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祖国”:新富阶层的新选择
2010-04-29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在北京买房?不如移民吧!”
“哪里更发达、更宜居,哪里就是我的祖国。”
——移民广告语
最近新华社消息: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移民输出国,精英流失数量居世界之首。从2009年开始的中国建国以来第三次移民潮,移民主体不再是知识分子或技术工人,而是富人阶层,他们从国内带走的是造富能力最强的脑袋和惊人的资本,这是西方国家凭借几百年来超前发展积累的优势条件,对我国展开的一场人才资金争夺战。
在全球公认中国是世界各国中经济发展最快、机会最多、赚钱最易国度条件下,中国新富阶层却用大批逃离祖国的方式,对我国的未来投了一张不信任票,值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某某老板又加入外国籍了,某位明星又移民了……”最近几年,类似的消息遍及网络和耳端,以致有人预言:中国将迎来第三次移民潮!那么,是什么诱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有钱有权阶层出国定居?已经加入外国籍的人们都是什么心态?究竟是哪些原因形成了大家对祖国的“逃离”?下面,我们将对此现象做深度解析。
越来越疯狂的移民潮
前不久,浙江一位身家上亿的商人,通过投资一座贸易城成功移民到了美国,结束了长达3年的等待。他移民的理由是:“厌烦了每周四天时间在外应酬、打点各路官员的生活,特别向往公私分明的生活方式,能把更多时间留给老婆和孩子,和家人一起享受生活。”而这种理想中的生活,移民是最好的途径。与这位商人相比,曾在某市政府担认局长的刘先生,也在家人的劝说下开始办起了国外定居的手续,他的理由是:退休前在国内忙于政务,应付人际关系非常累心,退休后要向生活要质量,很向往国外的清新空气和有保障的医疗环境。
其实,类似的情形在我们周围已经很多,且数量大有上升之势。在中国,容易移民到国外的主要是有钱人,明星也好,富豪也好,外逃贪官也好,其实都属于这个行列。再则就是技术移民,这种人在国内往往也能混得不错,本身就不会是穷人。据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到美国投资移民的EB-5类签证的中国申报人数已经翻了一番,从2008年的500人上升到1000人以上。同时,近十年申请各国技术移民的数量与投资移民相比,大约为20∶1。仅浙江每年就至少有1500人成功办理移民,并以每年10%到20%的速度增长。其中,投资移民占了大多数。此外,美国国务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财政年度获批的EB-5类签证移民总数还将大幅增长,而中国申请人所占比重将可能提高至70%左右。去年,另一热门国度加拿大吸收的全球投资移民目标数为2055名,中国就占到了1000人,据说仅魁北克移民局审理的投资移民,中国申请人就占据了七成。
如此众多的移民中,大家心中的期望似乎也很简单,只是希望给自己的身心找个最终的港湾,也许,这个港湾并不像描述中的那么美好。但已经足以说明人们在实现财务丰裕后,更加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心理需求。
只为寻找心里那个“家”
新中国的移民潮分三个时间阶段:上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有两拨;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三拨,则在近10年波涛汹涌,这批人被称为“新移民”。
与前两拨移民潮相比,新移民潮不仅在人数上有所增加,移民还呈现出高学历、高技术、高成本和高收入等特点。在高收入群体中,最惹眼的恐怕就是“明星”和富豪了:先是李连杰新加入加坡国籍、陈冲加入美国国籍、刘亦菲入美国国籍;2008年11月8日,巩俐在新加坡宏茂桥10巷的德义民众俱乐部宣誓成为新加坡公民“我们是新加坡公民……”;最让人心酸的是,吸引了众多眼球的《建国大业》中,堪称史上最牛的导演演员豪华阵容中,不少演员就是早已加入外国国籍的“洋人”。
李连杰向媒体透露他入籍新加坡的原因时描述:“我在美国住了很多年,后来在国内也住了几年,之前还去过澳大利亚和瑞士,但最后落户新加坡,只是想给孩子找一个学习的地方,一个他们能接受中英文文化教育的地方,一个我可以去做事又不用担心他们的地方。”
对明星来说,移民是发展的需要,但对富豪来说,移民的理由更多是为了寻找理想的居住环境。与定居新加坡的宋姓浙商差不多同时在新置业的友人有十多个,每个人都买了至少两套楼房。他说:“投资移民的朋友身家都过亿人民币,一般看房子到签约就是两三天时间。”他估计,这样的移民80%以上都有置业。
此外,还有一批无奈的移民,他们更想要的是“心中的宁静”。
45岁的田先生是某中等城市房地产开发商,身家千万。在外人看来无限风光的背后,也有满腹“委屈”,而这种“委屈”促使他做出的最大决定就是:我要移民。
田先生说,我是搞房地产的,很多人都认为,政府部门是和开发商穿一条裤子的。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每每为了一个项目需要和政府各部门协调时,其中的辛苦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
在中国,企业家是不能安心只做事业的,可以管到你的“婆婆”实在太多了。尤其是有钱的企业,几乎就是一块唐僧肉,谁都想吃一口。我被政府机关“骚扰”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几年前。我在本地所辖的县开发了一个项目,由于房子没有卖完,现金流不充裕,就和当地的税务部门签订了“以房抵税”协议。后来,该税务部门在没有通知我们的情况下,搞了所谓的“公开拍卖”,以我们协议约定价格的一半,将房子卖给了内部职工。房子卖掉了,但是税款出现缺口,怎么办?于是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接到了公司“偷税漏税”的通知,而且还伴有高额的滞纳金。这件事情前后折腾了一年半,最后虽然解决了,但公司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从法律角度讲,我是可以起诉这个税务部门的,但是民告官,成本太高,我耗不起,只能认了、忍了,打落牙咽到肚子里。从那以后,我真是一点安全感都没有。所以,就萌发了自己的移民情节。
已经出国多年的鲁万萌也是个最好的案例——出国前,她家庭幸福,事业有成,正迈入中国社会中坚阶层,对她而言,出国并非冲动,而是为之苦苦奋战6年的人生目标,出国也并非为名利或者赚钱,而是为了生活的质量、更好的教育和更良性的社会。
在鲁万萌眼中,自己的移民史几乎就是一部血泪史。6年前,家境优裕的她为了追随丈夫,从二线城市一家相当不错的国企跳进北京某外企,来到北京后却发现,这里并非理想的安居地,而移民国外几乎是身边所有同事的首选,这显然刺激了鲁万萌。后在移民公司的运作下,靠投资移民办到了多伦多。
坐在自己的新家里,鲁万萌心里有说不出的平静,“钱可以再挣,内心的宁静和幸福感却是无价的。”
大量新富移民带来的后果
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移民输出国,目前约有3500万华人散居在世界各国。此次移民潮的主力主要由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组成。高端群体、改革收益阶层、庞大数量和趋势化发展,构成不容忽视和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是否正在经历社会中坚阶层的大批量流失,中国发展急需的民间资本是否正在流失海外?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已人满为患,更多的移民输出正好可以缓解人口和就业压力。这种看法无疑没能洞察到深层次的问题。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移民潮带来的严重后果有一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丧失了难得的创富精英,尽管其中也有一批是腐败分子;二是造成我国经济发展失血。庞大的新富阶层带走了巨额财富,一减一增,让我国与这些移民国家的差距拉得更大,在国际竞争中更加被动。中国每年因移民流失的资金准确数字难以统计,但从近年移民加拿大的人数可略作估算,使馆公布的官方数字,每年登陆加拿大的中国移民在2-3万人之间。如果按照中国每年递交2000名投资移民保守数字估算,若每人都选择投资12万加元(1加元约合6.25人民币)加拿大政府基金,则加拿大银行至少产生15亿元的现金流;若每人都选择40万加元的魁北克投资,那么加拿大银行会有50亿元人民币入账;若每人选择80万加元的联邦投资方式移民,则存入加拿大银行的资金将高达100亿元人民币。三是富人的“示范效应”会使国民的心理受到严重打击,致使大家对国家前途产生疑问。
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本来应是建设国家的中流砥柱,同时也是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为什么这些上流群体会选择放弃祖国,投入别国的怀抱?为什么我们曾经坚守的爱国主义理想在物资主义的浪潮中变得如此虚无缥缈?如果他们的行为成了一种人人向往并付诸实践的社会潮流,那么富人移民潮就会造成中国经济动脉大出血。
诱人的移民政策
中国有钱人的移民倾向,不仅给移民机构带来了生意上的商机,同样也给国外的商业带来了极好的喜讯。因为富裕阶层移民前往往会在海外置产,瞄准这种迹象,到中国招揽买家的海外高端物业也逐年增加。在中国举办了四届的中国国际高端物业展显示,从2006年开始主办以来,参展数量和成交都稳步成长,除了2008年因金融风暴有所下滑,2009年和2007年基本持平。参展楼盘和买家都是经过挑选邀请而来,每年约两千到三千多组人,每一组是指几个家人或者朋友,而每年的受邀人群几乎都不一样。受邀的参观者包括中国企业主、500强高管、海外成功归国华人、文化体育界明星,还有开始越来越多的马主和游艇主人。
商业的信息也带来了政策层面的竞争,许多备受中国移民关注的国家在面对移民的政策及吸纳方面也在大做文章,以新加坡为例:正日益面对人口萎缩、老龄化挑战的新加坡在继续吸引移民方面制定了著名的欢迎外来人才政策,政府也着力于加强国民认同和国家凝聚力,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新移民尽快融入本地社会。对于入籍后的公民,新加坡强调的是“一视同仁、不分先后”。为了让新移民留住,台湾地区、新加坡和印度均采取了积极的吸收人才和引导回流措施。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非常重视控制贫富差距,重视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同时不遗余力地打造了独特的“劳、资、政”三方的和谐关系。新加坡职工总会秘书长,长期以来都由内阁的资深部长担任,任何关于员工薪金与福利,包括对公积金政策的调整,政府都会主动寻求职总和全国雇主联合会的意见。
新加坡社会安定的另一基石,是其对“居者有其屋”的完美实现。
新加坡只是一个侧面,其他还有澳大利亚等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长期免费的医疗福利等都是吸引中国更多有移民倾向的人比较向往的居所。
其实,我们国家的政府机构面对此情此景并非无动于衷,各地政府都在加大力度在吸引和留住人才及资金方面努力,但体制和意识依然滞后。甚至还有学者居然在称:在全球化的今天,移民潮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面对这样的意识,虽然我国也在今年6月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人才发展要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但是,面对新富阶层为代表的精英群体正在集中出走的现状却拿不出更有力的举措。
该有的对策:给所有人一个有保障的未来
眼下,越来越多的社会精英走出国门,成为另一片国土上创造价值的中坚时,却传递给了我们不能忽视的信号——这也是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国应有的警醒。
为什么这么多的中国人希望移民到国外,而没有几个西方发达国家的人移民到中国?这是一个值得国民和管理者反省的课题。从明星移民到富豪移民,新一波的移民热潮似乎已经形成。面对那些移民者,有人鄙视,有人不屑,更多的人则是羡慕。很多中国人为什么想着移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很多国家都比中国富裕,他们最看重的就是物质上的享受。那么,明星和富豪为什么在物质条件优厚的情况下还想着移民呢?这确实是令人深思的一个问题。其中,以下因素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生活质量。首先,移民的最主要原因是人们的不安全感在增加。这种不安全有几个方面,一个是生活环境实在是挺糟糕的。如果不在大城市生活的话,估计赚钱方面不会达到预期。但您要是在我们的大城市生活的话——前段时间网上有张对比图,美国华盛顿的天空碧蓝,但当地政府警告说今天的空气污染不适合大多人生活;另一张是北京雾蒙蒙的景色,图片说明是“轻微污染”。以本人走过数十个国家的经历来说,这不算是污蔑。美国大使馆上面有个空气质量监测器,每天他们报出来的污染指数都高于政府的预告,但我们这里甚至强力否认此事,认为那是在大使馆附近有工程的缘故。要知道,北京的使馆区已经算是良好的区域了。
饮食安全。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着实让人难以放心。三聚氰胺、地沟油,以及无数你根本弄不清是什么的添加剂,还有农药残留以及其他什么,不吃还不行,要不就得饿死。
越来越买不起的房子。“年收入12万以上的人都想移民”不仅富豪,就连这些工薪阶层都有此打算了。“还有通货膨胀的高涨,让工薪族辛苦赚来的钱,眨眼之间就已经跟不上飞涨的房价或者油价,”今年四月在北京一个车展上,一个移民广告就非常露骨地说出这个趋势:在北京买房?不如移民吧!
诸如国内政策环境对民营资本不够公平,法制不完善,社会对财富原罪的拷问以及不时引发的仇富心理,大家都相信有钱人不是贪官污吏、就是偷税漏税的奸商……
如果一个国家里,不能有安全的生活环境、不能保证人身与财产的安全,即使这里有再多的机会,这些机会也就是供有能力的人取得离开这里的资格而已。很多争取移民的人其实都很明白,自己在这里的成功不但是不稳定的,甚至更多的时候成功到了一定程度,基本就是一只被养肥了的羊!
与以往移民的目的是追求财富相比,现在移民的人群不是为了简单的生存需求而离开,他们要追求安全感,并且是可以预知的安全感。这一安全感可以是为他们自己,也可以是为他们孩子今后生活考虑。
对钱权群体来说,出国本身虽然可能不稳定,但主要是对自己的财富比较放心,尤其是一些因权力而获得财富的官员。他们利用权力寻租更感到不安全,怕被清算。而其他的有钱人也会担心,自己的财富会不会被怀疑来路不明?他们对财富未来的不可预知性越强,就越想移民。
另外一个问题也值得关注。很多移民的精英并不是就此离开了祖国,他们把财富转移到国外,获取另一种身份后,又回国继续国内的事业。当然,也有很多演艺明星通过移民来获得工作上的便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能简单地从人才流失的角度看待精英移民。人才并没有流失,他们只是财富和身份“流失”到国外了。
所以,健全的社会福利制度增加社会全体成员的安全感是十分重要的。要给所有人一个有保障的未来,社会福利制度必须完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国长期以来,民众有一种“不患贫而患不均”的传统心理。特别是当代一些富翁有一些原罪,他们面对这种民众心理和法制并不健全的国度,就会更敏感。
尽快建立“法治国家”在解决这个问题上非常重要,因为有健全的法制,人们才知道自己的行为哪里应该受到约束。法制不健全的国家,悲哀就在于人们犯了错,还不知自己错在哪里。如果抛开这一关键点,光去谈怎么吸引创业资金就是徒劳的。因为都感觉不到安全了,还能留得长久吗?
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从中国的人才结构还是资金的角度来看,移民潮都会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另一方面,因为移民潮引发的对人才流失的忧思会使民众广泛关注到这一问题,我们会反思这一问题,以此推动改革有关制度层面上的不合理之处。(执笔:师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