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结构 上水平 促进陕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10-04-20

现代企业 2010年2期
关键词:全省工业信息化

蒋 跃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省上下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保增长、调结构的各项方针部署,团结奋斗,努力拼搏,埋头苦干,有效遏制了年初工业经济下滑势头,生产经营逐步回升,工业增速逐季加快,每季度上一个新台阶,呈现出企稳回升、阶梯增长的良好态势,工业经济取得了比预期要好的成绩。预计,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260亿元,增长15%左右;企业利润不断回升,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同比增长17.12%,其中利润降幅从上半年的-40.27%缩小到-1.65%。从运行监测情况看,八大支柱产业产值呈“七增”、“一降”格局,主要产品产量70%以上稳定提高,73户重点监测企业多数保持增长,全省11个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十增”、“一降”。全年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可达到2300亿元,增长35.8%。可以说,全省工信系统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为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主要表观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2009年工业经济成效显著

1.工业保增长成效明显。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工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深,困难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保增长关键是保工业增长”的指示,省政府迅速出台了16条工业保增长措施,各市区也结合实际,迅速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并立即组织落实。全省自上而下形成了“多个部门一起上,多种措施一起用,多个机遇一起抓,全力以赴保工业增长”的良好社会氛围。为落实保增长各项措施,省工业保增长协调指挥中心有效协调23个省级成员单位和各市区,及时打出了“增资、增储、促销”系列组合拳,集中精力抓新增产能的达产达效,收到了明显成效。截至去年底,全省共对1218户企业贴息6.66亿元,其中省贴息3.94亿元,市贴息2.72亿元,带动银行新增贷款216.28亿元。储备原油200万吨,成品油155万吨,有色金属16万吨,钢材58万吨,化肥62万吨,拉动工业产值190亿元。安排促销奖励资金2.4亿元,扶持2009年竣工和提前竣工技改项目290多个。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和信心,对全省工业保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2.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一年来,全省工业系统始终坚持在保增长中调结构,在调结构中保增长。根据国务院出台的10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省结合实际,及时制定了12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实施方案,发布了《陕西省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陕西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完成了21个产业集群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各市区按照省上的统一部署,积极组织产业振兴规划和产业集群发展纲要的实施,采取了有力措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广大工业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加深了对结构调整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转“危”为“机”意识显著增强,积极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如延长集团新上的杨庄河炼化项目建成后,年加工原油600万吨,可生产100万吨93号和97号汽油,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汽车企业面对市场变化,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拓展了市场空间,销售规模明显扩大;机床行业向大型化、数字化、精密化方向发展。钢铁企业实现高炉的大型化、数字化,不仅实现了产业升级,而且大大降低了成本和消耗。

3.企业技术进步实现新突破。全省上下加大了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全年争取中央预算内技改资金项目30个,支持资金2.3亿元;争取中央中小企业技改项目117个,支持资金0.9亿元;安排省财政支持项目146个,支持资金2亿多元。全年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36项,总投资14.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6.7亿元。组织企业实施新产品开发项目1500多个,实现产值600亿元。投资24亿元实施54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能力建设项目。组织实施50项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7项,国内先进水平的36项,填补省内空白的19项。秦川机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省工业企业获省政府科学技术奖155项,占55.5%。

4.新兴产业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既是工业发展的时代要求,也完全符合我省发展的实际。一年来,在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把发展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的战略性产业来抓。目前,投资38亿元的16个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形成了2000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600MW的产能,成为我省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与比亚迪、拓日、中电投、碧辟佳阳、尚德及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特变电工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增强产业实力。同时,紧紧抓住国家航空产业整合、大飞机项目落户陕西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省政府与中航集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中航工业公司加快建设和运行。推动“一基地五园区”加快发展,以大飞机项目带动航空产业大发展。

5.大企业、大集团引领行业快速发展。一年来,全省上下始终把抓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上向大企业、大集团倾斜,从而使我省一批龙头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显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引领行业快速发展。延长集团和长庆石油销售收入分别突破800亿和600亿,引领石化行业快速发展;陕西煤化集团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带动煤炭行业快速增长;有色集团销售收入可达530亿元,增长27%以上。以比亚迪、宝桥、宝鸡石油钢管厂、西电等百亿级企业为代表,带动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以西凤酒厂、延安烟厂为代表,带动食品行业快速增长;以医药集团、杨森制药等为代表,带动医药行业快速增长;以冀东、尧柏、声威水泥等为代表,带动建材行业快速增长。凸现出大企业、大集团的引领作用。

6.“两化”融合稳步推进。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工信厅组建后深入调研,迅速制订了《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导意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关于推进企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意见》等三项政策措施,提出了全省信息化2009-2012年行动计划。积极落实省政府与电信运营企业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预计四年内引入资金400多亿投入信息化建设。各市政府及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也都在积极制定各种措施,努力推进“两化融合”。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之所以能够在困难的情况下取得比预期好的成绩,体会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省委省政府决策快,主要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其次是省级部门协同奋战、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三是各地政府和工业主管部门保增长态度坚决,工作积极、上下密切联动的结果;四是广大工业企业积极应对危机,艰苦奋斗、勇度难关的结果。

二、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战胜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打下良好基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要根据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经济工作的统一安排,准确把握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自觉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安排要求上来。

按照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以及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今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坚持“调结构、上水平、促增长”,走陕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抓好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着力抓好产业集群和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着力策划大项目、形成大产业,搞好大配套、构建大格局,着力壮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抓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努力实现工业和信息化平稳较快发展。

预期目标是: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600亿以上,同比增长16%;工业固定资产计划投资3100亿,同比增长35%。

按照上述要求,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在2010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六条原则。

一是把实现工业强省目标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陕西作为内陆欠发达省份,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富民强省的主攻方向。牢固树立工业强省观念,叫响工业富民口号,扛起工业富民强省的旗帜是我们工业和信息化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是把提高增长速度和质量作为推进工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十五”以来我省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年均增速在15%以上,但总量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我们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始终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三是把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作为转变方式的重要举措。企业技术改造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势,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技术创新能够带来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市场竞争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发展理念、政策措施、保障条件等方面始终把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四是把壮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作为优化升级的主要内容。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加快装备制造业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改造提升有色、冶金、纺织、医药、食品等传统产业,促进资源型产业深度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核心是技术创新,关键在扩大应用,重点在培育市场主体。要优先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形成适应国际竞争和市场需求的先进生产能力。

五是把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作为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分析和吸取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冲击的经验教训,充分利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整合生产要素,抑制产能过剩,促进结构调整。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减排。落实责任,严格奖惩,全面完成“十一五”工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六是把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作为战略任务。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信息化将会贯穿于工业化的全过程,两者结合将会有效提高生产力水平。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将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将信息技术融入企业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等各个环节,才能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2010年的主要工作

1.认真组织实施已出台的专项规划,推进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各级工信主管部门都要按照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确保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等取得实效。要重点抓好500个重点投资项目,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建立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制度。改进审批、核准和备案等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制。确保实现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

要按照“抓龙头、抓配套、抓园区、上水平”的要求,重点抓好21个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实施。着力打造航空、输配电等6大重点产业集群,培育壮大60户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高标准、高起点创建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撑产业集群加快发展。要积极落实省政府与中航工业集团、中国商飞公司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解决好大型飞机研制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加快航空产业“一基地五园区”发展。要做好《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规划》实施工作,力争将编制完成的《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规划》纳入工信部“十二五”规划的区域规划之中,落实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省部共建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和实施。上半年适时召开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会议,统一思想、部署工作、明确任务,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实效。

2.强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技术改造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推动作用。省级要制定全省技改投资指南,明确投资方向和重点,各市县要积极配合抓好100个重大技改项目实施。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财政技改资金的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技改投入。抓好企业技术创新四大工程:即创新能力建设工程、新产品开发工程、技术创新工程和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全省大中型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达到1650项,突出抓好60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组织实施50项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努力实现四大目标:大中型企业研发(R&D;)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0.9%以上,新产品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10%以上,专利申请数提高20%达到1970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设备仪器原值达到300万元以上、国家级达到2000万元以上。各地市都要制定各自的技术改造和企业技术创新计划,安排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资金。

3.着力抓好十大重点工程建设,筑牢工业发展的基础。为推动明年全省工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我省工信系统要抓好十大重点工程。十大工程重点建设450多个带动性强、投资效益明显的重大项目,总投资达1800亿元。

一是抓好百万辆汽车建设工程。着力抓好3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到250亿元以上。其中陕汽重型商用车今年形成12万辆产能,微型车形成10万辆产能、2012年形成30万辆产能,宝华形成6万辆中卡产能。比亚迪汽车公司在现有3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比亚迪第二工厂建设,新增40万辆整车及50万台发动机等零部件产能。

二是光伏产业化项目及应用工程。制定光伏产业全面发展中长期指导性意见,抓好光伏产业应用工程和示范工程,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引导扶持力度,努力将我省建成全球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基地。重点抓好1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到65亿元以上,形成2000MW电池片和组件生产能力。支持比亚迪、拓日新能、黄河集团等二期项目在2010年完成建设,帮助拓日、中电投等在2010年6月份前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年底前达产达效。支持榆林建设大型光伏并网电站。

三是两化融合及信息入村专项工程。成立“两化”融合创新研究中心,推动六个专项工程,树立20户“两化”融合标杆企业,推动“一市一园区”试验区建设。推介“省企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为500户企业服务,推动榆林“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完成7596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站建设。重点建设40多个重大项目。

四是150户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程。在2010争取年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3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认定15家,总量达到150家。重点抓好100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五是100个重大技改项目工程。制定全省工业技改投资指南,正确引导社会投资。加大省级财政技改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技改项目贷款贴息。做好对100个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六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工程。继续抓好4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确保省级配套资金到位,积极争取国家新的支持。加强协调和服务,做好“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四大科技专项实施工作。

七是大飞机和军民结合双百工程。重点落实省政府与中航工业集团、中国商飞公司的战略合作协议,加快航空产业“一基地五园区”建设。加强对100个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测,做好协调服务。着力抓好100个重点项目建设,制定具体扶持措施,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八是MTO重点项目国家工程。重点抓好延长集团180万吨/年甲醇、60万吨/年MTO及下游产品,以及陕西煤业化工集团180万吨/年甲醇制68万吨/年烯烃工业化示范项目,争取国家立项,早日建成投产。两个项目总投资为405亿元。

九是千亿元食品工程。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食品加工,提升粮、油、肉、禽、蛋、奶、果、茶等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实施5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以上,新增产值260亿元,2011年全省食品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十是100户重点企业监测工程。将省级重点监测企业从73户扩大到100户,进一步提高对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的前瞻性和准确性。

4.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努力促进“两化融合”。2010年是规划编制的关键年。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在全面总结“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正确把握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和趋势,按照体现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注重实效、民主决策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及省里的统一安排部署,以重大调研成果为重要依据,结合实际,科学合理确定“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突出结构调整,使规划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建设西部强省的科学蓝图。要深入研究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预见性、科学性、指导性。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协调,积极配合,上下联动,通力合作,在编制行业规划过程中要主动与其它规划衔接,切实把“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编制好。

“两化融合”是党和政府对工信系统工作的整体要求,我们要对“两化融合”的途径、渠道、方式方法、指标体系等开展研究,编制完成《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制订推进社会、城市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完成全省城市一卡通标准制定,启动全省城乡一体化医保信息系统建设。切实抓好信息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及技术措施,全面提升我省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做好重点敏感时期信息安全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5.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协调,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走势,跟踪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和预见性。加强对重点市(区)、重点行业及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跟踪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应对措施。以市(区)监测为基础,以行业监测为主线,以骨干企业和扩权县监测为重点,完善全方位、立体式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省级重点监测企业在现有73户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100户,建立起对22个扩权县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各市县也要建立和完善重点企业监测体系。坚持综合分析与专项分析相结合,增强经济运行分析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健全工业运行月度季度分析制度、重点企业直报制度、领导分片包干督查制度、监测协调考评奖励制度等,及时通报或发布有关信息,全面把握好工业运行态势,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要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协调,扶持重点行业和企业加快结构优化和扩大生产,引导企业加快并购重组和改革步伐,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6.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要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树立求真务实、勤政为民的良好作风,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清正廉洁、能经受住各种考验的干部队伍。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要注重调查研究,注重工作实效,以加快我省工业化进程为己任,始终保持旺盛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省工信厅将进一步加强对市县的业务指导和帮助,上下互动,加强联系。要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主动深入企业解决难题。要经常听取基层的意见和建议。各市县也要多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为大项目搞好配套,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体系。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依靠协会开展行业管理基础性工作。要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为老干部协调解决好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又是“十二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既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大变革带来的挑战,筑牢工业发展的基础,又要结合我省实际全面落实工业强省战略,谋划陕西工业长远发展,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全省工业信息化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工业人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工业4.0”之思考
信息化
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达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