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困在城乡之间的中国“蚁族”

2010-04-29韩咏红

海外星云 2010年6期
关键词:城市边缘蚁族大城市

韩咏红

他们是一群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中国年轻人,受过大学教育,却发现高校学历原来未必是想象中的体面生活的保障。他们聚居在中国最富裕的城市边缘,人均居住面积不及10平米,每天挤一两小时公车上班,工资明显低于城镇平均工资。尽管现实生活不尽如意,这些出身低微的青年仍然咬紧牙关坚持着大城市的梦。去年,国内研究人员发表了关于他们的调查报告,并给他们取了一个名字:“蚁族”。

2009年末,“蚁族”进入大众的视野,成了社会热门词汇之一。这个概念来自于北大博士后学者廉思及他带领的课题组,在针对北京市唐家岭、小月河、马连洼等城乡结合地区进行了两年调查后,他们整理出低收入聚居大学生的生活概况。

546份有效问卷展示出这样一副“蚁族”肖像:有的毕业于名牌高校,但更多来自地方和民办高校;拿着不到2000元的月工资,租每月377元的房间或床位,每月伙食开销控制在530元左右。绝大多数从事保险推销、餐饮服务、电子器材销售等低收入工作;有的完全处于失业状态,缺乏社会保障与职业保障,生活环境低劣。调查也发现,7成以上“蚁族”来自农村与地方县级市。

另一方面,家人期待他们呆在大城市光耀门楣的殷切期望与压力,或者所学专业在老家无用武之地的窘境,又让“回家”无法成为他们的选择。

全中国究竟有多少“蚁族”?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据认为,仅北京地区保守估计就有10万人以上。上海、武汉、广州、西安等大城市也都大规模存在这一群体。

考上大学,找一份好差事,从农村或县城移居到大城市,这是很多寒门子弟从小立志的奋斗目标,多数人并没有抱着走捷径的心态。在“蚁族”话题被炒热后,也有舆论称“蚁族”并非什么新现象,中国过去也有过“北漂”,年轻大学生初入社会经历困难是正常现象,不需被涂抹上悲情色彩。甚至有“蚁族”群体中的成员在互联网上表示不想被关注,关注并不会改变他们是“蚁族”的现实,他们只想继续实现梦想,赚钱、存钱,以“买得起北京天价的房子,能结得起婚,生得起孩子”。

改革开放进入30年以后,社会中的阶层分化与贫富差距进人固化过程,近年中国开始出现“富二代”、“官二代”、“贫二代”现象,都凸显一些原有的不平等现象的被复制与固定化。

今天的80后“蚁族”依然能乐观、坚韧而安分地聚居在大城市边缘,但是只要城市房价继续按照现在的趋势上涨,农村子弟在大城市安家的可能性不会提高。而随着他们年龄的一天天成熟,他们对前途的茫然,梦想破灭的失落,以及在城乡都没有固定容身之所的漂浮感,都将造成年轻人社会认同感的明显流失,加剧社会矛盾。大城市边缘数十万计的“蚁族”,是社会上升通道机制失灵的信号,说明社会改革进程出现了瓶颈状态。这个态势需要从改革房地产市场机制、公共住房政策、教育体制等方面人手改变。

猜你喜欢

城市边缘蚁族大城市
如何缓解大城市病?
大城市里的小象
CONGRETE ISL AND
城市边缘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探讨
弱势群体新闻报道的存在问题分析——以“蚁族”为例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
傲慢的中国大城市
回看蚁族之路
城市边缘区产业结构的空间特征与演变模式分析——以成都市为例
全美最适合就就业的大城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