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高效用水集成模式研究
2010-05-09马强
马 强
(河津市水利局,山西 河津 043300)
1 冬小麦玉米组合种植管灌高效用水模式
该模式关键技术为小麦或玉米抗旱品种及组合种植、种子包衣、管灌、长畦短灌、精细地面灌溉技术、节水效益型灌溉制度、水肥耦合、测土施肥、非充分灌溉预报。
1.1 种植方式
在同一地块上采用条带种植,在小麦生长后期,将玉米种在小麦畦间,小麦收割后复播大豆。条带宽度3.0m,其中小麦带宽2.4m,玉米带宽0.6m,小麦播种前做0.2m宽的畦埂,埂高0.15m,9月25日至10月5日在每带中间种植小麦,行距12~15cm,第二年5月中旬在畦埂两侧种两行玉米,行距45~50cm,因条带种植高低作物搭配,通风条件好,可密植,间作玉米株距可比单作小,每隔25~30cm留一株苗。6月底小麦收割后,立即浅耕整地,再复播大豆,9月下旬收获玉米和大豆。冬小麦选择抗旱品种2003年度为京9428,2004年度为京超优66,玉米品种为沈单10,大豆品种为早熟18。
1.2 测土施肥
在每种作物播种前、收获后进行取土化验,测定土壤养分及肥力状况,取样地点采用梅花五点法分层取样,分层深度为0~20cm和20~50cm,每个土样不小于1kg,化验土壤包括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等。化验结果见表1。
根据播种前土壤肥力化验结果确定施肥方案进行施肥,以氮肥为主确定施肥方案。化验结果显示,每公顷0.5m深土样含肥量为163.95kg,每公顷小麦预期产量目标为6000kg,根据农业常用资料手册,小麦每100kg产量需氮3kg,小麦每100kg秆干物质需氮0.0041kg,其中小麦经济系数为0.47。为达到预期产量,共需氮13.85kg。若采用尿素,每公顷耕地施尿素95.25kg。实际施肥时可根据所施肥料的含氮量进行折算,确定施肥量。
表1 示范区小麦地土样肥力化验结果
1.3 灌水
灌水原则按非充分灌溉原理进行,根据近年来当地灌溉试验资料和多年平均降水情况,确定各作物生长的灌水次数和灌水关键期:一般年份,小麦全生长期灌三次水,灌水时间在越冬期、拔节期、灌浆期;玉米和大豆全生长期灌一次水,灌水时间为玉米拔节期或大豆结荚期。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当年降水量的多少和土壤墒情作适当调整,若灌水期内一次降水量大于30mm,应根据土壤含水量监测结果决定是否灌溉,若土壤含水量(0~60cm)大于田间持水量60%时,可推迟灌溉或不灌溉。
为节省灌水量,在灌溉时,沿畦长方向打垄,采用长畦短灌或长沟短灌,并按精细地面灌溉技术确定长畦分段数和长沟分段数。灌水定额采用600m3/hm2。
1.4 示范结果
该模式经过3年的示范推广,与传统的单作种植相比,取得了明显的节水、增产、增收效果。在同等施肥、灌溉条件下,该模式的田间总耗水量比单作种植各作物耗水量累加值小,水分生产率较高,可达到1.7~2.4kg/m3。单方水产值可达到1.26~3.08元,较单作种植产值高0.17~0.90元,该模式比单作种植每公顷产量提高2250~6675kg。详见表2。
表2 冬小麦玉米组合种植管灌高效用水模式示范结果表
2 大棚蔬菜滴灌高效用水模式
该模式关键技术为蔬菜合理茬口组合技术、大棚滴灌、测土施肥、灌溉预报和自动控制。
2.1 种植方式
大棚种植蔬菜主要有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这里以西红柿为代表。西红柿于2月初在大棚温室育苗,4月初开始定植,定植时株距30cm,行距50cm,每公顷株数为45000~48000株。
2.2 测土施肥
在西红柿定植前、收获后进行取土化验,测定土壤养分及肥力状况,取样点选择、取土深度、化验项目同冬小麦玉米组合种植管灌高效用水模式,然后根据定植前土壤肥力化验结果和西红柿的需肥要求,确定的施肥方案为农家肥22500kg/hm2,尿素117kg/hm2。
2.3 土壤墒情与灌溉预报技术
在执行过程中,对土壤墒情进行监测,并根据土壤墒情进行灌溉预报。在大棚内安装土壤水分传感器来监测土壤墒情,数据经分析处理后对适宜灌水时间、灌水量进行预报,在西红柿全生长期做到适时适量灌溉,有效控制土壤含水量,节省灌溉用水量。全生育期灌水 4~6 次,灌水量为 1200~2100m3/hm2,产量达到 84000~126000kg/hm2。
2.4 示范结果
在蔬菜全生育期内,按常规管理方法对所出现的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经过3年的示范推广,与常规沟灌蔬菜相比,该模式可节水13%~18%,增产6%~14%,水分生产率提高24%~28%。
3 大田作物管灌高效用水模式
该模式关键技术为节水抗旱品种、种子包衣、保水剂、管灌灌水方式、引洪补源灌溉、节水效益型灌溉制度、水肥耦合、测土施肥、非充分灌溉。大田作物主要有玉米和大豆,这里以玉米为代表。
3.1 玉米节水抗旱品种筛选
根据当地的降水分布、干旱发生规律和水分特性,选择耗水少且水分利用效率高的玉米品种。2003年确定4个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玉米品种,即农大108、晋单35、沈单10、农大3138,设置4种不同的灌水水平(灌水次数分别为0,1,2,3 次;灌水时间为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进行示范。2004年在示范结果的基础上,淘汰了农大108,农大3138两个品种,又重新增加了晋单42,沈单16,沈单16包衣,并对这些品种进行了示范,同时对沈单16进行了大面积推广。
3.2 测土施肥和水肥耦合
在玉米播种前、收获后进行取土化验,测定土壤养分及肥力状况,取样点选择、取土深度、化验项目同上所述,然后根据播种前土壤肥力化验结果确定施肥方案进行施肥。
通过播种前土壤肥力的测定,建立以肥、水、作物产量为核心的耦合技术,合理施肥、培肥地力、以水促肥,充分发挥水肥协同效应和激励机制,提高抗旱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增加施肥量的前提下,通过示范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3.3 灌水
灌水原则按非充分灌溉原理进行,确定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期灌水,设置4种不同的灌水水平(灌水次数分别为 0,1,2,3 次),灌水时间为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经过3年示范,玉米全生长期一般年份灌两次水效果最好。这种方法适宜的灌水时间为拔节期、灌浆期,灌水采用管灌方式,每次灌水600~750m3/hm2,试验期间产量为8610~10770kg/hm2。
在洪水期,可利用洪水灌溉,既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水要求,又能补充地下水,洪水灌水定额为2250~3000m3/hm2。
3.4 保水节水技术
该模式在示范过程中增加玉米保水剂和种子包衣,保水剂以促进根系提高土壤深层贮水的利用;种子包衣出苗率比原来提高10%左右。
3.5 示范结果
该模式经过3年的示范推广,与传统种植玉米相比,可节水17%~26%,增产12%~18%,水分生产率达2.2~2.6kg/m3。
4 大田蔬菜覆盖微喷高效用水技术
该模式关键技术为蔬菜种植制度、地膜覆盖、微喷、节水效益型灌溉制度、测土施肥、灌溉预报。
4.1 栽培技术
大田蔬菜以辣椒为代表,品种为天鹰椒,2月初开始育苗,育苗期70d左右,即辣椒株高达到15~20cm、茎粗3mm以上时开始定植。辣椒定植前,辣椒地人工打垄,垄间距60cm,垄宽50cm,同时垄上铺膜(膜宽80cm),铺膜时将地膜拉紧、铺严,两侧用土压实。定植辣椒行距50cm,株距30~35cm,每公顷留苗52500~60000株。为保证辣椒成活率,定植时灌水一次,定植后7~10d再灌缓秧水一次,灌水量600~750m3/hm2。
4.2 测土施肥
辣椒定植前取土样化验,测定土壤养分及肥力状况,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辣椒需肥量确定的施肥方案为:农家肥(鸡粪)18000kg/hm2,复合肥(美国二铵)900kg/hm2。
4.3 灌水
灌溉水源主要为地下水,以井水为主,河水仅作为补充水源灌溉。因当地水资源量不足,再加上井水灌溉(提水)费用高,从经济角度出发,确定在辣椒生长的关键期灌水。辣椒定植后生长期灌3次水,适宜灌水时间为分枝期、开花期、挂果期。辣椒灌水采用微喷方式,灌水定额为 375~450m3/hm2。
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监测的土壤墒情和当年降雨量作适当调整,若灌水期内一次降水量大于30mm,可不灌溉;若土壤含水量(0~60cm)大于田间持水量60%时,可推迟灌溉或不灌溉。
4.4 示范结果
该模式经过3年的示范推广,辣椒产量达到了5940~7785kg/hm2,与常规种植相比较,可节水18%~26%,增产8%~16%,水分生产率达到1.5~2.2kg/m3,产值6.0~8.8元/m3。
5 结语
通过对四种高效用水集成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集成模式不仅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而且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对同类地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