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银发浪潮的居住空间环境塑造

2010-05-12李晶玉

天津建设科技 2010年6期
关键词:景观老年人空间

□文/李晶玉

应对银发浪潮的居住空间环境塑造

□文/李晶玉

世界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一个重要特征,文章以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为出发点,分析了老年人生活特点和居住需求,分别从景观价值、交往空间、道路空间三个方面,讨论了适于老龄化现状的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手法。

老龄化;居住空间环境;景观价值;交往空间;无障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生率下降,医疗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在2003年已经正式进入老龄社会,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化水平将达到25%~30%,中国将成为高度老龄化国家。随着银发浪潮的到来,各种老年问题接踵而至,其中老年居住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因此,研究城市老年人居住空间环境,为他们创造一个积极的生活环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居住观念的更新

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WorldAssemblyonAgeing)决议指出“年长者的住处切不可被视为仅仅是一个容身之地。除物质部分外,它还有心理和社会的意义也应予以考虑。”

我国早期的居住区规划理念,源于国外早期的概念模式,往往从传统的视觉理论出发,缺乏对周围环境和人的居住行为和心理的深入研究,导致了建筑体型单调,总体缺乏特色,更无法形成亲切、舒适的居住氛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从对住宅单体的实用经济要求转向了对居住空间环境的更高层次追求上。

近年来,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住区的规划设计在关注人文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让人遗憾的是,却忽略了老龄化的悄然降临。我国家庭模式趋于小型化,老年人的生活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自身的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居住区设计中,为老年人服务的文化活动场所和相应的照料机构、医疗设施明显不够完善,使其中的老年人缺少特殊的关怀,参与交流的机会较少,他们常常感到孤独与空虚,这种精神上的失落感对老年人的健康极为不利。居住环境对于老年人来说,几乎是他们所有活动的中心,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栖身之处,还是一个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参与的场所,可见,适宜的居住空间环境对于老年人至关重要。

老年人对居住空间环境的需求分析

设计者首先要了解和满足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为他们创造一种弥补性环境,把老年人在生理上丧失的能力,纳入设计的考虑之中,创造一种对老年人有利而又非过分保护的环境,激励老年人自主、自立而又愉快健康地度过晚年。

安全便捷性

安全是老年人生活环境中首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由于老年人思考能力降低,记忆力衰退,导致身体灵活程度降低,加上年龄带来的疾病增多,使得克服环境障碍的能力变弱,活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老年人需要较大安全感,针对这一需要,住区要提高日常安全、防灾、防盗系统等设计措施,道路做到人车分流和无障碍设计要求。

舒适健康性

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对温度、湿度和气候变化的抵抗适应能力减弱,健康状况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必须保证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让老年人体验轻松、安逸、健康的生活,保持清新的空气、充足的日照、噪声的控制和清洁的卫生环境,配套设施齐全、使用方便。要求空间环境具有蓬勃的朝气,使老年人具有良好的心态,这是老年人积极养老的重要保证。

可识别性

由于老年人在记忆力和视觉辨别力明显衰退,对周围环境信息的直觉感受能力下降,标示性的缺乏往往给老年人判别方位带来困难。因此,在设计上,要注意提供视觉、听觉、触觉上的刺激,让老年人有充足的感官体验来增强方位感。

领域性

领域性反映了人们对空间环境占有与控制的要求。从调查得知,老年人对领域感的要求更强烈,他们既希望参与到各年龄层的活动中去,又希望有自己专门的活动场地。老年人因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等不同,有其固有的生活习惯、喜好和隐私,应得到尊重,这便要求设计时还要对当地文化、传统习惯、风土人情做深入了解。

提升住区景观价值

景观作为被观赏的对象,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使用者的感受上,人与景观环境关系越密切,它反作用于人的价值也就越高,反之亦然,正所谓人创造了环境,环境又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的情绪和情感。

人与景观环境有两种关系,第一种被称为“人在景中”,即人来到室外,进入环境,与景观融为一体,这时景观对于人的价值是最大的;第二种是人在室内,与景观保持一定距离,远远的观赏。对于绝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在室内活动的时间要远远超出在室外活动的时间,这就意味着,第二种关系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多视点

多视点的景观环境能为老年人提供多角度的欣赏空间。老年人的大多感受都来源于周围的生活环境,坐在舒适的屋内,观赏室外活动和自然景色是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活动不便的老年人或在冬季更为重要。因此,应该积极创造室内外多视点的景观设计,确保建筑室内布局和窗户位置与具有吸引力的户外景观相呼应,使景观价值得到最大化。

多样性

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不仅要重视中心广场和设施小品的景观环境,还要设计好道路景观和铺地景观等这些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好的道路景观本身就可以构成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老年人行走较缓慢,这样既可以欣赏美景,又增加了行走的乐趣。老年人多喜欢亲水的地方,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诗情画意的情境,改善居住区的小环境,还可以使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更健康。

多功能

老年人记忆力和辨别力下降,有明显特征的景观可以使老年人印象深刻,出入更有安全感。因地制宜的配置有季相变化的各种乔灌木、花卉、草坪,能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的同时,还可以遮挡一些不良景观。设置不同类型的铺地,构成丰富的地面景观的同时,融入保健作用,比如卵石路面,既防滑又健身,见图1。

创造多层次的交往空间

适宜的交往空间是老年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心理学证明,交往是一种较高层次需要,是一种精神需要。一个人一旦脱离他人、群体和社会,无论其心理方式还是行为方式均会受到极大影响,甚至无法生存。人进入老年,不仅生理发生变化,心理也产生很大差异,孤独感、失落感、自卑感、抑郁感随即产生。增加社会交往是老年人减少孤独和寂寞的重要方式,除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外,老年人还需要朋友、同事、邻里甚至素不相识者之间的交往和交流,使老年人融入社会,保持社会责任感。

由于老年人的行为、兴趣爱好及年龄层次不同,活动类型也各式各样,如三五成群的聊天、小群体的弹唱以及较多人参与的健身活动。这就需要对空间环境做多层次的划分,只有功能空间多样化,才能使交往空间更富有魅力。

大型群体交往空间

清晨或夜晚,低龄老年人多喜欢参加一些打拳、跳舞、健身操等集体活动,这种重新获得的集体感可以弥补老年人离退休后失落感。这些大规模群体交往空间一般位于居住区的公共设施或中心绿地附近,是最大的活动场所,这里应是开放、生动热闹、可供人停留的地方,选址必须考虑老年人的易达性,同时避免车辆的干扰。老年人有规律的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充实生活,还能强身健体,见图2。

小型群体交往空间

由于心理和习惯的不同,有些老年人喜欢与志趣相投的三五个老年人一起活动,他们会选在一些小型的活动空间。这些场地不宜过于开放,四周应有一边以上有遮荫及座椅休息处,供老年人观赏、聊天和休息并避免风口、阴冷的地方。

私密性活动空间

一部分老年人出于生活习惯和性格原因,喜欢独坐或几个人亲密相处不受他人干扰,可在使用频率相对较少的空间,借助植物、地形、建筑、水面等要素对空间加以界定、围合,创造优美的景观,避免人流的穿行和干扰,形成视线遮掩、较为封闭的私密空间。

过渡空间

过渡空间是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从功能上说是功能不同的空间之间的联系和渐变。一些高龄老人,由于活动能力较低,只能选择在住宅单元出入口、公共露台、阳台等接近室外的地方停留,这些空间作为室内的延伸,既有一定的安全性,又有舒适感,有较高的潜在使用率。因此,过渡空间要设计一些的休息和等候设施,增加安全和防卫措施。

便捷无障碍的道路空间环境

道路空间是居住区空间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关系到居民的日常出行、邻里交往、休息散步和游戏消遣等多种行为活动。步行是老年人主要空间转移方式,也是重要的日常活动,道路空间环境应考虑老年人的生理体能特点,结合居住区的交通状况,形成无障碍且具有可识别性的步行系统。路网需要合理安排步行、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三者的关系,解决人流和车流的矛盾,保持良好的交通秩序。

老年人体力有限,步行距离比一般人短得多,一般健康老年人的步行疲劳极限为10min,步行距离大约450m,步行系统的设置应控制在这个范围内并在道路上安排丰富的休息空间。路线尽量采用短捷而富于变化的道路,不仅可以减少风力的干扰,还可以使老年人的步行变得更有情趣。

同时,为老年人出行提供便捷,公交站布置于社区内部或者社区门口,出租车可以直接到达住宅楼入口处,入口处要有宽大的雨篷,以便雨雪天气老年人可以直接进入住宅,还要注意对老人夜间行走时的照明设计,满足老年人室外安全性的要求,在通往室外绿地活动场地的道路上,需注意坡道的运用尽量避免台阶。从人的心理感受、生理需要和行为方式出发,给予老人在户外空间活动以更大的自由、安全和舒适感。

结语

老年人是当代社会中与居住环境关系最为密切的群体,生活环境是老年人生命的重要依托,他们比任何人更需要一个安全、安静、方便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老年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晚年时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怀,关注老年人也可以说是关注我们全人类,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创造理想的生活空间不仅是建筑师的一项挑战,更是一份社会责任。

[1]王江萍.老年人居住外环境规划与设计[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张剑敏.适宜城市老人的户外环境研究[J].建筑学报,1997,(9):11-15.

[3]张 涛,金 方.住宅的群体组合与景观设计——杭州秋水苑住宅小区设计[J].建筑学报,2004,(4):24-25.

[4]周 典,周若祁.构筑老龄化社会的居住环境体系[J].建筑学报,2006,(10):10-12

TU984.12

C

1008-3197(2010)06-29-03

2010-09-13

李晶玉/女,1985年出生,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规划与建筑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住宅设计及其理论。

猜你喜欢

景观老年人空间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景观别墅
空间是什么?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创享空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