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大使到中国
2010-04-29张文俊
张文俊
对于71岁的日本老人丹羽宇一郎来说,每年来中国已是家常便饭。但以日本驻华大使的官方身份来华,还是第一次。
在新首相菅直人确定新内阁人选的同时,丹羽宇一郎的仕途之路也开始新的旅程,成为中日恢复邦交后日本派出的第一位来自民间的驻华大使。而此前,他的职业生涯大多和商界有关,其中最为显赫的身份是---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社长。
为何选中他
丹羽的任命消息一公开,媒体立即透露,这其实并非新首相的创举,早在鸠山内阁成立时,时任外务大臣冈田克也就曾试图打破惯例,起用丹羽宇一郎。而这次确定丹羽宇一郎为驻华大使,是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和新首相菅直人的共同意见,更准确一点,是刚刚辞职的鸠山最先提出该建议的。
按照惯例,日本驻外大使一般由外务省的人担任。多年经商,毫无外交经验的丹羽宇一郎被选中,连擅长捕风捉影的媒体都大感意外,《产经新闻》甚至大叫此举是“特例中的特例”。
选商人大使为何
概括有关专家和分析人士的意见,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用商界人士担任驻华大使,显示出中日经贸关系的重要性,也释放出日方希望更进一步和中国加强经济关系的强烈信号。
其次,丹羽宇一郎的人缘优势。他在对华关系方面拥有庞大的人脉,除了成功经营伊藤忠商事外,还陆续担任过经济财政咨询会议成员、日本邮政公司外部董事等与政府相关的职务。这位“财界大佬”,正如日本媒体说,“非常适合在中国帮日本呼风唤雨。”
上个世纪80年代,丹羽宇一郎就被派驻中国,从那时起,他就在中国结下了不少的“缘分”。尤其是在担任伊藤忠商事的社长期间,丹羽和中国的政商两界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日本副官房长官古川元久表示,“政府从丹羽出色的经营才干认为其具有领导好大使馆的能力。同时,他也很熟悉中国的情况。”
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产品为主的伊藤忠商事,在1972年中日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前就已经在中国开展业务了。据悉,伊藤忠商事目前在华有50多家独资和合资企业,网络遍及中国各地。如今在中国许多城市遍地开花的“吉野家”快餐,正是伊藤忠商事在中国成功推广的品牌。
更关键的是,此番任用坚定了菅直人去官僚化的执政理念。二战后的日本政坛,官僚政治是左右决策的痼疾。共同社的评论认为,这一任命不仅是看重丹羽丰富的国际商务知识和从业经验,更凸显了民主党一贯提倡的“政治主导”的主张。政治分析人士称,“这显示出新政府不信任官僚政客,他们更愿意把‘自己人派往北京。”
好事,还是坏事
大胆创新用新人,日本舆论除了惊呼之外,给予了不少的肯定。有评论说,外务省内部一直存在亲华派和欧美派的纷争,丹羽宇一郎立身局外,能更好地利用旁观者的角色超脱派系之争,从而有利于实现日本对华的外交意图。与普通日本在华商人不同,丹羽宇一郎来华较早,可以说经历并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无论微观还是宏观上都能把握中国社会的脉搏。
担忧同样并存。对于经济领域的专才担任驻华大使,能否在政治、安全等问题上维护日本的国家利益,日本的媒体纷纷质疑。
与驻美大使一样,驻华大使是日本外务省分量很重的职位,用丹羽宇一郎这个“民间人士”显然在外务省引起了不小的抵触情绪。有意见认为,中日两国除了经济关系之外,还存在诸如东海油气田开发等现实问题,“缺乏丰富外交经验和知识的大使”能应付得来吗?甚至有人把该任命当作菅直人政府的一次试验,指责其把如此重要的职位当作试金石,草率了些。
也有日本媒体从丹羽宇一郎个人的角度表示担心。比如,71岁的他能处理好繁忙的外交工作吗,从没外交经验的他如何适应外交行业的“潜规则”等等。和丹羽宇一郎私交不错的早稻田大学林华生教授也告诉媒体,伊藤忠和中国关系太密切了。“丹羽宇一郎现在还是伊藤忠的顾问,出任驻华大使不见得是件好事,公事和私事会纠缠在一起。”
然而从中日两国的交流看,至少有一点可以预期:即加速中日两国的技术合作。
菅直人曾在记者招待会上坦言,日本有许多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但是都没有好好抓住。“我们应该把日本好的节能环保技术提供给世界各国,在海外寻找到日本经济新的增长点,让日本的经济尽快恢复,尽快成长。”而中国,很可能成为日本最大的节能环保技术的输出国,丹羽宇一郎正是推动这一过程的关键人物。
阅读人生
喜欢商界传奇的人,丹羽宇一郎的故事并不陌生。
1939年出生在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的丹羽,从名古屋大学法学系毕业后,直接进入伊藤忠商事工作,迄今已有48年之久。1998年出任社长时,适逢伊藤忠商事低谷期,沉重的不良资产压力让公司负债累累。丹羽不负众望,大刀阔斧进行调整,次年就清理公司的不良资产高达4000亿日元,公司的营业利润破纪录地上涨。这也让丹羽宇一郎名声大震。
救了公司一命的丹羽宇一郎并没有居功自傲,做“万年社长”。6年后,转任伊藤忠商事的会长;又过6年后,出任公司最高顾问。
在日本媒体的描述中,如此一个商界奇才,在现实生活里却是非常可爱的老人。“没有一点架子”,即便当社长时,也是在公司的超市买便当吃,和公司员工一起乘电车上下班。很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在公司开设了培训班,有时亲自授课。
父亲是开书店的,丹羽从小喜欢读书,据说从学生时代开始,他就保持每年阅读150本书的习惯。即使担任社长的繁忙时期,也定下了每年60本书的“硬指标” 。
他还亲自写书,其著作《人是用工作磨练成长的》、《首先,请辞去社长》、《公司的价值》等,均是日本畅销书。
如今的丹羽宇一郎,会如何撰写中日关系这本书呢?(摘自《■望东方周刊》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