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直肠癌术后放化疗联合 DC-CIK的疗效分析

2010-05-02应敏刚魏植强杨建伟陈路川郑秋红

实用癌症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放化疗抗原生存率

应敏刚 魏植强 杨建伟 陈路川 郑秋红

我院从 2000年 12月至今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放化疗的基础上,加以热休克蛋白负载的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疗法,明显降低了复发率,提高了远期生存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选病例为 2000年 12月至 2006年 10月的住院患者共 102例,均经病理学、组织学、细胞学等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 R0切除。102例患者均为 AJCC(1997)TMN分期的Ⅰ ~Ⅲ期患者,对 I期患者,术后不行放化疗。Ⅱ~Ⅲ期患者术后辅助化疗。DC-CIK治疗组 51例,男性 31例,女性 20例,年龄 28~86岁,中位年龄 59岁,Ⅰ期 6例,ⅡA期 3例,Ⅱ B期 12例,Ⅲ期 30例,术后辅助化疗采用 FOLFOX方案 33例,采用 XELOX方案7例,采用 CF+5-Fu方案 3例,采用希罗达方案 2例。接受术后辅助放疗 7例。对照组 51例,男性 25例,女性 26例,年龄 20~78岁,中位年龄 54岁,其中Ⅰ期 6例,ⅡA期 3例,Ⅱ B期 12例,Ⅲ期 30例,术后采用FOLFOX方案化疗 35例,采用 XELOX方案 3例,采用CF+5-Fu方案 5例,采用希罗达方案 2例,接受术后辅助放疗 9例。两组患者卡氏评分均≥80分,肝、肾功能正常,外周血 WBC≥4.0×109/L,PLT≥100×109/L,H b≥80 g/L,无严重的内科疾病。

1.2 主要试剂

Ficoll淋巴分离液(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 );rh IL-4(英国 Pepro Tech公司);TNF-α(上海赛达生物药业有限公司);CD3McAb(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IFN-r(上海克隆公司);rh IL-2(北京瑞德合通药业有限公司 );GM-CSF(北京联合药业有限公司 );RPMI1640、无血清培养基 AIM-V(美国 Gibco公司)。

1.3 HSP70多肽复合物的制备

来源于患者自身肿瘤组织或肿瘤细胞系经玻璃匀浆或超声波粉碎后,21 000 g/min,离心 60 min,取上清,参照文献[1]方法,分离纯化 HSP70多肽复合物作为肿瘤抗原,用于负载 DC。

1.4 方法

参照文献[2,3]方法新鲜分离的患者抗凝外周全血50ml,经淋巴分离液梯度离心,取界面层单个核细胞,用 RPMI1640培养液悬浮细胞,离心洗涤细胞 3次后,收集非贴壁细胞,调整细胞密度约为 1×106个/ml,加入 γ-干扰素 1 000 U/ml,24 h后加入 rhIL-2 300U/ml,CD3McAb 70 ng/ml,IL-110U/ml,每 3天换液 1次,同时补加 rhIL-2 100 U/ml。在上述获得的贴壁细胞中加入含 GM-CSF 1 000U/m l和 rh IL-41 000U/ml的 AIMV培养基,每 3天换液 1次。第 3天将按 5 ng/ml将HSP70多肽复合物加入 DC培养液内,第 5天加入TNF-α1 000 U/ml,第 7天将负载后的 DC按 1∶5的比例加入 CIK培养液中,共培养 5~7天。培养 10天后制成细胞悬液用输血器回输,隔天回输 1次,将 DC、CIK 2种细胞体外混合后全身输注。剂量:DC-CIK回输 100m l/瓶,细胞数≥108个/m l,连续 8次为 1个疗程。治疗组患者最少行 1个疗程的 DC-CIK治疗,最多行 6个疗程的 DC-CIK治疗,平均行 4个疗程的DCCIK治疗,给药时间一般在术后或化疗结束后 15天开始。

1.5 化疗及放疗方案

所有Ⅱ~Ⅲ期患者行术后辅助化疗,采用 FOLFOX、XELOX、CF+5Fu或希罗达方案化疗 4~10个周期。术后对Ⅱ~Ⅲ期部分直肠癌患者辅助放疗,术后4~6个周开始放疗,照射剂量为每周第 1~5天,每天2 Gy,共 5周,总照射剂量为 50Gy。结肠癌患者未辅助放疗。

1.6 疗效评价

以复发时间和生存期作为观察指标,观察时间为患者手术时间到 2009年 10月 1日。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5.0软件包进行生存率、无病生存率计算。应用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 Logrank test检验比较两组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率检验采用 χ2检验,以 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DC-CIK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对比结果

两组从性别、年龄、病理分期、AJCC(1997)中临床分期、术后辅助化疗方案、肿瘤部位和是否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等方面进行比较,经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2.2 生存率

全部病例随访至 2009年 10月,随访时间为 13~62个月,无失访,随访率为 100.0%。DC-CIK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100.0%、92.2%、88.2%,对照组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100.0%、86.3%和 68.6%。DC-CIK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mOS)分别为 63个月(95%CI,55-72)、52个月(95%CI,42-62)。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 Logrank test检验结果表明,治疗组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见图 1。

图1 两组总生存率比较

2.3 无病生存率分析

全部病例随访至 2009年 10月,随访时间为 1~62个月,无失访,随访率为 100.0%。DC-CIK治疗组 1、2、3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 80.4%、54.9%、43.1%,对照组 1、2、3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54.9%、33.3%和 27.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mDFS)分别为 34个月(95%CI,28-40)、25个月 (95%CI,19-31)。Kap 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 test检验结果表明治疗组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图 2。

图2 两组无病生存率比较

3 讨论

DC-CIK细胞具有增殖快、杀伤活性强等优点,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是1种新型免疫活性细胞,兼有 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的非主要组织相关性复合物限制性杀瘤的特点,杀伤活性可达 84.7%。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可有效激发 T细胞应答,有效抵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但肿瘤抗原肽的分子量均较小,难以直接被 DC所摄取;即使被DC摄取,亦不能有效的促进 DC成熟并表达各种黏附分子,缺乏激活 T细胞的第二信号,难以形成有效的免疫应答[4]。HSP的中文全称是 “热休克蛋白”,可与小分子肿瘤抗原肽结合,增强其免疫原性。肿瘤细胞中 HSPs结合有大量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因其携带几乎所有肿瘤抗原,故从肿瘤细胞中获取 HSP70多肽复合物,既可得到该肿瘤细胞高效、强免疫原性的肿瘤抗原,同时,由于 HSPs为高度保守蛋白质,同种内不具多态性,可实现对同一肿瘤内的所有瘤细胞特异杀伤,克服了肿瘤免疫治疗中难解决的抗原多变性及细胞异质性的问题。DC与经纯化的肿瘤 HSP70多肽复合物结合负载后,可活化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诱导机体产生长寿(long-lasting)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张嵩等[5]以白血病细胞系 NB4建立裸鼠模型,结果发现在培养的 15 d,DC-CIK细胞较 CIK细胞增殖率明显提高,并可明显抑制肿瘤的成瘤率,予BAUl/c裸鼠经尾静脉注射 LoVo结肠癌细胞建立转移性肺癌模型.并以 DC-CIK细胞进行免疫治疗,结果发现 DC-CIK细胞较 CIK细胞有更强的杀瘤活性.可有效抑制血源性肿瘤转移,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张京雨等[6]报道化疗联合 CIK细胞回输的结直肠癌患者 CD3+、CD4+、CD4+/CD8+、NK均显著高于化疗前组,且 CD8+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化疗后及时应用CIK细胞回输可显著改善结直肠癌的免疫功能,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本研究采用了 HPS70负载的 DC-CIK,明显提高了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诱导高效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结果显示DC-CIK治疗组 3年生存率及 3年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结直肠根治术后放化疗联合应用HPS70负载的 DC-CIK是安全有效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放化疗联合 DC-CIK细胞疗法能明显减低复发率,并很有可能对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有帮助。

[1] 应敏刚,刘 胜,龚福生,等.快速蛋白液相色谱系统分离与纯化小鼠结肠癌细胞热休克蛋白 70〔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8):1386.

[2] 郑秋红,郑天荣,谢云青,等.树突状细胞对自体 CIK细胞体外杀伤肺腺癌细胞影响的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6):1237.

[3] 郑秋红,郑天荣,卢 林,等.人外周血树突细胞的分离与提纯〔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0,34(2):115.

[4] Frank O,Nestle,Jacques B.Dendritic cells:on themove from bench to bedside〔J〕.Nature Medicine,2001,7:761.

[5] 张 嵩,张尚权,白春学.树突状细胞与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培养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5):315.

[6] 张京雨,张晓明.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免疫指标的影响 〔J〕.肿瘤学基础与临床,2009,22(1):51.

猜你喜欢

放化疗抗原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等再看”能否成为主流?
HER2 表达强度对三阴性乳腺癌无病生存率的影响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肝内胆管癌行全身放化疗后缓解一例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