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画作成拍卖市场宠儿
2010-04-29
初到北京时,齐白石的画卖不出去,不光是因为画风冷逸,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出身湖南湘潭的普通农家,北京绘画界很多知名人士看不起他。齐白石开始广交各界有名之士,参加画展,出版画集。
交友卖画一举两得
1919年,齐白石的画得到北京画界领袖陈师曾的赏识,后来两人结为好友。1922年,陈师曾带了齐白石的画去日本东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陈师曾和齐白石的画不仅在东洋引起了轰动,而且吸引了正在日本的西洋画家。在展会上,齐白石的2尺长山水画卖价高达250枚银币。这次画展为齐白石作品打开了海外市场。
1920年,齐白石第一次来到梅兰芳寓所。当时梅兰芳已经是梨园名人,在北京城可谓妇孺皆知。两人第一次见面,齐白石为梅兰芳画草虫,梅兰芳为齐白石唱贵妃醉酒,这段轶事传为美谈,京城许多名流开始对齐白石刮目相看。
齐白石定居北京后与著名翻译家、画家林纾成为好友,林纾把齐白石与民国以来的画坛泰斗吴昌硕齐名而论,第一次提出“南吴北齐”,这种说法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逐渐流行起来。
1926年,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林风眠聘请齐白石任中国画教席,1928年10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徐悲鸿聘任齐白石为教授。齐白石抓住机遇接受聘任,为推出自己的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官方基础。
1933年5月10日,徐悲鸿组织“中国近代绘画展览”,携带齐白石、张大千等人的画在法国巴黎正式展出。这次展览历时45天,3万人次前来参观。在画展结束后,法国政府收藏了中国近代佳作12幅,其中就有齐白石的《棕树》。欧洲各大报纸都争着报道这次画展,评论文章有300多篇,其中大批评家加米勒莫克来在《费加罗报》、《民族之友》等报纸发表了3篇评论,高度赞扬中国的绘画艺术。紧接着,徐悲鸿带齐白石的画到比利时、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展览。齐白石的作品在海外名声大振。
齐白石的画开始变成卖方市场。史料上记载,齐白石的画价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不断攀升,已经超过当时著名画家陈半丁的画价。
独创防伪标志打假
齐白石名气大了之后,伪造他的假画不断地在市面出现,他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辞劳苦地同假画做斗争。
有一次,齐白石听说古玩店里有一幅假冒自己《蔬香图》的画,就花3500元买下。他免费为那些重金买自己画的人做鉴定,在原画上题下:“此余旧作,某某年重见记之。”
为防假冒,齐白石请人铸了一颗“齐白石”三字的铜印,并且专门花钱登报声明,凡是他的画件,都有“齐白石”三字的铜印印章。谁料到假冒者也仿制了同样的铜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于是齐白石发明了“立体图章”,就是在画上盖完图章后,把朱砂粉撒在刚打上印泥的图章上,来回抖动让朱砂粉粘在有印泥的地方,这样图章上的朱砂粉凸出纸面成为“立体图章”。齐白石这种制作图章的做法,是不让外人知道的。其维权策略和维权意识不能不让后人叹服!
以画抵债巧推销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说:“曾经有一个时期,佣人、熟人为齐老先生做事,他用画而不是钱作为酬劳,这些人可以卖他的画换钱,这样齐老先生的画在民间得到了广泛流传。”齐白石这种以作品抵债的方式和他自己声明的“卖画不论交情,君子自重,请照润格出钱”的金科玉律相比,让我们看到了他推销作品、开发市场手段的灵活。
齐白石卖画懂得抓顾客心理。有人来买草虫画,齐白石回答:“年纪老了,眼光不好,工笔草虫不画了,真是对不起,没有了。”买画人再次请求。齐白石看其有诚意,就半晌才说:“有是有一部,不过是太太藏起的,不知她肯不肯卖。”买画人更急了,齐白石就拉直嗓门:“有位贵客要看看你那部草虫册页哩。”齐夫人在房中说:“这部册页是不卖的。”齐白石又大声说:“贵客看中得意,能出大价钱哩。”价格就在这一问一答中被提高了。
2003年,齐白石的《山水精品册八开》拍出1661万元的高价,是目前齐白石独创作品的最高成交记录。
艺术走向市场是必然规律
我们在惊叹凡高的作品《加奇医生肖像》1990年拍出8750万美元天价的同时,不得不为他生前贫困潦倒、难以维持生计而痛惜。艺术家往往有艺术创作的智慧,没有艺术经营的能力或者是不屑于经营。齐白石的经营有道和他非凡的绘画造诣带给后人很多启示。
齐白石年过半百改变画风,自创“红花墨叶”派,使作品雅俗共赏;他广交文艺界名流,在积累友情、切磋技艺的同时,完成了品牌的推广,实现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双赢战略。正是因为齐白石善于市场运作,所以他不论是生前还是身后都不寂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他齐名的黄宾虹的画扔在浙江画院里没人看的时候,他的画却可以卖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普通人月收入仅为几十元,齐白石一幅画就在100元左右;1984年,齐白石作品单件突破10万港元;1994年,中国嘉德春季书画专场齐白石的十二开设色《山水图》册以517万元为国内一家企业所得;2003年齐白石《诗意山水册八开》在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以1661万元成交,轰动了整个画坛。
“艺术走向市场是必然规律,通过市场,艺术可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朗绍君对记者说,“但艺术又是追求精神自由、追求个性的,片面强调市场利益,不利于作品艺术价值的提高,现在的问题是画家如何面对市场、走向市场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当艺术家的作品在拍卖师槌起槌落的拍卖声中实现其商业价值时,谁说艺术品艺术价值越高商业价值越高就一定是悖论呢?齐白石的市场意识和营销手段或许能给我们些许启示。(摘自2005年8月3日《北京现代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