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交融你我的心灵——谈安全工作中的岗位责任感问题
2010-04-26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副总经理安全总监汪桃义
□ 文/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副总经理、安全总监 汪桃义
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大庆油田20世纪60年代初创建岗位责任制,曾是一段辉煌历史的保障。在全面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时期,如何保持并发扬岗位责任制的基础性功能,是创新的需要,更是中国石油建设一流国际大公司的必修课。
走过春夏秋冬安全永驻心中——岗位责任感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从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出发,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或者和谐的生存环境。近些年来,中国石油在安全工作上的硬件投入逐年增加,各级领导层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随着安全“硬件”越来越扎实,“软件”的重要性也随之逐步引起重视和研究。
多年来的海内外石油工程建设实践和经验,使我深切地感受到,激发每一个基层员工的责任心,发挥每个岗位操作员工的安全智慧,是安全工作最根本的保证。事实上,经过百万石油员工的持续努力和探索,我们已具备了较为周详的岗位责任制,尤其是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制度。近5年来,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体系的建设,给中国石油的安全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这并没有完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一些类似的事故还在不断发生,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和警醒。如果把形诸文字,印诸手册,挂诸横幅,宣诸板墙上的条款和巨大的安全资金的投入比作安全工作必不可少的“硬件”的话,那么,现在是要着重探讨安全工作的“软件”,即岗位责任感问题的时候了。我认为,研究岗位责任感的问题将是一项极具实践意义的工作。
人是为目标而生活着的,人的一切社会活动,其动力与智慧,都来自于生活目标,一旦人的心灵深处充满激情,其生活的智慧就会无限量地被激活。在中国石油庞大的团队中,基层岗位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细胞,而这些细胞都是一个个生命体—人在掌握着。因此,当岗位责任制已为每一个岗位员工所熟悉和背诵后,我们的引导作用就不再是监管员工们是否能说会道。事实上,手册中、墙板上随处都能见到制度的要求,即便记忆力再差的员工,即使没有专门去记忆这些印刷书写的制度,日久天长,也会随口成诵的。但事物也有另一面,虽然能随口成诵,但也很容易产生熟视无睹的生理现象。
树立起每个岗位员工的生活尊严、人格尊严,从而激发他们的安全责任感和安全智慧,使他们能为安全作业用心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实现本质安全。
因此,制度既然制定,问题就该倾注在人的身上,也就是我们已熟知的执行力问题。
执行而成为“力”,其“力”无外乎两种来源:一种是外力,一种是内力。这也就是近年来广大员工中形成的一种口号式表述:“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通俗的理解是,“要”我安全,是来自领导管理层的“力”;而我“要”安全,是自己的“力”。但这种口号式的表述还须深化—既然已将“要我安全”变为了“我要安全”,为什么我们的身边仍时有事故在发生?纵观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80%以上皆是“三违”造成的,而直接由最基层的员工酿成的事故又占85%以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显然,对“我要安全”,也有个“其小无内”的认识,即“我”的安全同样只能是来自于行为与思想。而思想或者意识是决定人的行为的。
毋庸置疑,中国石油对安全“硬件”的投入已是比较到位,很多安全设备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问题就需要我们从精神层面上去着眼。
今年初,温家宝总理有句名言: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把这句话的深层理念用于我们的安全工作,我的理解是,树立起每个岗位员工的生活尊严,人格尊严,从而激发他们的安全责任感和安全智慧,使他们能为安全作业用心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实现本质安全。这就是我一直思考的岗位责任感问题。
绷紧安全琴弦奏响生命旋律——诠释“三感”
“我作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就是石油工业发展史上人的尊严得到尊重的最形象注释。人的尊严从根本上讲,重于人的物质生存。
岗位责任制与岗位责任感虽只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却有层次上的差异。岗位责任制的制定,着力在“定”;而岗位责任感则着力在主体的力量源,注重的是主体自我。因此,岗位责任感是我们确保安全的基础。据此,我们的安全工作就应该把如何激发基层员工的岗位责任感作为我们重要的工作目标。
思想一旦被激活,人就能产生无穷的智慧。这些智慧用于岗位安全,员工们就能自觉主动地去查找工作中的隐患,而且他们不会一劳永逸地查隐患,而是针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工艺或者说不同的工作环境,有超前意识地去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进而采取对策,防排隐患。千千万万个员工的自觉防排隐患,较之于大规模的检查组巡视,其产生的效果绝对不是同一个层级的。
靠什么激发基层员工的岗位责任感?金钱不是万能的。在多数情况下,领导的表彰,媒体的宣传,团队的掌声,群众的鲜花,亲情的感染和互动,更能激发员工的成就感、自豪感、尊严感。心理学证明,这“三感”就是人生存的根本“能源”。
那么,怎样去激发员工的“三感”?通过实践和工作中的感悟,我认为:沟通是有效途径之一。沟通是指心灵的沟通,通过沟通达到心灵的交融。一般来讲有两种方式,即语言和行为的沟通。
语言的沟通是一种比较简洁的形式。我们身处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对资讯的获取有了异常快捷的方式,逢年过节,给亲友发一条手机短讯,缩短彼此间的距离,拉近彼此生命的信息,使天涯若彼邻成为现实,其意义不可小觑。但快捷异常的信息传递方式,永远也不能让最古老的交流方式消失。短讯、QQ虽快捷,但那千人一致的电子印刷字体,仍然无法融入发信人的生命气息,用你的手机发出的信息与问候,就一定是你亲手所“写”吗?即便是QQ上的交流,也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工作中,特别是在一些有意义的时刻,如春节,就坚持手写一封信、一段话,传递给基层员工,在信中谈感情,谈员工的需求和困难,也诚恳地征求员工的建议和希望。事实证明,这种沟通的方式总能得到员工们异乎寻常的反聩,他们的反聩言辞之恳切,建议之细微,常使我心潮澎湃。由此而带来自身强烈的责任感。手写书信是一种带体温的信息交流,电话则是一种能触摸到的信息释放,如果我们的安全工作者用这些“全息”的方式与员工交流、沟通,那么,我们就能达到交融你我心灵的目标,就能达到与员工悲欢同体、休戚与共的境界。
安全提示督促你、我、他。张春胜/摄
行为的沟通是安全管理最直接的载体和最快捷的方式。要做到本质安全,领导的率先垂范十分重要。作为一个领导者或者管理者,首先要带头学习和遵守安全法规,带头落实自身职责范围的安全行动计划,带头进行安全经验分享,让广大员工感知到安全工作的重要;其次,要带头参加各种安全活动,如亲自参加培训,参加安全方案以及安全措施的讨论和审核,亲自参加风险识别活动。这种无声的亲历亲为,能让员工感受到做好安全工作的压力和责任,并触动和感动员工心灵,带来行为的同步。
岗位责任感铸就安全基石
实践证明,语言和行为的沟通,是我们做好安全工作较为有效的方式。加快领导从重视向重实的转变,是把岗位操作者向岗位属地责任者、全员参与向全员负责转变的最佳途径,也是尽快实现本质安全的保证和前提。
继承体现大庆精神的岗位责任制,与基层岗位员工情感交融,激发起员工的岗位责任感,创新我们的安全工作作风,为中国石油的更大发展发挥基层员工的安全智慧,是我们神圣的职责。
安全工作永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确保安全生产,关键在领导,重点在岗位,要害在基层。要深知,岗位员工的安全智慧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发动每一个岗位员工动手、动脑,与时俱进、唯变所适地制定安全制度,参与安全活动、担当岗位职责,唤起员工的岗位责任感,这是我们千条工作思路中最根本的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