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年:国民经济将在保增长调结构中平稳前行

2010-04-20薛志伟

现代企业 2010年2期
关键词:民生中央出口

薛志伟

一、投资结构如何优化

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长率仍然十分必要;新增项目要审慎批准,避免重复建设,遏制产能过剩。

2009年,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中,投资处于重要的地位。前三季度投资对GDP增长贡献了7.3个百分点。

由于我国还将长期处于发展阶段,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仍然十分必要。按照我国制定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2010年新增中央投资规模将超过2009年的5900亿元。2009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这意味着未来投资规模将得到适当控制。也就是说,一方面已经在建的项目要完成,形成生产能力,不能留下烂尾楼和半拉子工程;另一方面,新增项目要审慎批准,避免重复建设,遏制产能过剩。此外,2010年,经济企稳回升后“调结构”将成为主旋律。而实际上,2009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已经加大了结构调整的力度。2009年中央5900亿元投资中,大部分都投向了安居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以及环境保护和技术改造。还有一部分是安排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投入的资金没有上一个工业项目。

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将主要集中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三农”、科技创新及民生工程方面。投资将由高位回归可持续增长,投资的总体增速将有所合理放缓。

二、外贸方式如何转变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努力增加进口,促进贸易平衡。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最大的冲击是外需的减弱带来的出口受阻和贸易量下降。2009年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止跌回升。从2009年秋季广州商品交易会上的情况看,出口订单交易额尽管比2008年秋交会减少3.4%,但比2009年春交会还是增长了16.2%。11月份,工业产品出口出现自2008年11月份以来首次正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6871.1亿元,同比增长5.3%。这些数据显示,我国出口正在加速走向全面复苏。

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经济的大局已基本稳住,但世界经济的复苏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对此我们还不可以过于乐观。另一方面,目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进一步加剧的局面,我国产品出口的门槛不断抬高,难度继续加大,我国的出口形势还相当严峻。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努力促进出口稳步回升,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要保持外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重点要提高出口产品档次、附加值、竞争力,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努力增加进口,促进贸易平衡。

三、消费潜力如何深挖

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为消费快速发展提供巨大支持;预期收入增加和预期支出压力降低将提升消费信心。

2009年,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三季度实际增长17%,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52%,2009年也成为多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好的一年。从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到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再到实行家电、摩托车、汽车以旧换新的政策,各种政策的出台对促进消费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对农民的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不断加大,由2008年的4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40亿元,这些政策都立竿见影,有力地扩大了内需,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从2010年来看,我国将继续保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将为消费的快速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持。

从消费本身来看,收入是消费的函数,消费首先取决于收入。消费还取决于两个预期:一个是对将来收入的预期,一个是对将来支出的预期。如果人们对将来支出的预期感到压力很大,就不敢在当下拿出太多的钱来消费。所以中央决定一方面千方百计增加大家的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另一方面致力于减轻大家对未来支出预期的压力,如对医疗、教育、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投入。这样大家的预期收入和实际收入都能得到提高,而预期支出压力会减轻,消费的信心就会提升。

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城镇化建设和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这将使更多农村人口得以进入城市并落户在城市,而享用城市的公共设施及社会保障,这也将对消费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消费价格如何变化

管理好通胀预期应该成为一项重要任务,这将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2010年物价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温和上涨,但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目前,我国CPI指数刚刚由负转正,PPI同比仍然保持负增长。但管理好通胀预期应该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因为这将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目前情况看,既有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也有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推动因素一是国际大宗基础产品及原材料价格的可能上涨及其对国内的传导;二是2009年货币的发行及信贷规模影响到通胀的预期;第三,物价的“翘尾”因素会对2010年的物价走势有一定影响。

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首先是我们有物价稳定的基础,即粮食连续6年增产。粮食价格是基础价格,粮价稳,百价稳。因为它标志着食品价格会稳,食品在CPI八大类中占30%,食品稳了,CPI中的30%就稳了。其次,产能过剩的状态也会制约价格上涨,这决定了绝大多数商品不会出现价格大幅上涨。第三,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是总需求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物价上涨的一种制约。综合来看,2010年一段时间之内,我国物价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温和上涨,但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当一个国家处在加快发展阶段时,温和的物价上涨是难以避免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可以承受的。相反,如果物价持续下降,也就意味着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下降,企业的利润减少,那么企业的投资和生产积极性就会减弱,就业也会受到直接冲击;消费者也会由于买涨不买落的心理而减少消费。因此我们对温和的物价上涨不必过分担心。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我国历次调控通货膨胀的实践,政府宏观调控预防和治理通货膨胀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完全有能力调控好通货膨胀。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管理好通胀预期,说明中央已经在高度关注通货膨胀,这是2010年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根本保证。

五、民生工程如何建设

保民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就业;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将让群众享受到更大实惠。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2010年,民生工程建设力度将不断加大,受益群众将越来越多。

保民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就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0年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因此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将加快发展。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将不断改善。更多的农民工将得到职业技能培训,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也将更加容易。这些都将促进我国就业形势的不断好转,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

民生工程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部分优抚对象待遇水平,抓紧制订实施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深入扎实地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各项工作。加快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加强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棚户区改造。此外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新增投资1.18万亿元,当年只完成了一半,其中大部分都放在了安居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2010年,其余资金也将继续投在这些领域,这将在改善民生过程中发挥长远的效益和作用。

六、百姓收入如何增加

将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农民增收的形势将进一步向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想扩大需求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增加百姓收入。这意味着,国家将加大政策措施力度,千方百计增加百姓收入,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

2010年,中央提出特别要增强中低收入群体收入,这将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提供重要保障。同时,政府将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尽管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2010年就业会保持稳定,这会使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稳定增加。此外,我国将逐步调整国家、企业、居民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城镇居民的收入有望进一步增加。

农民增收困难加大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不过2010年,农民增收的形势将进一步向好。首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加快城镇化建设,放宽户籍限制,这将会使更多的农民成为市民,这部分人收入会出现倍数增长,整体上提高农民收入。其次,国务院已经明确提出要较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其中仅小麦一项就将为农民增收60多亿元。此外,我国2010年将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为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将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企稳回升,企业效益在逐步好转,农民工就业规模会继续扩大,工资收入也会有所提高。

综合看,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将会稳定增加。收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将促进消费快速增长,消费增长又会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民生中央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