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路上与你同行——我与《中国地市报人》

2010-04-16苟举才

中国地市报人 2010年1期
关键词:办报和田日报社

□ 苟举才

一路上与你同行
——我与《中国地市报人》

□ 苟举才

我与《中国地市报人》结缘已有五年了。五年里,阅读《中国地市报人》成为我工作的一部分,通过《中国地市报人》让我了解了全国其他地市报先进的办报理念、管理方式、经营策略,借鉴这些先进的办报理念,对照和田日报社存在的问题,在制度上进行不断完善,在办报理念上进行创新,在经营管理上进行改革。可以这样说,《中国地市报人》见证着和田日报社的发展。

2003年,我从和田地区纪检委调任《和田报》党委书记、总编辑。当时,随着和田市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在城市中心位置修建一个象征民族团结的广场,报社就处在这个广场范围内。报社需要整体搬迁,报社服从大局,放弃黄金地段,整体搬迁到迎宾路农机研究所。当时报社面临的任务和压力是相当大的,没有办公地点,两个编辑部(维文和汉文)在租的房子里工作,报社职工大部分租房居住。一方面要搞建设,一方面要办好报纸。记得第一次接触《中国地市报人》是2005年6月的一天,当时,我到汉文编辑部找值班副总编辑商议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宣传报道方案。由于副总编辑外出办事,我就在一编辑办公桌前随手翻看桌上的书和杂志,无意之中看到了《中国地市报人》,醒目的刊名,封面封底都是红色的,配图也十分得体。内容就更加吸引人,从宏观的办报理念到微观的编采业务都样样俱全,尤其是一些老新闻工作者对这份职业的那种自豪感,他们那种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动,让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一名新闻工作者所肩负的使命之神圣,责任之重大,尤其是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尤为明显。以前我一直在行政单位工作,所接触的都是总结、报告等公文,对于办报还是个外行。可以说《中国地市报人》是地市报新闻工作者的良师益友,通过这本刊物我才对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有了更多的了解。

2005年,我第一次参加了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在河北石家庄举行的年会。2006年参加了在宁夏石嘴山举办的第二十届新闻作品定评会。2007年,我参加了在湖北宜昌举行的年会。在这几次年会上,我认识了很多地市报的同仁,通过与他们交流,受益匪浅,对于和田日报社的发展有了新的谋划。2007年4月,《和田日报》周末版创刊,一改党报正襟威严的古板样子,以百姓化的风味受到读者喜爱,在和田这个边远贫困地区引起强列反响。2008年是和田日报社发展上的一个重要年,这一年,“东风工程”惠及和田日报社,一台178万元的彩色印刷设备投入使用,提高了报纸的印刷质量。投入资金60余万元,实现了采编流程自动化,结束了手工制版的历史。采编队伍不断壮大,我刚到报社时,汉文报记者、编辑、副总编辑加在一起才12人,维文报也不到20人,现在报社采编人员70人,其中60%以上的是本科学历,年龄结构趋向年轻化。

在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每年举办的各类活动中,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选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从1987年至今,从未间断。越是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报社加入到这个集体,每年都评选出许多优秀的“三贴近”新闻作品。每届评出的获奖作品我都要求采编人员学习、借鉴。看看别人是怎样策划和选题,怎样从一些平凡的小事里找新闻点。大家通过学习借鉴,采写新闻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写出了一些有影响、有深度的稿件,仅从日报创刊以来,获得三等奖以上的作品就有200多篇,此举对于采编人员来说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新闻作品评选进一步增强了新闻工作者的精品意识、激励意识,对于报社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在短短的五年时间,《和田日报》由四开四版的周三报的《和田报》发展到四开八版的日报,2009年开通了手机报。在和田这样一个边远贫困地区,对于报社有这样的发展速度离不开党中央的关怀,离不开对口省市的支持,离不开和田地委行署的领导,离不开报社班子的开拓进取,也离不开全体采编人员孜孜不倦的付出。在这个发展变化过程中,我们通过中国地市报研究会这个平台,这个沟通交流的桥梁,积极借鉴全国其他地市报的先进理念,并付诸于报社的发展改革中,尤其是在一些制度上的完善方面受用较多。

我们深信和田日报社的明天更加辉煌,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更加壮大!

(作者系新疆和田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

猜你喜欢

办报和田日报社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和田出土《法华经》古藏译本的初步研究报告(二)
2019年de第一场雪
梦幻老君山
“新春走基层”研讨会嘉宾分享
“分众化、配餐式”办报:萧山日报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从西藏日报六十年的办报实践看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重要意义
试论现代维吾尔语和田方言的土语划分
从新闻作风谈政治家办报新闻理念
本刊新聘特邀顾问陕西日报社社长钟顺虎同志简介