然台湾海峡紧张局势已经缓解,美国就应该减少乃至停止对台军售,这在美方看来是“缺乏说服力的”。“在中国,很多人怀疑美国意图借助台湾问题来遏制中国崛起。我个人虽然不赞同这种说法,但确实知道这种怀疑是存在的,而且根深蒂固。” ★

猜你喜欢

飞弹军售新闻周刊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美《新闻周刊》回归纸媒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美高官称继续对台军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