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牛结核病的防控与净化

2010-04-17郭爱珍

兽医导刊 2010年8期
关键词:牛群结核结核病

郭爱珍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牛结核是主要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消耗性人兽共患传染病。由于人类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十分严重,而人可通过呼吸道或饮用消毒不全的牛奶感染牛结核病,因此牛结核不允许免疫预防和治疗,世界各国均采用检疫和扑杀政策控制牛结核。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疫病,在我国属二类动物传染病,列为检疫扑杀对象。

一、牛结核防控的意义

据估计,全球感染结核病的人数约占三分之一。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有940万新发病例,死亡182万人,其中爱滋病阴性结核病人死亡130万,阳性病人死亡52万。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我国现有结核菌感染者4亿人,结核病患者500万人,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达到15万人(《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国办发[2001]75号文件)。

牛分枝杆菌的宿主范围广泛,可感染人、50多种哺乳动物及25种禽类。结核牛是人结核病的传染源之一。如发达国家在实施牛奶巴氏消毒前,人感染牛结核的比例达10%~30%,实施牛奶巴氏消毒与牛结核根除计划后,人感染牛结核的比例降至1%以下。目前发展中国家约有10%~15%的人结核是由牛分枝杆菌引起,但无准确数字。此外,牛分枝杆菌对常用的人结核治疗药如利福平、丙嗪酰胺等具有天然抗性,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在其第七次专家委员会报告中指出:在那些流行牛结核病的国家,除非扑灭牛结核病,否则人类结核病的控制是不会成功的。

牛结核防控除了其公共卫生意义外,对养牛业的影响也非常严重。牛感染牛分枝杆菌后,病初症状不明显,精神和健康状况随病程发展而逐渐恶化。临床症状与受害器官相对应,如肺结核时出现逐渐消瘦、咳嗽与呼吸困难;乳房结核时泌乳减少或停止,乳房中形成肿块,且常波及乳房上淋巴结,严重者乳腺萎缩或肿大变硬但无热无痛;肠结核时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食欲、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紊乱;淋巴结核时淋巴结高度肿胀,硬而凹凸不平,其中有干酪样坏死;生殖器官结核时性欲亢进,母畜屡配不孕,孕畜可以出现流产等。病牛尤其是开放性结核病牛,通过鼻汁、唾液、痰液、乳汁和生殖器官分泌物将结核菌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和周围环境,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牛、人及其他动物。

该病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有5 000万头牛感染了结核,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达30多亿美元。

二、牛结核病净化标准

根除牛结核病是人们近一个世纪来的梦想,但对于牛结核这样一个宿主谱广泛、持续感染普遍、病程经过缓慢、没有疫苗、没有先进快速诊断技术的疾病,实施根据计划要比口蹄疫难得多。欧美国家实施牛结核根除计划已有40余年,欧洲多个国家如丹麦、比利时、挪威、德国、荷兰、瑞典、芬兰、卢森堡、澳大利亚等已消灭了牛结核,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已控制了家畜牛结核,其中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牛结核主要在野生动物中流行。但至今尚无任何国家获得OIE“无结核”认可(表1)。

表1 已控制牛结核的国家

OIE无结核国家或地区的认可标准是:

(1)牛结核感染应该是必须通报疾病,牛包括圈养或散养的牛、水牛和野牛;

(2)正在执行一个公众认知计划,鼓励报告所有牛结核可疑病例;

(3)连续3年定期检查所有黄牛、水牛和野牛的牛结核感染,99.8%的牛群应为牛结核阴性,99.9%的牛应为阴性;

(4)应有一个监测计划,通过生前与死后检查监测牛结核;

(5)如果实施上述(3)(4)监测计划连续5年未检测到牛结核感染,生前与死后检查的牛结核监测计划还应该坚持;

(6)如果牛(黄牛,水牛,和野牛)引入无牛结核的国家时,必须出具官方兽医开具的表明牛群来自于无牛结核国家或地区的证明,或出示符合相关法规的官方证明。

欧盟“官方无结核牛群(TBOF)”的认可标准是:

(1) 连续6年每年确定为结核感染牛群的比例不超过0.1%,或连续6年每年达到TBOF状态的牛群至少为99.9% ,计算时间为每年的12月31日。

(2) 每头牛的检疫都必须符合欧盟法规。

(3) 所有屠宰牛都必须进行官方尸体检查,其检查结果将决定是否应停止或取消其TBOF资格。

三、国外牛结核防控与净化经验

发达国家牛结核的主要防控经验可归纳如下:

1.制定并切实实施牛结核控制和扑灭计划。上世纪初,欧美国家的牛结核感染率很高,10%以上的人结核病例被证实由牛分支杆菌引起,贸易加剧牛结核的传播,引起了农场主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为了保障公共健康,控制牛结核,促进贸易,政府决定执行牛结核根除计划,并以消灭牛结核为最终目标,农场主积极响应。根除计划的基本方法是检疫和扑杀。

2.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确保根除和控制计划的顺利实施。通过立法统一根除计划的实施程序与方法,明确无规定疫病的标准,在中央、地方财政与养殖者之间合理分配疫病控制成本,并强制执行,这些是各国成功控制或消灭传染病的重要经验。

欧盟第一个与牛结核根除计划有关的法令Council Directive 64/432/EEC于1964年发布,对TBOF牛群进行了界定。在Council Directive 97/12/EC (17 March 1997,Anon., 1997)中, 对 TBOF牛群界定标准进行了修改。在Commission Regulation (EC) No. 1226/2002(8 July 2002,Anon., 2002b) 中,对附录B牛结核诊断技术进行了修改。在法令Council Directive 77/391/EEC(17 May 1977,Anon., 1977)中,对牛结核等病根除措施的实施进行了财务预算;在Council Decision 90/424/ EEC(26 June 1990,Anon., 1990)中,进一步制定了根除计划的财政补偿规定。这些法规导致各成员国积极参加牛结核根除计划,丹麦(1980)、荷兰(1995)、德国和卢森堡(1997)、奥地利(1999)、法国(2001)、比利时(2003)、芬兰和瑞典(1995)、捷克共和国(2004)等国相继获得欧盟的TBOF认可。

3.坚决实施与动态评估牛结核控制和根除计划的实施效果。疾病控制和根除从时间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包括疫病普查,免疫降低感染率,感染群清群,目标群监测,无感染群,持续感染,保持无感染群,疫病扑灭等不同阶段;从空间上是一个扩大的过程,先在局部地区达到具体疫病的控制或消灭的目标,最终在全国范围内达到无规定疫病状态,这是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欧盟作为一个多成员国家的联合组织体会更深,其基本作法是:疫情得到控制或扑灭的省/州/成员国将获得官方颁发的“无规定动物疫病证书”,严格推行区域化管理和市场限制制度以防止再度感染,即无疫病地区可自由进行相应动物和动物产品的交易,而未控制疫情地区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禁止进入无疫病区。在计划执行早期,由于少数局部无疫病地区受到周围疫病流行区的威胁,重新暴发疫病的风险极大,持续监测和动物及其产品的市场移动限制对维持其无疫病状态非常重要。

由于宿主范围广泛,感染与发病过程缓慢,无疫苗,无快速高通量检测方法,及政府财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实施牛结核的根除计划更是一个慢长的过程,政府、兽医和民众对根除计划长期保持信心与热情尤其重要。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着手消灭牛结核的国家,从1917年开始执行牛结核根除计划,以50年间花费4.5亿美元的代价在许多牛群根除了牛结核病。由于野生白尾鹿感染牛结核,美国尚未获得无结核认可。

欧盟成员国的牛结核根除计划实施了半个多世纪,虽然许多成员国相继获得欧盟的TBOF认可。英国1950年开始在全国正式实施牛结核根除计划,但由獾等野生动物感染与传播牛结核导致牛结核至今未根除,目前每年约花费7 400万英镑进行牛结核监测。

澳大利亚1970年开始全面展开牛结核病根除计划,依赖“检测和扑杀”方法,结合屠宰场疾病监测和来源跟踪等重要措施,终于在1997年12月,历时27年,终于根除了牛结核病。但计划实施中途也曾多次质疑牛结核根除的可能性,但最终选择了坚持,并获得成功。

4.重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准确检测牛结核是根除牛结核的前提,这首先需要一种实用、精确、快速、高通量的监测方法。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是目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唯一推荐的牛结核病诊断方法,也是各个国家用于牛结核病检疫的基本方法。但TST的特异性受其他非致病性分枝杆菌影响,操作复杂,结果判断主观性强,不适合于野生动物。各发达国家在结核病控制上均利用了IFN-γ体外释放检测等实验室辅助检测方法,这些方法基于结核杆菌的特定抗原提高灵敏度与特异性、可实现高通量检测、不需回访、快速简便,欧、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个国家的应用均证实其效果良好。病理学诊断与细菌性诊断也可作辅助诊断,但只对扑杀后动物的确诊有意义。

结核杆菌抗体快速诊断方法可用于动物结核病的初筛,由于感染者抗体水平与病程呈正相关,在政府无力全面淘汰所有结核感染者的情况下,及时淘汰抗体阳性牛具有重要意义。韩国、美国已经上市了牛结核抗体检测胶体金试纸条。我国也已研究出类似产品。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GIS))或地球定位系统(GPS)被用于结核病流行病学监控与可追溯。

四、我国牛结核流行现状与防控

牛结核是我国法定的检疫对象。按《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规定,我国对牛结核的监测比例为:种牛、奶牛100%,规模场肉牛10%,其它牛5%,疑似病牛100%。并及时扑杀结核阳性牛。但由于财政补偿标准太低及地方与个人承担比例过高等原因,各地不检或盲报现象严重,因此,关于我国牛结核流行现状的准确数据不详。不同机构进行的奶牛结核流行病学调查所获得的数据有差异,可能与采样方式和调查选点有关,且基本上调查结果都未公开。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牛结核尤其是奶牛结核呈上升与蔓延趋势,在牛结核病防控与净化方面存在如下瓶颈问题:

1.尚未制定有效的牛结核防控与净化计划。虽然我国一直将牛结核列为检疫扑杀对象,但尚未制定牛结核的防控与净化计划,因此,我国牛结核防控与净化尚缺少国家层面的整体谋划、进程预计和具体目标。

2.流行病学家底不清。虽然不同机构都对牛结核进行了一些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从不同层面获得一些局部地区的牛结核流行病学资料,但处于疫情保密及错误庇护当地养牛业的畸形发展、或地方政府经济拮据不愿承担补偿费用等多种原因,使得流行病学调查难以实施高覆盖率采样,流行病学结核结果难以透明化。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实施检疫扑杀政策的关键问题“杀多少?杀多久?”基本上心中无数。

“怎么杀?”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目前所用的牛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检出的是感染阳性牛,众所周知牛结核是一种以潜伏感染为主的慢性传染病,只有约10%的感染者发展为临床活动性结核病。我国牛结核感染率很高,感染阳性牛基数大,扑杀的大部分牛可能只是潜伏感染牛,尚未产生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这也可能是老百姓逃避扑杀的原因之一。研究一种最为经济的无害化处理方式非常有益于降低成本和提高防控效果。有专家建议,可以考虑将阳性牛送至生物安全条件好、具有相应资质隔离条件、政府授权或指定的屠宰加工场集中屠宰、实行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在控制好牛结核传播风险的前提下,该建议应该是条合理化建议。

3.牛群流动可追溯体系不健全。

根据疫病流行情况进行区域化管理、限制牛群流动、实行可追溯体系是发达国家控制牛结核及其它重大疫病的重要措施和成功经验。我国牛群流动监管力度太少、区域之间无序流动现象普遍发生和基本无可追溯体系等是导致牛结核蔓延的重要原因。

4.缺乏有经济活力的政策法规。

虽然国家中多个相关文件中均对牛结核给予了深切关注,如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强调“完善奶牛重大疫病防治和扑杀政策,将患结核病、布氏杆菌病而强制扑杀的奶牛,列入畜禽疫病扑杀补贴范围。”。但由于补贴标准已是数年前制定的,与当前牛价相比额度过小,地方政府与个人承担比例过大等原因,导致相关政策缺乏经济活力,各方不能积极配合。

5.公众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由于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尽管感染基数大,但发病数相对较少,发病早期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扑杀的结核感染阳性牛相当部分无明显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导致公众对牛结核的防控意义认识不足,而任何疫病防控与净化计划如果得不到公众的正确理解与热情配合是难以顺利实施的,因此公众认知水平低很大程度上妨碍了牛结核防控与净化。

6.牛结核防控相关技术研发进度慢。目前动物疫病种类多,计划免疫、检疫与监测对象多,导致基层防疫人员工作负担过重。加之牛结核检疫劳动强度大、耗时长、经济条件差的地区阳性牛扑杀补偿无法兑现等原因,牛结核少检、不检现象相当普遍。结核分枝杆菌本身的特点如生长慢、病程长、持续感染普遍、病例难以人工复制、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分离、新型检测技术缺乏高效的金标准评估方法等给研究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带来诸多挑战,国家对诊断试剂审批手续多、周期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新型技术的市场转化。

7.野生动物结核有待重视。由于家养牛的结核病防控进程缓慢,野生动物结核病控制尚未得到重视。目前我国对生活在野外的野生动物结核病的流行情况的了解处于空白,对圈养野生动物如梅花鹿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无控制措施。据估计,梅花鹿结核病的流行率较高,对人类健康存在较大的风险。

总之,由于无有效疫苗,各个国家牛结核根除计划的基本策略是“检测和扑杀”,检测的基本手段是沿用了百余年的牛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根除牛结核需要各级政府、各级官员、专家、兽医防疫人员、养殖业主和消费者等多方面力量的配合,立法和经济赔偿是保障。我国牛结核虽然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但牛结核的净化计划尚未起步。

参考方献(略)

猜你喜欢

牛群结核结核病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355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护理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疣状皮肤结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