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单极文化趋势下中国当代架上绘画的现状及本土性探索

2010-04-22

文学与艺术 2010年1期
关键词:当代当代艺术

刘 楠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当代架上绘画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当代中国油画存在的问题并叙述了在继续探索中国的当代架上绘画之路上如何进行本土化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当代;架上绘画;本土性;当代艺术

在当代,随着政治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基础框架已经由过去的两极到多极又渐渐跨越到了单极,即以美国的单方面鼎力和相对来说较薄弱的其他国家组成的一个体系。而伴随其经济的主导地位也导致了在其他领域的主导地位。如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从马塞尔,杜尚将实物运用到艺术中的那一天起,架上绘画的命运将走向何方的辩论就一直伴随到如今。事实是架上绘画并没有因为别的艺术形式的出现而没落,在当今世界范围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照相、多媒体等技术的出现使艺术的范围及表现形式有了前所未有的丰富,架上绘画作为传统艺术的一种主要表现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虽然在当今,它已经不再是现在艺术领域中的主流地位,但仍然有许多艺术家通过各种媒介及各种表现形式在画布上不懈尝试依然使得架上绘画在艺术中以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方式前进着。

在国内,架上绘画依然还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模式。从85新潮为起点国内艺术家们用最快的速度把西方的现代艺术形式重新演绎了一次,基本上在国外能找到的艺术样式都能在国内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但是由于地域及文化的不同,在这其中多数为形式上和样式上的简单的模仿照抄,鲜有能够真正的从情感和意识形态上切入当代的,更无法从更深精神层面上加以继承发展。这也是我们国内当代架上绘画领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尴尬的事实。

油画作为一种外来艺术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作为绘画的一种表现手法,油画有着很宽泛的定义,在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油画的百年历程中,经过几代画家的开拓、积累和发展,中国的油画艺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世纪60年代之前,中国油画前后经历了日本模式、法国模式和苏联模式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均以直接套用外国油画创作模式为主要特征。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油画开始其本土化的历程。广泛吸收并结合中国油画的创作和教学实际,转入个性化的油画语言探索。20世纪中后期,在结束了战乱之后,中国又经历了文革的洗礼、教育的荒芜。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带来的西化热潮给中国油画艺术带来了生机,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来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及文艺资讯,催生出当代中国的架上绘画艺术。文艺界开始了缓慢的解冻。各种外来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激活了中国艺术的潜在生命力,这符合当时人们内心的某种要求,也符合艺术发展本质的必然趋势。艺术的自由和艺术家的创作自由成为艺术界普遍强调的中心内涵。

与此同时,在西方,尤其是美国,写实性的油画逐渐退出主流,架上绘画由长久以来的主流地位渐渐的退出艺术的中心,愈来愈被边缘化。而装置艺术、多媒体等新兴艺术形式逐渐流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的摄影、照相技术可以完整的复制人的活动画面和图像,传统架上绘画的地位受到动摇,处在似乎被人们遗弃的边缘。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需要对中国油画尤其是中国油画的当代艺术特色进行深刻的研究,探索中国架上艺术的当代之路。有人认为,中国的当代油画既不现代又不民族,大肆叫嚣要学习现代西方的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并且裁减高校的绘画专业。也有部分艺术界人士认为,油画是西方的画种,由于受到地域文化及历史的限制,它不适合在中国的环境下生长,中国人很难领悟油画的精神内涵,中国的艺术家应大力弘扬民族艺术。这些观点尽管立论角度不同,但都对当代中国油画发展持消极和否定态度。

这些观点的产生并非偶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强势文化伴随其经济扩张推行新的殖民主义,使文化趋向构成了单一化的世界文化危机。在这种背景下,西方的艺术思潮也对当代中国油画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国内的理论家迎合西方文艺理论家的价值观制定评判标准。油画创作也随西方当代艺术发展动向亦步亦趋,失去了主动性;其次,近些年来少数国内的青年画家模仿西方后现代的艺术风格,创作的作品在国际上获奖,并获得一定的商业价值。这也刺激了大批油画创作者跟随其后,大量复制类似流行的作品。但这些创作者没有深入生活,作品仅能模仿其形,却缺乏当代中国本土的精神元素;再次,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容易使人急躁不安,无法深入生活,潜心研究民族本土文化体会其精神内涵。这些都对国内年轻画家造成了广泛的误导,使得当代的一些艺术家们失去了对现存社会进行客观的反思与批判的耐心,而架上绘画立足的根本正是当代艺术的现代性、本土性。

任何的艺术风格都不能忽视传统的意义,普遍提高艺术家传统艺术的修养,才能保持中国油画的生命力并使其跟随时代的潮流。有某些现代和前卫艺术家对油画的认识和理解还很单薄,忽略了在学习和研究传统中同样可以得到新的启发和养料,开辟新的途径。艺术创作,不仅需要激情和想象力,更需要积淀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没有深度的作品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我们要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优良传统,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内涵,才能让我们的艺术之路走入更广阔的境地。同时,任何地域都没有一成不变的传统,如果传统不发展就不可能被更好的保留,传统在发展中具有了时代的特色才能有更长久的生命力。油画作为架上艺术的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仍保有独特的魅力,其原因自然是不同时期的画家对其不断探索、突破传统、勇于创新,创造出新的绘画语言,不断刺激观众的视觉,唤醒人们对油画的喜爱。

如何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自我是尤为重要的问题。如何发现并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体现自身价值体系的独立的绘画语言,是每个艺术家都在研究探索的。在风格统一中求得变化的过程,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形成自我风格和中国意识的当代油画。在探寻中国油画的民族性的同时,不能失去其品位。“乡土”不是最终目标,只是一种独立意识。在强大的西方现代美术潮流前面显得有些惶恐和不知所措的中国美术界,给善于思考和毅力坚强的人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最好机会就是逆潮流而行,走出自己的路。艺术家们由此开始面向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展现他们的精神面貌与生活状态,用自己特色的绘画语言去复制现实中的普通人,反映他们的生活,形成了带有时代特色的中国架上绘画。在内容和形式上如何有所突破,例如加入抽象的元素或各种技法材料。技巧性不是刻意追求的目标和必然要求,而是优秀作品不可忽视的内在因素。其实技巧性只是整体中的元素,不能超越整体。技巧服务于主干思想,成为了一种桥梁或媒介。需要使用者熟练掌握和自然的运用到画面中,以期与内容完美的融合,让绘画语言具有丰富性和多元化,共同创造主观意境。例如,尹朝阳创作的《领袖》系列作品和李路明的《云上的日子》等系列作品,在中国现代艺术中还不多见,深深吸引了人们的眼光,使中国的架上绘画本土化的探索之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艺术家的作品无论采用传统还是现代的语言,或者是何种方法、工具、材料,只要是准确地传达出了想表达的东西,并给予人们精神的触动或冲击,都是应该客观评价其价值的。因为,表面呈现的那些都是画家表达自己情感的物质基础或媒介物,而不应该成为彼此之间交流的障碍。对画家来说,摆正思想是很关键的。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不畏惧外界潮流的冲击,坚定不变的走自己特色的道路,并不断创新自己的绘画力量,增强绘画的魅力。

思想性只有追求个人精神层面的深刻表达,中国的架上绘画才能走得更长久,保持住旺盛的生命力。成熟的绘画大家往往在具象的画面当中加入对现实生活与自然的态度和体验,在创作中注入思想情感,使自己的作品达到充满内涵的精神层次上来,变得充实且耐人寻味,给人以感染力,升华成一种情怀,达到一种审美境界。使得他们的画风独具一格甚至具有历史意义,形成一个时期的时代性。例如,德国当代艺术家里希特的作品,之所以能具有一种刻骨铭心的视觉力量,就是因为他认真探究画面蕴含的深层思想,通过与对象的直接交流,准确地了表达了人的内在精神,达到最佳的创作状态,并把自己的感受完整的传达给观众。

只有继续探索新的表现语汇、表现手法,保持认真严谨的艺术表达方式,真诚的对待生活和艺术,大胆突破与革新传统,追求尽善尽美的表现力,更加关注人的生存环境、生存状态,寻求思想性与完美艺术形式的结合,中国的当代的艺术风格的发展空间才能更加广阔,中国的绘画艺术才能更有自己的特色和本土性。

【参考文献】

[1] 沈伟《当代艺术-在当代中国的含义》美术观察[J],2007.12

[2] 刘延明《浅析中国当代架上绘画现状与发展趋向》美术研究[J],2008.1

[3]方环非,郑祥福《坚持传统抑或走向改良_当代可靠主义述评》哲学动态[J],2009-02

[4] 管郁达《影像之后的架上绘画》东方艺术[J],2007-02

猜你喜欢

当代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探析
论室内环境设计中的三个转向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当代》背后的当代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