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辊性
2010-04-26君轩
世界橡胶工业 2010年12期
包辊是生胶或胶料在开放式炼胶机上进行塑炼、混炼或热炼时经常使用的作业方式,而包辊性则是保证这些作业能顺利完成的必须条件。例如,原料生胶不具备良好的包辊性,塑炼操作将无法进行。如果塑炼胶缺乏理想的包辊性,则会出现脱辊现象,使胶料吃粉过程难以完成。同样,如果混炼胶的包辊性不理想,也会无法保证给后续的压延或挤出工序供胶。综上所述,包辊性是胶料(包括生胶、塑炼胶或混炼胶)在炼胶作业中紧包于前(慢)辊,从而形成光滑无隙的包辊胶所必须的加工性能。
所谓包辊性不良有三种情况:第一种,胶料在两辊间的间隙处停滞不下,形成空转(见图1中的乙),这一般是由于塑炼不足所造成的;第二种是胶料的一部分离开辊筒表面并下垂成囊袋状(见图1中的丙),一般是由塑炼过度所致;以上两种现象统称脱辊。第三种是胶料粘住辊筒表面,以致严重到无法进行切划,这称之为粘辊(图1中的甲)。
图1 炼胶过程中几种包辊情况示意图
造成包辊不良(脱辊或粘辊)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跟胶种有关;天然橡胶、氯丁橡胶与钢质辊筒的亲和性较好,故一般不会脱辊但易于粘辊,而部分合成橡胶则容易出现脱辊。第二,跟各种配合组分相关。常用的配合剂中容易导致脱辊的有硬脂酸、润滑性操作油、滑石粉、石蜡等,而容易导致粘辊的则是增粘树脂。
另外,辊筒温度以及胶料温度(特别是后者)对包辊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因为随着胶料温度升高,胶料的流动性也得到加强,脱辊问题能有所改善。因此,遇到脱辊情况时应提高辊温,增加热炼的过辊次数,落实好出型胶的保温措施对克服脱辊现象会有所裨益。当然,更彻底的解决办法是调整胶料的配方,增加增粘剂的用量,减少或不用有损于胶料粘着性的组分(石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