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寄奴为主药治疗91例胃柿石临床观察

2010-04-19于文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2期
关键词:胃脘柿子疼痛

于文强

山东省交通医院中医科,山东 济南 250031

本文通过以刘寄奴为主对91例胃柿石的临床治疗观察,阐述胃柿石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处方用药。通过对刘寄奴的药理作用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阐明刘寄奴在治疗胃柿石作用及使用注意。指出中医治疗胃柿石的具有见效迅速、可靠疗效、费用低廉的优点。

1 胃柿石发病机理

柿子为我国独有的温带水果,大部地区均有种植,以河北、山东、陕西为多。柿子是人们喜食的水果之一,不仅富含维生素C,而且所含糖分也很高。柿子甜美可口,还有润肺、清肠、止咳等作用。中医认为柿子味甘涩,性寒,归心、肺、大肠经,有润肺、清肠、止咳等作用,如食用不当,极易产生胃柿石。胃柿石的形成是由于柿子中含有的胶质(占14%)、果胶(占7%)、柿胶酚、红鞣质(一种可溶性收敛剂,未成熟的柿子中含量高),这些物质在胃酸或酸性食物(药物)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凝固,产生沉淀,结合成小块,逐渐凝聚成大块,形成胃柿石。该病为我国特有的地域性、季节性疾病。本病在产柿地区和柿子成熟季节的发病率较高。若患者食用加工后的制品(如柿饼等),则无明显季节及地域差异。

2 胃柿石临床表现

胃柿石是临床常见病症,多有空腹或与酸性食物及药物同时食用柿子病史,病人通常感到上腹部疼痛,有沉坠感,胀满、恶心呕吐,呕吐物中有碎柿块,也可呕血;若长期在柿石的刺激下,还可产生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功能紊乱,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疼痛、反酸烧心等。柿石较大的病人,在上腹部触及可活动的质硬肿块。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可发现游离于胃壁密度较高的阴影,腹部B超可探及胃内游离的高密度回声团,胃镜下可看到暗褐色可移动的柿石,并可发现伴有的炎症和溃疡;部分病人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胃液分析,胃游离酸常比正常人偏高。严重者可见胃柿石压迫胃壁使胃壁坏死及穿孔,也可因排入肠道内而发生肠梗阻等并发症。

3 胃柿石的中医分型

3.1 脾胃虚寒型 平时脾胃阳虚,中阳不振,饮食不节,贪食柿子,导致寒涩之品停滞于胃,结而成石,继而引起胃纳失常,升降失调,症见胃脘胀满疼痛、遇冷痛甚,倦怠乏力,恶心欲吐、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弦。

3.2 中焦积热型 平素饮食不节,姿食高梁厚味,复以酒为浆,又贪食柿子,导致寒涩之品与积热酒毒相搏于胃,聚而成型,石留胃中,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胃脘疼痛较剧,胀满拒按,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口臭便秘,舌红苔黄或厚,脉弦数。

4 胃柿石患者一般资料

兹将我院按上述辨证分型共治疗91例胃柿石患者,具体分析如下:

表1 胃柿石患者一般情况[n(%)]

两型在性别、年龄均无差异,唯发病时间脾胃虚寒型较中焦积热型显著延长(P<0.01)

表2 胃柿石症状分析[n(%)]

5 胃柿石辨证施治

5.1 脾胃虚寒型 症见胃脘胀满疼痛、遇冷痛甚,倦怠乏力,恶心欲吐、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弦。属本虚标实,治宜温胃健脾,下气化石。方用刘寄奴为主与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5.2 中焦积热型 胃脘疼痛较剧,胀满拒按,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口臭便秘,舌红苔黄或厚,脉弦数。属标本皆实,治宜清热导滞,下气排石。方用刘寄奴为主与小承气汤加减。

服用方法:水煎服,日一剂,每日服两次。七日为一疗程。

6 治疗结果

表3 胃柿石治疗情况

7 典型病例

例1:殷某某,女,71岁,10天前柿子与山楂同食后胃脘持续疼痛,纳少腹胀,恶心欲吐,舌淡苔黄腐,有剥脱,脉沉细弦。B超提示胃内液体潴留,内有一约3×4×4cm游离的高密度回声团。由于该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后遗症(右侧肢体活动失灵)病史,只能接受中药治疗,中医辨为脾胃虚寒型胃柿石症,方用刘寄奴、生黄芪各20克,白术、茯苓各15克,砂仁、干姜、半夏、柴胡、白芍、枳实、石菖蒲各10克,鸡内金、焦三仙各12克,苏梗3克。服药后胃脘疼痛逐渐减轻并消失,一周后复查B胃内高密度回声团消失。

例2:王某某,男,35岁,饮酒后食用柿子,出现上腹部剧烈持续疼痛,伴恶心呕吐,上腹部有压痛,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胃内可见一大小约3×3×5cm的高密度游离阴影,中医辨为中焦积热型胃柿石症,方用刘寄奴30克,瓜蒌、酒大黄各15克(后入),芒硝10克(冲服),白豆蔻、藿香、佩兰、厚朴、黄连、柴胡、白芍、枳实、鸡内金各10克,竹茹、三棱、莪术各6克,甘草3克。连服两道后,患者腹中作响,约2小时后排稀便一次后,上腹部疼痛消失,体检腹部无异常体征。

8 讨论

两个证型均用刘寄奴为主药,而刘寄奴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止血消肿、清热利湿、下气除胀功效。既可内服,又可外用,是一味运用较广的药物。通常治疗闭经腰痛、产后瘀阻腹痛和癥瘕积聚、跌打损伤,还用于血淋、血痢及创伤出血、疮口肿痛、水火烫伤,我国南方等地还用其治疗肠炎、痢疾、中暑[1],还可治疗黄疸肿胀、小便不利(黄疸性肝炎、胆囊炎、急性肾炎)。其下气除胀之效用于治疗胃脘湿热胀饱或血气停滞肿胀屡屡见效[2],对于治疗胃柿石用之尤宜,疗效颇佳。

临床上应用须注意的是北刘寄奴——玄参科植物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的带果全草和南刘寄奴(刘寄奴)——菊科植物奇藁(Artemisia anomala S.Moore)的全草或白包蒿(Artemisia actiflora Wall.ex DC.)的干燥地上部分[3]及菊科植物狭叶艾(Artemisia selemyensis Turcz)(四川多用)[4],均作为刘寄奴药材入药,两者功效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前者性味辛、苦、凉,入肝、脾、肺、肾、膀胱经,后者性味苦、温,归心、脾经。临床上中焦积热型胃柿石症宜用辛凉的北刘寄奴,脾胃虚寒型胃柿石症宜用苦温的南刘寄奴。若由于地域的原因只有一种刘寄奴可供使用,只要加大反佐药物的剂量,纠正其温凉的偏差,保留其下气除胀功效,对治疗胃柿石的疗效不会产生影响。

刘寄奴为主药治疗胃柿石之所以有很好的临床疗效,除了刘寄奴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止血消肿、清热利湿、下气除胀功效外,与胃内环境不同其他空腔脏器有关,正常人胃液为强酸性,pH值2~3左右,另外胃内容物多、流动性大,胃壁蠕动幅度大、频率快,所以胃柿石在刘寄奴等药物的作用下,较与人体其他脏器内的结石易溶解、崩解和排出。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刘寄奴具有加速血液循环,解除平滑肌痉挛作用[5],有助于胃柿石排出的作用。

刘寄奴的毒性很小,给小鼠1g/只、灌服2g/只,一次给药连续观察72小时未见死亡,刘寄奴总黄酮、总生物碱口服小鼠LD50分别为17.225和15.48g/kg[6]。临床使用安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药理实验表明:刘寄奴的药理作用与其挥发油的含量密切相关。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测定其挥发性化学成分共25个。南、北刘寄奴挥发油成分占很大比例,其中单萜类分别为26.52%、40.69%,倍半萜类分别为21.60%、15.19%,长链脂肪烃类分别为12.48%、19.37%,芳香化合物类分别为5.48%、13.28%[7]。故刘寄奴应采用比较新鲜的药材,而且不宜久煎。

目前常用治疗胃柿石方法包括用5%碳酸氢钠洗胃,使柿石溶小后从幽门排出;也可用胃镜的活检钳或网套,将柿石钳碎或取出;甚至采用钬激光通过胃镜碎石。用以上方法无效,或出现并发症时,被迫考虑手术取石治疗。病人往往不能忍受巨大的痛苦和高昂的费用。而刘寄奴为主的中药治疗胃柿石,比其它方法有许多的优点:经济、简便、效优,病人依从性好,无毒副作用和禁忌症,能充分体现中医药治疗胃柿石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1]年华,郑汉臣,秦路平,等.奇蒿的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02,20(5):305-309.

[2]周风梧,史慕山,邹积隆.实用中药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81:5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2.

[4]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943.

[5]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97.

[6]沈金荣.刘寄奴的抗缺氧作用[J].中草药,1983,14(9):27.

[7]洪永福,李医明,许怀勇,等.南刘寄奴挥发油成分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7,18(4):399.

猜你喜欢

胃脘柿子疼痛
柿子乐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留一些柿子在树上
山里的柿子红了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来自柿子的烦恼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