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致敬:他们影响中国

2010-05-14杨时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3期
关键词:纳税人新闻周刊影响力

杨时

《中国新闻周刊》和新世纪一起诞生,一群年轻的新闻人希望以周记中国的方式,用一本杂志记述一个时代的故事,凝结一个时代的观念,把一本杂志写成半部中国思想史。每逢大事,从不缺席,每到关键,从不失声

1月8日下午。北京柏悦酒店。

一堵醒目的杂志墙上,贴满了《中国新闻周刊》创刊以来的各期封面。这几乎是一张中国面孔,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重要事件,均在这幅中国表情里栩栩如生。

2010,《中国新闻周刊》十岁,中国“十年影响力榜”开启。这是一场特殊的庆典,意味着理想未泯,意味着一种声音,不断呼唤着这片广袤土地上的民主、进步、正义与公平。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马云能够获奖,证明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就是《中国新闻周刊》在选择获奖人物的时候,根本不看外表。”十年影响力榜庆典主持人之一白岩松表示。他刚刚作为评委参与了《南方周末》年度传媒致敬奖项,白岩松投了《中国新闻周刊》封面文章《劫后乌市》一票。白岩松表示:“快不是我投票的最关键因素,虽然对一本杂志来说,它已经足够快了。更值得尊敬的是,它敢于快速地直面一个民族的伤口,我觉得这是这本杂志的品行。”

这是《中国新闻周刊》创刊十年来,首次制作榜单并举行颁奖典礼,按照民主法制、商界、科学教育、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环保、公共卫生以及知识界等领域,由专家推选委员会以及大众投票,共选出了13位具有“十年影响力”的获奖者,获奖嘉宾包括曾经掀起“审计风暴”的现任政协副主席李金华,法学界泰斗、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被称为“社会良心”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凤凰卫视的创始人刘长乐,治疗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的发明者何大一,以及秦晖、饶毅、马云、邓亚萍、李宇春、欧阳常林、梁从诫、刘瑞琳等各领域的代表人物。

作为“十年影响力人物”颁发的第一个奖项,传媒领域人物奖授予了凤凰卫视创始人刘长乐和湖南卫视前台长欧阳常林。SOHO集团董事局主席潘石屹作为颁奖嘉宾,他为欧阳常林宣读的颁奖词包括“他引进了海选的方式,你可以不知道超女是谁”,念到这里,潘石屹突然放下文稿对着台下说道,“我是知道超女的,我旁边的经济学家曹远征不知道。他刚才问我,坐在旁边的人是谁?我告诉他,那个人叫李宇春。”

“科学教育领域人物奖”颁给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在其专业领域之外,饶毅一直秉承着知识分子对社会的积极介入之心,以理性和建设性的姿态为饱受诟病的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开出药方。在发表获奖感言时,饶毅回顾了他与《中国新闻周刊》的渊源。2004年时,他曾为著名的《自然》杂志撰文,对中国政府的中长期科技规划提出犀利的批评。“当时国内媒体中,只有《中国新闻周刊》对此事作了更为细致和全面的报道。”饶毅说。

梁从诫先生因身体不适未能亲自到场领奖,其助手康雪代致获奖感言。在领奖台上康雪提及作为环保领域的获奖人物,梁从诫因为自己一直身体力行的环保生活方式曾经遭遇过车祸,“中国曾经是自行车大国,现在遍布马路的都是小汽车。梁从诫先生就是坚持骑自行车的时候遭遇了小汽车。像梁先生这样坚持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有一次我在胡同口看到一位先生在修自行车,走过去一看,发现是梅葆玖先生。”

专程从美国赶来的何大一则体现了一个科学工作者的严谨与认真,生怕自己发音不准,何大一准备了一张纸,写下了获奖感言,上面注满了密密麻麻的拼音。

本次庆典的压轴奖项,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李海峰颁给了李金华。李金华在致获奖词时回顾了审计工作,“这些年,我觉得审计是可以为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做很多工作的,政府公信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第二个是廉洁的政府;第三个是透明的政府。对谁透明?对老百姓透明。因为人民群众只有真正的有了知情权,他们才能够实施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权利意识的十年觉醒

新世纪十年,对中国有影响力的人,将如何看待过去十年间这个古老国度的进与退?

作为环保领域颁奖嘉宾的著名环境科学专家曲格平在典礼开始前两分钟特意找到《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达他心目中的最有影响力的事件,“2003年有一个很重要的法《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把同环境保护有密切关系的一系列规划都纳入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这对于世界及中国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意义重大。”

身为媒体领军人物,刘长乐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明:中国十年来最大的变化,是按照新闻规律来办事,按照新闻规律的规则来运营媒体,“非典报道在后期的公开和透明,是新闻传媒在满足观众知情权方面的一次突破。现在,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包括对一些敏感事件的报道,都已经进入一个非常新的时期和领域。”

邓亚萍认为北京奥运会是一次中国向世界亮相的标志。

而在江平看来,十年来民主法治领域很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开始对私权的维护,比如保护公民私产的《物权法》的出台:“人们的维权意识增强了。像拆迁的问题,土地纠纷的问题,国退民进的问题,都可以反映出人们对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视,这反映出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这个觉醒应该是个很重要的标志。”

《炎黄春秋》总编辑吴思亦表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现象便是公民维权,十年间,民企在成长,农民工在壮大,“他们起来之后就不断地争取自己的利益”。

无论关注的是哪一个领域,所有十年影响力榜庆典嘉宾对于中国十年来的经济发展都给予了肯定,但与此同时,获奖者们也从各自的观察出发,谈及了经济发展之外的问题与困境。

他们保持着理性和冷静,譬如此次评选的推委之一、著名学者葛剑雄所言,“我对目前的中国社会保持谨慎的乐观,中国离发达还早着呢,离满意还早着呢。”

知识界获奖者、清华大学教授秦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十年来,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体制中一些因素的不协调也越来越明显。”

著名艺术家、学者陈丹青在为出版领域的影响力人物,广西师大出版社总编辑刘瑞琳颁奖时,半是幽默半是沉重地说道,“我的想法可能不太一样。我觉得困难的是在中国怎么不受影响。做媒体很不容易,非常困难,做出版更困难,受的影响很多。你们知道我在说什么。”

纳税人:重新界定国家和公民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之前颁发的影响力人物奖项更多源于他们在各自领域内的出类拔萃,那么 “特别致敬——纳税人”则与所有中国公民息息相关。1980年首部《个人所得税法》的颁布正式开启了一个时代。而三十年后,纳税人终于成为人们维护权利时挂在嘴边的自我称谓。经历了不断的争取和努力,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首次对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告知,并且对纳税人尊称为“您”。一个敬称的汉字显示了纳税者主人身份的回归与正名。

作为曾经沉默的大多数,《中国新闻周刊》关注纳税人群体,则是看重了这个群体从默默无闻的贡献到逐渐开始自觉主张权利,既显示了一个有责任的媒体对于纳税人贡献的肯定,同时也是又一次对于纳税人权利意识的推动。对此,《炎黄春秋》总编辑、“潜规则”概念的提出者吴思说,“纳税人现在还只是一个自在阶级,而不是自为阶级。媒体在不停地给他们讲,他们的意识也在加强。”

对于让纳税人获得特别奖项的做法,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评价,“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明智、很有启发性的决定。因为我们现在并没有把国家财政的预算看做是纳税人的贡献。还秉承着过去计划经济的思想,就是这是国家财政拨给我的。我们缺乏纳税人的意识,在我们的人大的议程上也好,其他方面也好,都面临很大的问题,应该有所改变。”

十年影响力榜的推委,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评论,“这是很有远见的一个选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因为有了纳税人的出现,国家重新界定了国家和公民之间的关系。”

著名学者、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回忆了多年前写过的一篇文章《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他在其中举过一个例子:“为什么政府给我们涨工资可以拖好久,我们纳税人(纳税)可以拖吗?美国有一次退税的时候遇到机器坏了,一方面给纳税人道歉,另一方面,迟收到的人除了税金以外,还附上了银行利息。这就把义务和权利联系起来了。我说以前分到房子、涨工资都会感谢党,反过来说党要感谢你,感谢你和你的家人,感谢全体纳税人。当时很多杂志不敢发,有的文摘报都摘了又被拿下来了。”然后他笑笑说,“两年前我们有一个新的图书馆启用,我作为馆长讲话,我说,有这么好的图书馆首先要感谢纳税人。”

身为纳税人及受益者,邓亚萍表示,“如果从体育行业来讲,我们的冠军是由国家培养出来的,也就是用纳税人的钱培养出来的。虽然我们获得冠军和荣誉,但仍然不能忘记是纳税人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这个奖项好像看起来是虚无缥缈的,但是对于纳税人来讲,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敬意。”

科技史专家、著名学者江晓原则站在一个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立场,认同向纳税人致敬是合理的选择。“因为科学技术实际上现在是靠纳税人供养的,既然用的都是纳税人的钱,我们对科学技术的看法就有所改变。比方说,不能再采取某种精英主义的立场,说科学技术专业门槛很高,你们也不懂,所以我用不着跟你们解释,或我很忙,我没有时间解释。”

绝大多数参与十年影响力榜的嘉宾都认为,中国纳税人群体的权利意识在逐渐觉醒,但对于更多数的民众来说,纳税人拥有怎样的权利,他们并不知晓。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对记者说,“中国纳税人纳税很多,影响很小。履行了纳税人的义务,但没有纳税人的权利。”

努力就会更好

十年影响力榜接近尾声,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在获奖感言里强调,“我们希望建立的是一个民主的中国,自由的中国,公平的中国和法治的中国。”

直面不协调,继而推动社会的进步,正是《中国新闻周刊》影响力榜价值之所在。正如秦晖在获奖感言中所说,“假如中国未来一定是繁花似锦,那我们大可睡觉,等待那一天的到来。假如我们知道将来一定会苦不堪言,我们现在努力也没有什么意义。工作的意义就在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努力就会更好,我们不努力就会变得更坏。”

《中国新闻周刊》十年来,记录了上述努力的每一个艰难而精彩的瞬间。“十年影响力榜”只是一个开始,而无论“十年影响力人物”奖项颁发给个人抑或公民群体,都是对于新世纪中国的一次总结,也将是对于下一个十年的希冀。

颁奖现场主持人白岩松总结:“这本杂志单看很薄,看上去很厚,单本很薄,累加起来成为历史记录的时候很厚。真希望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作为历史记录者的《中国新闻周刊》,记录的是每一个人期待的中国,是向更美好方向转化的又一个细节。”★

(本刊记者王维博、韩永、张蕾、万佳欢、 庞清辉、 李邑兰负责本文中的嘉宾采访)

猜你喜欢

纳税人新闻周刊影响力
My Hobby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税负平衡点在混合销售时纳税人身份选择中的应用
论小规模纳税人税制弊端
你凭什么影响别人
2015中国最具影响力10位商界领袖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美《新闻周刊》回归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