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艺术教育中绘画构成教学探议

2010-04-22张晨风

文学与艺术 2010年1期
关键词:形式绘画艺术

【摘要】绘画作为视觉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构成是其中的首要因素。结合目前教育体系中形式教学的现状,阐明在当代绘画教学体系中对构成的学习和研究是建立当代绘画教学体系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构成;构成教学

构成问题历来为古今中外的大师们所重视。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曾刻意与外界隔绝,研究各个流派绘画作品的构成形式。然而,这门令大师们终其一生不倦探索的学问,在国内的多数美术院校中并未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一、构成教学的现状调查

为了解学生对构成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认识程度,笔者针对高校艺术类专业在校学生。发放问卷总数300份,回收问卷总数300份。调查范围涉及十几所院校,涵盖了艺术教育中的多个专业。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97%的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遇到过画面构成方面的困惑;90%的学生认为开设构成教学很有必要,说明了目前传统教学体系对构成知识教学的匮乏和学生对构成知识的渴求。

长期以来,艺术教学在习作和创作的衔接上一直存在着很大的障碍,这和构成的教学与研究不足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我们目前的教学主要着力于对学生的绘画技术及技巧能力的培养,教学的重点一般倾向于学习、掌握塑造艺术形象的技巧能力来进行。而画面的经营布局这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并没有系统性的阐述和讲解,往往是在进行造型和色彩训练时提一两句不能太偏、太满、太空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这就使学生对于画面构成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进而欠缺对画面结构布局的掌控能力。在艺术创作中学生创作意图的模糊,和形式语言不恰当地运用,都显现出传统基础训练体系的弊病。其中画面构成形式因素等诸多应该在基础训练中得到解决的问题便充分暴露了出来,这便足以使我们反思现有的教学安排、内容和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包豪斯学院著名的基础课程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证,其内容包括两方面。第一是工艺方面,它包括诸如雕塑、木工、金属制品、陶器、染色玻璃、壁画和编织之类的工作室教学。第二就是关于诸形式问题方面的指导。第一类形式问题涉及观察、自然研究和材料分析;第二类形式问题包括画法几何学、构成方法、设计素描和建筑模型,致力于再现问题的研究;第三类形式问题是关于空间、色彩和设计方面的理论等。约翰内斯·伊顿在回忆他的教学生涯时曾写道:“我们致力于几何图形的和具有节奏感的形式、比例、富有表现意味的绘画构成方面疑难问题的解决。”1作为一门探讨形式语言的课程,构成学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人们却普遍的忽略了构成学在纯美术领域的作用。

构成作为艺术形象表现中的重要形式因素,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反映艺术内容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意识的学习、研究、掌握构成这一艺术形式,应是我们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构成学习的两类基本要素

1、基本技术要素

点、线、面

“点”作为视觉因素最小的单位,对于研究视觉形式的作用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是造型艺术中的基本因素也是重要因素。点的轨迹构成线,线的集合构成面,它有大小、形状和色彩之分,是吸引视觉注意的要素。在中国山水面中的“点苔法”,还有欧洲的新印象主义的“点彩派”都是直接用色点作画,利用色点并置和错视产生远近、虚实、主次、轻重的光斑感觉。康定斯基指出,点是有生命的:“因为一个点就它自身而言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的大小和形状),它可以很容易地想象成一连串声音的延续,即点不断集聚在面上的结果,甚至当这些点都相同时也是如此。”2点在画面的存在中,无论外在具有何种形象,它起到的不仅仅是物象的述说作用,更重要的是起到了构成作用。正如康定斯基所指出的点作为绘画语言的意义,其“本质上是最简洁的形”,“一个点即造就一定的主张”。

“线”是“点”延伸的轨迹,是阐明视觉形式的最基本因素。线的简单与复杂变化在于作用力的不同和方向的变化,这就决定了线的内在声音必然表现为张力和方向。它可产生视觉联系、表现体积、分割块面,产生和谐、动态、力量和速度,可独立构成画面表达作者的心境与情趣。康定斯基认为线的不同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给人以不同的感受。直线让人感觉硬,曲线让人感觉软,垂直的硬线让人感觉肃穆和崇高,水平的横线让人感觉寂静、邃远,弧线让人感觉具有弹力,波纹线则让人感觉如柔软的水和风等。从某种角度来说“线”是绘画造型与形式构成中最为核心的因素。马蒂斯曾说:“我通过线条的密度来调节画面上的变化。”3

“面”在绘画中要比“点”、“线”更能够确立形的意义,它是点的密集或线的密布,明暗与色彩都以其作为依附。面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如毕加索《亚威农的少女》,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形面:正面、背面、侧面、正侧面等等重新加以组合构成画面,形成了新的绘画体系;而在中国山水画中也有“石分三面”之说。马蒂斯在谈到他创作的《舞蹈》和《音乐》时也曾说到:“看来色彩平面的尺寸大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面积的不同引起了它们性质上的变化:自由运用的色彩显示出它们量的关系决定了它们的质”。4 “面”在不同的作品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可以用面积、色调来调节画面构成的稳定。

视域、参照系、视错觉

“视域”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出现在视网膜上的外部世界的映像,我们对外部世界远近、大小的知觉完全取决于视域。视点的远近距离不同,造成了视觉特征的各种变化,因而引发画面构成的不同。为了表达不同的目的和感情,很多画家就经常选用很近的视距来刻画对象。如罗中立《我的父亲》一画。郭熙在其著作《林泉高致》中也指出“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十数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可见,不同的视点、位置物体都具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引发构成形式的变化。

“参照系”是指对事物的知觉特性做出判断时,需要有一个标准或参照物。对画面中各种形象大小、长短、软硬、粗细、颜色等性质作出判断完全取决于画面中各种物象互为参照,事物所处的环境对其结果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法国画家欧仁·弗洛蒙坦也曾对此有过经典的论述。众所周知,由于色彩会受到相邻色彩的影响力的作用,一种色彩并不存在于它自身之中,它的性质来自周围的事物。

“视错觉”是指人们对事物形象的感知发生了错误,如汽车在高速行驶时车轮好像在倒转;同样长度的线段由于箭头的方向不同而造成长短不同感觉等。由于视错觉对绘画的形式和画面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在构成中要充分利用和修正视错觉,以获得需要的画面效果。

2、视觉文化经验要素

艺术的是不断发展演化的,数千年来人类文明的积淀所造就的传统是艺术家成长赖以凭借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习和研究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大量的作品来积累视觉经验,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通过对各流派大师作品的分析,从经典作品中推导出形式结构规律,对构成的学习来说具有很实际的意义。可以使学生对大师作品中的秩序、造型及节奏和材质等造型要素的观察变得敏锐,从而使学生对绘画艺术的表现规律有一个全面、正确和理性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学生掌握形式规律所需要的时间。“现代西方的一些画派画家,譬如毕加索等,就是从一些小岛上发现最古老的花纹、原始图像,加以改造进行创新的。把图案几何化,于是就形成了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几何主义等新学派。”5在向古代和近、现代大师的作品学习时,要运用平面构成的原理去解读画作;分析研究经典作品的艺术语言和构成方式;更要善于做抽象的形式思考,从造型构成的角度去解剖作品,用自己的眼光去重新认识传统。这既是一个理性的分析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过程。

同时在中国绘画中也有“经营位置”、“布局”等对画面结构与人的感性因素之间对应关系的研究。而西方现代艺术将其独立出来,并在形式美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它们在视知觉和艺术心理学方面,做了大量的绘画形式规律的分析和研究,有丰富而系统的理论。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到“凡作画者,多究心笔墨,而于章法位置,往往忽之。不知古人丘壑生发不已,时出新意,别开生面,皆胸中先成章法位置之妙也。一如作文,在立意布局新警乃佳,不然,缀辞徒工,不过陈言而已。”6因此从大师的作品中探究形式结构的规律:对大师作品的黑、白、灰布局和对视觉形态进行研究;以及对中国古代画论进行研究等都是学习研究构成形式很好的出发点。

现代的绘画艺术已走向多元化,面对这些,如何选择适当的构成形式并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构成形式的学习研究是一种启发性的,它能使我们在形式的分解、组合、排列中触发灵感、开拓思路,使寻找并发掘新语言和创造新手段成为可能,这是构成学习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俄]康定斯基著.罗世平、魏大海、辛丽译.《康定斯基论点线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社.2003.

[2] [美]阿瑟·艾夫兰著.邢莉、常宁生译.滕守尧主编.《西方艺术教育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张晨风(1977--),男,河北曲阳,石家庄学院美术系讲师,硕士,油画艺术研究

(河北省教育厅课题)

猜你喜欢

形式绘画艺术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纸的艺术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爆笑街头艺术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