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之交情亦真
2010-04-29周冬霖
周冬霖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行,动很快,对中国至今还在提供灾害救助援助。
2010年1月21日,中日合作“地震心理援助人才培养项目”第二期骨干培训班在成都开班。来自四川、甘肃和陕西地震灾区的100名学员由教育领域、社会工作领域和医疗专业领域选出的优秀学员组成,是能够相对固定在灾区持续开展心理援助、或者受培训后能够在项目示范点开展心理援助的工作人员。这只是近年来中日双方成功合作的一个缩影,其中又以JICA的合作最为频繁。本文我们将随着时间、跟着镜头去感触,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日本专家朋友是怎样给我们以无私帮助的。
无私援助患难之交情亦真
中日两国的人民都不会忘记,JICA对中国实施的“灾害紧急援助”活动,远非地震救援这一桩。其中,较远较大规模的有:1998年对中国南方洪水灾害的援助;2003年对中国抗击SARS的援助;2008年对中国南方冰雪低温灾害援助……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作为第一支(中国有史以来首次邀请海外救援队)进入灾区的日本救援队,由日本外务省国际协力局国际紧急援助室室长小泉崇任团长、以JICA国际协力人才部(原中国事务所副所长)藤谷浩至为副团长的包括警察厅、海上保安厅、消防厅派遣的救援人员及医生、各机构团员以及医疗队、业务协调员共计61人组成的救援队,于5月15日至21日被派往灾区,在青川县、北川县等地开展救援活动。
5月18日,JICA从新加坡的装备仓库的救灾物资中,将价值约6000万日元的帐篷等生活物资空运到成都机场。
5月20日,由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中国课地区协调官田尻和宏任团长、JICA东中亚部东亚课课长(原中国事务所副所长)加藤俊伸任副团长、另由3名医师、7名护士、1名药剂9币、5名医疗协调员、4名业务协调员组成的、共计23人的日本国际紧急援助队医疗队进人成都,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展开了救治灾民的医疗援助活动。
随后,JICA中国事务所在四川灾区围绕恢复重建、应急能力建设所进行的一系列援助活动,至今仍然在继续中。
2008年7月1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日恢复重建合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应该是当时研究关于震后恢复重建问题最早的活动之一。
汶川大地震,重灾区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异常艰巨,迫切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此,JICA邀请了日本新泻县长冈市市长森民夫,详细介绍了2004年日本中越地区地震的经验和教训,着重介绍了临时安置住宅的建设和长冈市复兴计划制定的情况,为四川下一步临时安置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在当时的研讨会上,阪神大地震纪念馆干事村田昌彦介绍了1995年1月17日发生的阪神一淡路大地震的情况,对从阪神一淡路大地震吸取的主要教训、灾害应对的准备及早期应对体制的重要性、对受灾群众自立重建救助的重要性、社区防灾能力的重要性等进行了介绍。
此外,还有社团法人Prefab建筑协会业务第一部长田坂胜芳、独立行政法人建筑研究所国际地震工学中心首席研究员齐藤大树、兵库县神户县民局地域振兴部部长常松贞雄、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巨大灾害研究中心教授牧纪男等,参加会议的日方专家及与会代表们从“灾区的重建和振兴”、“住房与建筑物相关问题”和“灾后的生活重建”三个角度进行了介绍与研讨。
会议还有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对灾后恢复与重建中的中日合作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不久,一个“整体规划”和“五大支柱”的援助合作意见出台。
专家研讨提升救援能力
研讨会上,JICA仍然充分发挥其人才资源优势,组织邀请了多位来自日本的专家,前来传经送宝。
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林春男教授、新泻县政府信息管理专家宗村信明先生分别介绍了“灾害对应论”、“灾害应急对策时刻表”等内容,尤其是介绍了相关理论和技术在日本应用的实际案例,被中方参会人员评价为是“毫无保留地分享了日本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
日本消防与灾害准备研究所的黑田洋司先生、人见幸弘先生共同组织和实施了形象的“桌面演练及其情景设计方法”课程。
中方预备教官和观摩人员被分为4个小组,模拟演练了某市发生破坏性地震后1小时内的灾情信息收集处理和应对方案建议制作过程。
出席活动的国务院应急办卢渊处长、中国搜救中心曲国胜总工程师、预备教官和相关省市地震局的观摩人员高度肯定了“中日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合作计划”,大家对学习、引进日方的经验理论和知识,寻找适合中国的应急管理方法,为中国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的不断强化做出更大贡献满怀信心和希望。
建筑设计防震于未然
2009年10月26日,“中日建筑抗震技术人员研修项目”第一期课程“抗震设计·加固”的开课仪式在日本筑波大学城举行。
来自中国云南、四川、陕西、甘肃以及北京各大设计院的20位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在日本进行为期2个月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日本抗震设计分析标准和方法、抗震鉴定和加固方法、隔震减震设计方法、阪神地震设施及工程实例考察等。
这是为期3年的“中日建筑抗震技术人员研修项目”首期培训班。作为中日“5·12”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合作项目之一,2009年5月12日,JICA和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北京签约并开始实施,承担项目的JICA日本专家组长水谷先生、日本建筑研究所国际地震工学中心所长古川信雄等日本专家,为此项目的实施在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们精心设计了以实用性技术为主,覆盖建设工程从前期到完成的各个阶段,包括宏观管理决策和应用技术两大部分培训内容。这些专业课程的研修学习,将在中国城乡建筑抗震设计以及施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方具体组织实施本项目的合作单位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所属的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人才培训中心。该项目计划至2011年7月结束。在此期间,日本以邀请研修方式培训中方抗震管理和技术人员150人;在中国国内培训5000名基层管理和技术人员。
生态环境以示范促修复
2009年4月18日,应国家林业局邀请,日本JICA中国事务所副所长松本高次郎一行6人,莅临成都与四川省林业厅就合作项目举行会谈;8月18日至9月11日,以日本专家中田博为团长的JICA调查团一行7人访问四川,就中日技术合作“四川地震灾区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示范项目”进行技术调研。专家们到项目涉及的汶川县、北川县和绵竹市实地考察,以制订“中日技术合作四川灾后植被恢复项目”详细计划。
根据项目实施协议,在未来5年里,中日双方将在四川地震灾区3个不同自然类型的项目区,制定具有代表性的受灾森林植被恢复计划;建立相应技术体系,开展山坡工程治理与生物措施治理相结合的森林植被恢复示范;强化受灾森林植被恢复工程所需要的技术培训内容与机制,实施有效的技术和人才培训,推广重建植被恢复技术等。通过一系列项目活动,提高中方技术人员相关领域的能力和水平,建立起地震灾后生态恢复示范和技术规范。
2009年11月3日,JICA中国事务所山浦信幸所长、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曲桂林司长,分别代表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日技术合作“四川地震灾区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示范项目”实施协议。引进日本先进的简易治山技术、震灾地植被恢复技术、治山造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技术和经验,开展简易工程治山、生态植被恢复、次生灾害预防监测和技术培训推广,提高灾区森林植被恢复的技术能力。
心理援助培养本土化队伍
2008年5月27日,距离震后两周,鉴于中国奇缺震后心理危机干预专业人士的局面,西南大学特意从日本邀请来4位专家参加“灾害心理创伤研究与救援中心震后心理干预培训工作研讨会”。他们是:日本兵库教育大学教授、日本临床心理学会受害者支援会会长富永良喜,日本芦屋心理生活研究所所长、阪神大地震现场心理支援总指挥高桥哲先生,静冈大学副教授、中越地震持续支援活动负责人小林朋子,广岛市立大学副教授、临床心理咨询师吉沅洪。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很多专家、工作人员来到灾区开展心理咨询、抚慰活动,为灾后民众心理健康的重建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其他客观原因,大部分人离开了灾区。因此,尽快培养出植根于当地的心理援助工作者就显得极为重要。
2008年11月21日,为总结交流国内外震灾心理救援的实践经验,帮助灾区心理重建,成都医学院又一次主办了“汶川大地震灾后心理重建行动国际论坛”,来自日本、德国、瑞士以及中国重点高校的心理专家等20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就灾后心理援助的经验和问题等话题展开了深度交流。
2009H{2月25日,作为日本支援四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计划之一,JICA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在成都举办了“灾区从事心理援助工作人员培训班”。
为了保证该项目有计划地持续发展进行,2009年4月27日,由JICA和全国妇联联合主办的中日合作“地震心理援助人才培养项目”在成都正式启动,该项目计划在今后5年里,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选取试点展开培训,在当地一次培训50至100人,一年2次。同时,将把核心骨干人员送到日本进修,以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指导能力、能够在灾区进行长期心理援助的人才。
2009年11月24日,“中日地震应急救援研讨会暨应急管理预备教官培训班”在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举办。由JICA和中国地震局共同开展的“中日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合作计划”已获批准,于2010年4月开始正式实施,项目为期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