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确保粮食安全应注重提高种粮效益

2010-04-26陈许华

中国农业信息 2010年1期
关键词:种粮效益粮食

陈许华

(湖南娄底市农业局 娄底 417000)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重”。粮食是关系人类生存的特殊而敏感的商品。粮食供给即使出现一些细小的问题都有可能引起人们的恐慌,导致市场的剧烈波动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粮食安全的警钟必须长鸣。然而,在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必须注重提高种粮效益,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一、粮食安全事关全局

根据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的定义,粮食安全是指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获取充足的、安全的、有营养的食物。粮食安全包含3方面的基本含义和内容:一是充足的供给,二是供给的稳定性,三是粮食的可获取性,即在经济和运输等条件方面不会对人们获取粮食造成困难和障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不断加深,粮食安全3个基本方面都将受到国际市场越来越大的影响。单就供给而言,要保障市场上有充足的粮食供给数量,既要考虑国内生产又要考虑粮食的进出口贸易。粮食的有效供给取决于国内生产和从国际市场上的净进口。当然,国内生产是最基本的主要的供应渠道,否则,往往会受制于人。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8年,全世界有57.7亿人,到2006年底达到了64.6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90亿,但世界粮食总产量却一直在18亿t~20亿t之间徘徊。2006年特别是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市场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剧烈波动,粮食价格大起大落,在一些低收入缺粮国家引发了社会动荡。目前全世界共有饥民8.15亿,在发展中国家,每5人就有一个长期营养不良者,粮食安全问题非常突出。总的来看,当前国际粮食市场呈现出波动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加大的特征。

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全局性的重大战略问题。从我国粮食的供求状况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供应有6个年头出现产大于需,然而,从2000年起,由于粮食由食用、饲料需求转向食用、饲料和工业需求共同增长,国内粮食形势由产大于需迅速转变为产不足需,我国粮食已呈净进口格局,近几年来平均每年净进口250亿kg。从人均占有粮食的情况看,我国人均年粮食占有量在400kg上下,已接近世界粮食危机线人均占有量370kg的水平,情况绝对不容乐观。从湖南娄底市的情况来看,近年来,人均粮食占有量在370kg上下波动,是一个典型的粮食供给水平较低的缺粮地区,如粮价波动较大,供粮压力也不容小觑,必须时刻绷紧粮食生产这根弦。

二、提高种粮效益,确保粮食安全需要

一个产业或产品如果没有合理的价格,生产者和经营者没有必要的利润水平,其健康发展是很难实现的,更谈不上确保质量和安全。这一点对农民兄弟来说,尤其如此。农民是一个较为现实的群体,什么赚钱种什么,谷贱则伤农。要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既要注意合理的关税保护,避免粮食进口价格过低对国内价格产生打压和抑制作用;又要充分利用国内支持政策空间,加大对粮食和农业的支持和补贴力度,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提高种粮效益,认真研究和探索粮食增效的技术和措施,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充分调动广大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粮食安全,建立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应进一步加大支持保护力度

在当前科技水平条件下,粮食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大。粮食又是基础性的公共商品,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比较低。近几年来国家通过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种粮效益较前几年明显提高。但由于化肥、农药、农机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劳动成本不断提高,粮食的比较效益仍然严重偏低,部分农民弃农外出。因此,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保护力度,把发展粮食看作发展基础性公共产品对待,进一步强化各种惠农政策措施,着力提高种粮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的收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农民积极性,才能真正保障粮食安全。

(二)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实现种粮效益的稳步提升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一是要注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应以推进粮食生产科技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缓解粮食生产的资源约束为重点,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节约型农业,大力推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推广,特别是要重视提高粮食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二是要注重提高科技转化能力。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以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为基本目标,研究、探索、推广大面积粮食均衡增产新技术与新途径。三是要注重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粮食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逐步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粮食生产效益。

(三)应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要求。据娄底市农业局2008年11月对全市5个县市区和市经济开发区的71户种粮户的抽样调查显示,散户种粮收益为-36.2元/667m2,种田1.33hm2的小户平收益为 254元/hm2,2hm2的中户平收益为277.6元/667m2,3.33hm2为大户,平均收益为311.7元/667m2。由此可见,种粮规模越大,种粮效益越好。因此,各级政府应制定促进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鼓励适度扩大粮田经营规模,特别是要加快建设产业化生产基地,着力打造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粮食生产基地,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使粮农收入达到菜农、果农、牧农同等纯收入水平,中长期能够达到市民平均收入水平。

(四)应着力推进种田方式转变

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种田方式由人工耕种收割向机耕机收的转变,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据娄底市农业局2008年11月的种粮效益调查,同样是散户,机收的效益为145.8元/667m2,人工收割为-36.2元/667m2,机收的优越性更多地体现在规模上。规模上去了,就更便于机械化操作了,人工成本明显降低了,效益就更加突出了。

(五)应不断拓宽粮农增收途径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种粮农民持续增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为了提高种粮效益,必须着力拓宽种粮农民的增收途径。实践证明,只要与时俱进抓粮食,因势利导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粮食是有“利”可图的。质量优异的、加工精美的粮食产品市场潜力无限;粮食的工业原料用途、新的加工途径使粮食有了更大的增值空间;粮食产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农业遗产,说明粮食生产同样具有生态、观光、文化传承等功能;国家正在为农民创造更加丰富的经营手段、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粮农将会越来越赚钱了,而种粮效益的提高,恰恰是确保粮食安全的现实需要。

猜你喜欢

种粮效益粮食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珍惜粮食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画画就如种粮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