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汪道涵与两岸直航

2010-04-23范鸿喜

世纪 2010年1期
关键词:汪老包机高雄

范鸿喜

2009年4月26日,海协会和海基会在南京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确定两岸可以开通定期航班以及允许大陆公司在台设立分公司。这个协议标志两岸民航界和民众翘首期盼的定期直航终于到来了。抚今追昔,我们更加缅怀原上海市市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生前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关心指导上海航空公司(以下简称上航)积极为实现两岸早日直航努力奋斗的往事。

一、上航成立第一天起,汪老便希望上航带头飞过海峡,早日实现两岸直航

1980年汪道涵受命赴上海工作,1981年4月任上海市市长,至1983年连任。20世纪80年代初,进出上海的水陆空交通都拥挤不堪,特别是飞机航班一票难求,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国际大都市发展的要求。当时境内外来上海办事的客人希望及时返回,但很难办到,上海处于“进不来,出不去”的状态。

为了缓解当时极度紧张的航空运输状况,适应上海对内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实现海峡两岸早日直航作准备,1985年春节年初三上午,汪道涵紧急召见时任上海市人民政府交通办公室副主任的贺彭年,研究组建上航公司事宜。这次召见后,贺彭年等人立即行动,着手筹建中国第一家商业化航空公司,于1985年12月30日被批准并宣告成立,贺彭年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在设计飞机机身图案时,考虑到早日实现海峡两岸直航需要,汪道涵高瞻远瞩,特意提出不要有任何政治标记。贺彭年董事长带领上航职工上下齐动,最终选择“红底白鹤”作为上航飞机的标志。选择仙鹤为标记,是因为仙鹤是两岸同胞都很熟悉、很喜欢的一种鸟,寓意“鹤寿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如意鸟。汪老希望上航带头飞过海峡,早日实现两岸直航,并亲自为上航题写了“上海航空公司”司名。所以说,上航人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便将实现两岸直航作为自已的神圣使命。

1986年1月3日,汪道涵一人悄然来到上航公司,当时公司总部设在长乐路锦江俱乐部,一共租了三间房。他知道上航虽然有了最基本的运行条件但还很不完备,正处在开航前的最困难时期。他是为上航职工鼓劲来了。当时上航职工只有100多人,他和在总部工作的20多人亲切交谈,鼓励大家在这事关上航创业成败的紧要关头,更要加倍谨慎、加倍努力,认真做好开航前的每一件准备工作。

今天,重温汪老对上航的希望,更能进一步认识到他的远见卓识。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及周边有大量来大陆投资的包括台商在内的海内外商务客。长期以来,由于海峡两岸处于分裂状态,台商乘飞机到大陆要绕道香港澳门,加上转机手续,单程就要8-10小时,很不方便。如果能够实现直航,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台北的松山机场只需要1个多小时,台商们在上海吃好早饭,飞到台北处理公务,然后再飞回来和家人团聚吃晚饭也来得及;同时,也可减少近2/3的用油量,相应降低运营成本和票价,为两岸人民的经济、文化、旅游交往提供更大的便利,从而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创造条件。

二、在汪老的关注下,上航顺利完成2005年两岸春节包机首航首班双向对飞任务

1991年12月,汪道涵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那年他76岁。1992年起,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参与中央对台工作的重大决策与部署。在他生命最后的14年中,他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始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以一个民间组织负责人的身份,用旺盛的精力积极推进海峡两岸关系,不仅在1992年与台湾辜振甫先生在新加坡进行历史性会晤,共同达成了著名的“九二共识”,而且直接指导、推进两岸早日直航,努力为实现祖国早日统一书写了一段辉煌。

蒋孝严乘台湾包机首次飞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时为范鸿喜写下的留言

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汪老对上航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其间,江泽民、朱镕基、吴邦国和汪老多次为上航题词勉励。汪老到北京开会,大多乘坐上航的飞机,我有幸多次接待过他。有一次他问起我:“你们最近为两岸早日直航做了哪些工作?”我汇报了与台湾远东、复兴、长荣等六家航空公司积极沟通并与远东和复兴航空公司签订了合作代理协议,内容包括双向地面代理和保障、购买机票代理等事项。我还汇报了2002年7月底8月初参加上海市工商联代表团访台受到台湾同行隆重接待的情形。当我说到现在两岸直航万事俱备,只缺东风时,他问缺什么?我说缺台湾当局的认同。汪老说:你们不能等,作为民航企业,你们要主动到台湾去积极推进,以民间促官方,使两岸早日通航。

1998年12月18日,汪道涵会长视察了新入迁的上海航空公司江宁路总部,并为上航题词。左二为作者,左四为贺彭年

2002年10月,台湾地区“立法委员”、“中国台商发展促进协会”理事长蒋孝严提出在2003年春节期间采取“直航包机”的方式方便在大陆投资的台商返乡过年。此建议获得岛内各界的广泛响应,得到台湾百余位“立委”的联署支持。

大陆方面立即做出积极回应。时任国台办主任陈云林表示,在大陆台商及其家属希望在春节期间包机直航,返乡过年,是合情合理的要求,也是一件完全可以办到的事情。国台办及大陆民航有关方面还表示,希望本着平等互利和“直接双向、互惠互利”的原则,使大陆航空公司的飞机能参与包机运输。

然而,大陆方面的诚意和善意却遭到了台湾陈水扁当局的拒绝,台湾当局通过的“大陆台商春节返乡专案”规定,只允许台湾民航业者申请在春节期间以包机方式运载大陆台商回乡过年;包机的出发航点限于台北桃园机场或高雄机场,抵达机场只能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或虹桥国际机场;包机来回都需在香港、澳门中途降落加油;乘客只能是大陆台商及眷属。因此,2003年的“台商春节包机”实际上被台湾当局改成了单向的“包机曲航”。

但是,从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着想,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大陆民航方面还是以积极态度促成此事,作为个案处理,特事特办,最终促成了这次历史性的“两岸单向飞行”。

上航台商春节包机首航台北获得成功,董事长周赤(左四)、副总经理丁兴国(左三)与机组人员在台北机场受到热烈欢迎

2004年,由于台湾当局仍然继续坚持不合理的“单向单程”主张,两岸春节包机未能实施。此后,在两岸民众和舆论压力下,2005年台湾当局才同意开放春节包机,两岸实现对飞。

2005年1月4日,国务院台办发布了“共同参与、多点开放、直线对飞、双向载客”的台湾包机方针,经过两岸民航业者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商谈后达成共识:确定由大陆和台湾6家航空公司执行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业务,并将北京、上海、广州、台北、高雄确定为5个台商春节包机的航点。

上航成为大陆首批直飞台湾的航空公司之一,也凝聚了汪老的关注。首飞前,他委托其秘书张志蛟多次与国台办、民航总局及上航等机构接洽,了解大陆民航班机春节直航台湾时刻表的制定情况。汪老还亲自委托张志蛟致电有关方面,询问上海航空公司是否已被列入大陆飞台湾的六家航空公司之列,并转达他希望上海航空公司能够首发飞台的愿望。

1月29日上午8点42分,上航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F M 807首航首班,载着243名台商同胞从浦东国际机场起飞,于中午11时17分安全降落在台湾桃园机场,成为56年来从上海首个飞台湾的大陆民航班机;下午13时20分从桃园机场返沪,于下午15时30分安全飞抵浦东国际机场,首航台北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半个多世纪来“直线对飞,双向载客”的夙愿。抵台时,有舞狮表演,打出了“历史见证,世纪航行”的条幅,上航董事长周赤和副总经理丁兴国一行受到热烈欢迎,并接受台湾媒体采访。

2月7日中午12点50分,名誉董事长贺彭年、副总经理丁兴国和我乘坐上航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F M 809,载着143名台商同胞从浦东国际机场起飞,于下午15时30分安全降落在高雄小港机场,成为56年来从上海首个飞高雄的大陆民航班机;下午17时从高雄小港机场返沪,于晚上19时20分安全飞抵浦东国际机场,首航高雄取得圆满成功。台湾复兴航空公司为上航成功首航高雄举行了庆典仪式,并表演了《财神到》节目,打出了条幅:“开启两岸方便门,开通中国文化心”,表达了两岸同胞一家亲的亲情。上航则拉出了“高雄,上航来了”的红色条幅和“年年喜迎四季福,日日笑纳八方财”的春联。上航名誉董事长贺彭年和台湾复兴航空公司董事长范志强热烈致辞并互赠飞机模型。2月初贺彭年还在澳大利亚,我打国际长途电话给他,说当年汪老将带头飞过海峡的任务交给您,您最好回来参加上航首航高雄。他提前三天赶回上海参加了首航高雄。记得当天贺彭年在高雄机场致辞时说:“我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当初创办上航时,汪道涵先生要我们带头飞过海峡,现在我能坐着自己红底白鹤的飞机,降落在祖国的宝岛,心情十分激动,我衷心希望两岸同行携手,早日实现两岸直航。”我也在庆典仪式上即席赋诗一首:“雄鸡一唱万象新,双向对飞路已近。两岸同胞齐声唤,早日直航路更近。”表达自己难以平复的心情。现场负责直播的台湾东森电视台的女主持当即说:“‘两岸同胞齐声唤,早日直航路更近’,范总的诗代表了我们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希望海峡两岸早日实现直航。”

三、提出“四化”,成为指导两岸早日直航的方针

2005年2月8日,我们从高雄首航回沪的第二天大年夜上午,贺彭年、周赤和我到上海瑞金医院探望汪老,感谢他向有关部门转达让上海航空公司能够实现从上海首发飞台的愿望。已届耄耋之年的汪老,身在病房仍每天坚持上互联网关注天下大事。他仔细听了我们顺利完成飞台湾春节包机任务的汇报后说:“现在上航能首航飞到台湾很好,但台商包机的提法不妥,应该所有的台湾同胞都能乘,先提台胞化,将来还要做到所有的中国人和外国人都能乘。现在两岸包机做到了节日化,但还不够,要发展为周末化,并进一步发展为常态化。”汪老讲的“台胞化、节日化、周末化、常态化”这“四化”,我们整理上报后,国台办和市台办很重视,将此采纳作为指导两岸民航界早日实现直航的方针。

汪老那天还讲了一段使我至今仍然难忘而深受启迪的话。他说:“前两天新加坡华商会会长来看我,讲到发展两国经济合作,蛮有成绩,但也碰到一些困难。我就对他讲,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决心才能获得成功,但决不要满足,不要骄傲。不能小有成绩,沾沾自喜;大有成绩,忘其所以;遇到困难,灰心丧气;受到挫折,怨天尤人。要真正下决心,百折不挠去做好。对台工作也同样如此,海峡两岸能实现双向对飞这只是第一步,要再接再厉,继续朝台胞化、节日化、周末化、常态化去努力,直至实现真正直航。”

2004年春节贺彭年、范鸿喜向汪道涵登门拜年。图为范鸿喜(右)与汪道涵(贺彭年摄)

2005年12月24日,为祖国和平统一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汪道涵先生逝世,享年90岁。可以告慰汪老的是,这4年来,他一直关心的两岸直航取得了重大进展:

——2006年,在春节包机的基础上,增开了清明、端午、中秋包机。据统计,从9月29日至10月8日,两岸12家航空公司共执行48个航班,运送旅客9202人次,其中上航运送台胞旅客911名,客座率9成以上。此举标志着两岸客运包机节日化顺利启动。

——2008年7月,两岸周末包机首航。2008年5月国民党马英九上台后,“三通”速度加快,当年即实现了周末包机和常态包机,也为2009年实现两岸直航做好了充分铺垫。7月4日上午9点10分,F M 801作为两岸包机和上海航点第一个航班正式起飞,从上海飞往台北松山机场,实现了大陆居民从上海出发赴台旅游零的突破。此举标志着两岸由节日包机转入周末包机,每周都有固定航班往来。

上航名誉董事长贺彭年(左)抵达高雄机场时,受到台湾复兴航空公司董事长范志强热烈欢迎

——2008年12月,两岸通航由周末化升级至常态化。11月4日,海协会和海基会在台北签署《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根据协议,在原有的周末包机基础上增加了16个包机航点,班次增加至54班,每天都有航班来往于两岸。12月15日上午9点15分,上航公司两岸常态直航包机F M 801航班首次以“截弯取直”的方式顺利执飞,无须再绕往第三地,整个航班为1小时20分。上航执飞浦东——松山,每周一、四、五、六、日5班的包机任务,2009年9月起执行每周7班,9—10月平均客座率为86.75%。此举标志随着常态包机的开放,周末包机随之退出历史舞台。

——2009年8月31日,两岸对定期直航达成的安排正式生效。大陆开放27个定期航点,台湾开放2个定期、6个包机航点。同时,每周班次增加至双方各135班。9月24日,上航正式执行两岸定期航线,不仅每天一班从上海飞往台北(松山),而且同时顺利首航天津——台北(桃园)、南京——台北(桃园)两条新的两岸定期航班。此举实现了公司创立以来凝聚了几代上航人的愿望。

我想,汪道涵先生在天之灵闻知两岸直航的这一系列喜讯,一定会含笑称好,并勉励我们为祖国和平统一事业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

汪老包机高雄
全自动单剂量分包机应用于中心摆药的效果评价
独挂风帆汪洋行
疫情下的包机生意——一张票18万,需求排到月底
高雄焦宅
浙江:外来务工人员免费乘包机返岗复工
高雄快轮直航大陆送年货
高雄悬日
活动在高雄举行
在汪曾祺家抢画
四季优美600人豪华包机游中国国旅深圳公司马尔代夫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