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样时代”到来了吗?

2010-05-14寒武纪

杂文选刊 2010年6期
关键词:国民性奴隶契机

寒武纪

提到现代杂文,无论是它的兴起还是发展,都绕不开“鲁迅”这个名字。何谓“嬉笑怒骂皆文章”,又如何在文章中使灵活的结构与针砭力度很强的杂文理念浑然一体,在《灯下漫笔》这篇作品中,便可领略一二。

作品题为“漫笔”,也果然是从一些浅显平常的生活现象入手,十分平易近人。钞票的流通,突显了现银不好携带的特点,但由于某些政治上的因素,钞票又开始贬值。作者不得不以六七折将中交票兑换成现银,并把它当成“性命的斤两”。这种近于随笔式的叙述,生动地再现了时代背景。为何如此起笔呢?这当然只是一个契机,一个引入本题的契机,一个由表及里地揭示事物本质的契机。“以小见大”是一种常见的杂文思维,原亦不易做到。钞票折价兑成现银之事是如何与中国历史和国民性问题联系起来的呢?一句话峰回路转——“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甸甸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笔锋一转,便切入正题,起初读者或许会一愣,之后便恍然大悟,拍案叫绝。

诚如鲁迅先生所言,在中国社会的几千年历史中,大体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两种情形。在朝代的更迭之间,百姓是战争与服役的牺牲品,于乱世中,生命如同草芥,此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而当政权建立,每一任新的统治者都会制定新的“奴隶规则”,专制社会产生奴隶,并寄生于奴隶,百姓们便在新一轮的劳役赋税中度过“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而先生在文章结尾提出了“第三样时代”,他希望中国不要在两种“时代”间徘徊,也希望百姓能真正实现做“人”的价值。杂文批判大体有两个指向——统治者与国民性。在本文中,两者均有触及。在有限的篇幅里,作者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

以“漫笔”的方式写杂文,可叙述、可抒情、可论理、可联想、可夸张、可形容,如此一来,一切批判便不再冷冰冰。鲁迅曾在他的《什么是“讽刺”》(《且介亭杂文二集》)中说,讽刺“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也正是这“特别一提”,惊醒了千万混沌中的国人,开始反思自己身处的“时代”与奴性。“第三样时代”到来了吗?身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仍在沿着先生开辟的道路,且行且思考着。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现代作家、思想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坟》、《热风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等。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浙江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等五十多种文字。

猜你喜欢

国民性奴隶契机
蚂蚁奴隶的反抗
My First Sea Journey
手机奴隶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尝试
武士道精神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盘面拉升暴发点与契机
梁启超新民思想与当代国民性塑造
专制带坏国民性
失恋的好处
国民性真的不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