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错价”可以重来
2010-04-29薛松陈轶臖吴江王斌等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10年24期
薛松 陈轶臖 吴江 王斌等
小 编 手 记
自从网络购物兴起之后,“错价门”就像一个幽灵四处飘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电子商务网站曝出因标错价格而
还记得当年联想的美国官方网站上笔记本电脑标错价格的时候,“错价门”这个名词尚未出世,这难得一遇的乌龙事件惹得国内媒体集体“鸡冻”,几乎全程关注。就连小编我当时也为没有国际信用卡、没有美国的亲朋好友帮忙下单而捶胸顿足了一番。一晃不过几年时间,“错价门”就已经泛滥得迅速从业界精英的谈资沦落成互联网的坊间八卦。今年仅仅京东商城一个网站,就发生了多起标错价格的乌龙事件。前段时间,戴尔也在历时一年的“错价门”官司中被判败诉。
现在,“错价门”早就不是啥新鲜事儿了。出错之后,商家要么全部删单,要么自己大出血让用户赚了便宜,要么砍掉恶意购买的大单,给订购一件的用户发货……。这样的事情多了,媒体也就麻木了,用户也越发淡定了。
然而,就在“错价门”几乎成为了电子商务网站的家常便饭的今天,“错价”的背后却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它已经不仅仅是标错价格那么简单。那么,它到底有什么新的猫腻?是无心之错还是刻意炒作?不同的厂商应对“错价门”的不同做法到底是为了什么?本期风云评论为大家一一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