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 城乡绿化换新颜
2010-04-18撰文陈光华
□撰文/陈光华
湖州长兴大力弘扬森林生态文明,坚持生态建设与保护并举,把开展城乡绿化工作和发展现代林业作为优化环境、改善民生的大事要事来抓,通过实施各项森林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城乡绿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长兴县林业部门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及时更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千错万错,种树不错”、“没有绿色就没有生命,没有绿色就没有和谐”的科学发展理念,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城乡绿化呈现了新面貌。
“绿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11 4.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3.4%;森林覆盖率达到51.3%,比20 06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城区林木覆盖率、绿化覆盖率也分别由20 06年的33.6%、37.8%提高到现在的36%、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20 06年的11.1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15平方米。近5年来,全县新增城市绿地48 7公顷,城区绿地总量达到94 5公顷。
“绿质”不断提高。在扩绿增绿的同时,长兴县注重量质并举,指导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和档次的精品绿化工程,大大提高了全县的绿化质量和绿化水平。长兴相继获得“中国红梅之乡”、“中国扬子鳄之乡”、“浙江省高标准平原绿化先进县”等多项殊荣。
“绿意”不断增强。全社会建绿、管绿、护绿的意识和责任不断增强,绿化的氛围不断浓厚,绿化的机制不断完善。
针对长兴县山多、丘陵多、水系多等有利于发展林业的地形特点,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按照生态经济和景观建设相统一的原则,努力把绿化工程建成富民工程,以商品林的大发展促进林业产业的大发展,以林业产业的大发展带动城乡绿化的大发展,在绿起来的同时让广大百姓也富起来。
苗林结合引导种植多种经济林。积极引导百姓发展花卉苗木、毛竹、杨梅、桃子等高效生态林业,全县的经济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杨梅种植面积由20 06年的1.06万亩提高到4.18万亩,增长了近3倍,花卉苗木面积也增长了近50%,达到13万亩。涌现出了龙山街道渚山村杨梅、二界岭毛家村樱桃、吴山韦山村翠冠梨、和平城山村桃子等一批特色林业专业村。
对接市场引导多用乡土苗。长兴县现有51 0个苗木基地,13万亩种植面积和2万多人的从业人员,针对具有苗木大县的特点,长兴在城乡绿化过程中,长兴积极引导苗木品种选择,坚持本土为主、外来为辅,提倡栽种长兴本地的苗木,既保证苗木适应本地水土条件,提高苗木成活率,又进一步扩大了该县的苗木市场,促进百姓增收致富。
立足长远引导科技兴林。在注重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的同时,建立健全林技推广制度,及时把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在绿化水平全面提升的同时,全县林业主要产业的产值逐年增长,百姓收入较快增长。20 08年,毛竹产值4.1亿元,比20 06年增长24%;花卉苗木产值6.06亿元,比20 06年增长46%;全县苗木种植户户均纯收入3万多元,比20 06年增长了37%;杨梅投产面积种植户人均纯收入达到0.7万元,比20 06年增长了34.5%;毛竹林业种植户人均纯收入达到0.4万元,比20 06年增长了25%。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近3年年均增长14%。
绿化与美化密不可分,长兴在城乡绿化过程中,注重与环境美化相结合,不断通过绿化来改善城乡面貌、提升城市品位。
建设美丽乡村。将绿化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结合绿化示范村创建、星级绿色村庄示范工程、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小康示范村创建等活动,把整治与绿化、美化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村民绿化造林意识,引导他们在村庄公共空地、道路两侧、河流两岸、房前屋后进行绿化,重点推进农村公共绿地建设和农户庭院绿化,力求真正做到“见缝插绿”、“能绿则绿”,不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20个省级绿化示范村,56个市级绿化示范村。
打造精品城区。近年来,长兴结合城区规划设计,积极配合城建部门,陆续实施了生态景观林建设、城市绿化精品工程、街头绿化小品工程等一批景观美、设施优、功能全的精品绿化工程,建成了一批园林式社区、生态式停车场,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全县建成环城景观林带2万多亩,建有以公园、公共绿地为主的各类较大规模的休闲绿地40余处,市民出门平均50 0米内均有休闲绿地。随着城乡面貌的显著改善,全县环境质量逐步提高。20 08年市控及以上考核断面水质Ⅲ类以上达标率达到89%,比20 05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20 08年的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33 5天,优良率达92%,比20 05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